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精谋划,促成长——青年教师工作坊举办第二次主题研讨会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2678 发布时间:2020-01-07 10:00:57

12月25日,杭外青年教师工作坊第二次活动在研训教室举行,党委书记徐继彬、副校长兼工会主席楼林军以及工作坊全体青年教师出席本次会议。

教科室副主任张传鹏作了青年教师工作坊的近期工作总结及下学期工作部署。张老师将青年教师工作坊定义为传统教师培训的“升级版”,提出了同伴互助和自主发展是教师工作坊的重要特色。教师工作坊从组建伊始,规划清晰,环环相扣。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已经完成了需求调研,并锁定了研究主题。后续的专题学习、活动研讨和反思总结也将陆续进行,工作坊最后将对坊内老师进行考核评价。

2020年的青年教师工作坊工作本着“谋划要精、工作要实”的思路展开。具体有四个方面的主题活动:“教师读书会活动”、“STEAM跨学科知识融合研究”、“教育戏剧教学策略研究”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学科育人研究”。

四大组的负责人分别介绍了自己的工作思路:

第一组读书会负责老师徐如明认为教师是最应该读书的群体。徐老师旁征博引向老师们介绍了古人读书的经验:《三国志》中记载有人抱怨没有时间读书,董遇跟他说了利用“三余”时间读,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他提出今天的教师要学会利用零散时间阅读。徐老师还引用欧阳修《归田录》中记载的一个关于什么时候读书的故事向老师们提出“三上”时间读书。最后,徐老师用培根《论读书》里的一句话来说明读书的益处,他大声朗诵“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老师们被徐老师文采横溢的讲话打动。

第二组STEAM项目负责老师张鹏峰介绍了从STEM课程的定义到STEAM课程的转变。S(科学) T(技术) E(工程)M(数学领域的教育),意图是加强科技领域的教育。A即art艺术,这里艺术不仅仅是美术、音乐等艺术形式,而应该更宽泛地指向人文学科,即关注生活、关注文化,才能使科技产品更好地服务于生活。STEM教育进化到STEAM,或者STEM+,而STEM不再仅仅指几门学科教育,而是上升为一种融合的教学理念,即学科之间不是割裂的,是相互关联的,一如复杂的生活需要用到各种知识。张老师也为STEAM怎么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STEM要求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基于课程标准的项目设计,STEM最高目标是培养高阶思维,即科学思维、工程思维、设计思维甚至商业思维等。

第三组教育戏剧负责人林存富老师从什么是教育戏剧,为什么是教育戏剧以及我们能做什么三个问题入手,提出了教育戏剧旨在帮助教师完成角色转变,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体验,是一种过程戏剧,它注重过程的体验,关注形成性评价。教育戏剧课堂激发教学的手段,强调教师空间的使用。到现在为止,林老师和他的团队在戏剧教育方面斩获了诸多成就,不仅完成了省教研室重点课题,申报了省教科院规划课题,也已经比较成熟地让戏剧运用于语文、外语等学科的日常教学中。教育戏剧研究深受老师和学生们的喜爱。

第四组核心素养学科育人小组负责人李旦老师和张松老师分别从文科和理科两个领域进行介绍。李旦老师和张松老师作为文科和理科小组的负责人,从文、理科两个角度对工作思路进行了说明。无论是人文学科还是理科课程都是核心素养落实的重要抓手,在课堂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的充分落实是我们最应关注的研究课题。

工作坊成员根据各位研究小组负责人的介绍,积极主动地与负责人老师进行商讨,并最终选择加入了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小组,锁定了研究方向。张传鹏副主任认为工作坊活动以主题活动为主线,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工作坊教师进行选择发展、抱团发展。工作坊通过明线和暗线两条活动线,在每月一次的主题活动框架下,引导各个主题活动小组形成研修体、合作体、共同体,最后生成案例、论文、优质课、课题等活动成果。

徐继彬书记作总结讲话。徐书记肯定了工作坊负责老师的顶层规划设计、充实的内容安排和对工作坊的精准定位,赞赏了工作坊生动活泼的形式,希望与会的教师利用好青年教师工作坊这个平台,为个人的专业成长、为学校的发展助力。

最后,与会校领导和工作坊的青年教师一起举行了迎新春茶话会。

(工作坊 李旦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