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戏剧千面,品赏人生百味——记高二年级《雷雨》戏剧表演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7844 发布时间:2019-10-29 02:00:50
10月20日晚,高二年级的《雷雨》大戏如约开场,精彩纷呈。
《雷雨》由剧作家曹禺创作,所展示的是一幕由命运与人性交错编织而成的人伦悲剧,作为“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它在中国的文学艺术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演绎《雷雨》,作为杭外高二的传统经典活动,对于每一届学生,都是莫大的挑战与前所未有的体验。
高一时我们就学习了《雷雨》中的章节,暑假作业又提供了阅读与研究的书单并布置了相应的作业。从九月中旬选拔年级总导演开始,在各班语文老师的指导下,大戏的筹备工作拉开帷幕。每个班都历经了分组表演、班级展示、角色选拔、导演选拔等重重环节,同学们以极大的积极性参与活动,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为了尊重曹禺创作的原意,年级里还成立了序幕尾声组,使整出戏更具时代性和悲悯感。各班从剧本改写、台词指导、演技打磨,到灯光调控、音效设计、服道化的准备,一切都由同学们全权负责,在井然的规划下按部就班地进行。分班准备之后是年级联排,两次联排同学们进步显著,在老师指导之下继续不断改进,以期最后呈现出一台完整且令人惊艳的大戏。
在准备过程中,遇见困难与阻碍是常有的事,比如,对角色理解差异导致对拿捏人物情感的分寸产生分歧,表演的时长限制,舞台调度的“瓶颈”……但在不断地相互磨合、探讨、沟通之后,相互间逐渐达成了“心有灵犀”的美好默契,在多元中找寻到平衡与统一。于是挫折与成长并行,挑战与机遇共存:演员们不断打磨演技,构思每一句台词的处理、设计每一个微小的动作、掌控情绪的递进和起伏;导演们潜心指导,他们站在观众的视角,不断对表演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每一位演职员的能力都因此得到了较大的锻炼和提升。一出戏除了导演和演员的艰辛付出,还有幕后许许多多的工作要完成,大到学校各部门的协调,小到道具的购置与布局、幕与幕的衔接、背景声画设计等,甚至是拉幕布的节点,无一不需要老师和同学默默地付出,虽然没有舞台灯光的照耀,但幕后没有一个细节可以出差错。
努力与汗水如同风云般逐渐积攒,一场“雷雨”在温和的初秋酝酿而成。这场雷雨是令人振奋、惊异而又感动的,我们看到了严厉、虚伪而又时而温存真情的周朴园,看到了为爱抗争、追求自由的绝望而美丽的蘩漪;看到了周萍的隐忍与懦弱,周冲的真诚和善良;看到了四凤“小姐气、丫头命”的天真与可哀,看到了鲁侍萍被命运不幸捶打时的坚强与痛苦;看到了鲁贵阳奉阴违的油腻嘴脸,看到了鲁大海的刚毅冲横。伴随着声声刺耳的惊雷,道道锃亮的闪电,观众们被带回到了那个悲剧而壮烈的雨夜。跳出教科书,我们深刻体味了这出时代的悲剧,感受到了人性的繁复与命运的多舛。对于参与表演的同学,与付出对等的收获令人欣慰喜悦,大幕合拢时,过去几十天的辛劳和汗水被提交成满意的答卷。
表演结束后,评委倪江老师对整场演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认可,他再次带领同学们简要逐一地分析回顾了角色的性格特征,并提名表扬了完成较高还原度的演员。最终,结合各位评委意见,评出了团队的一、二、三等奖与演员个人的单项“最佳”。
当风雷交加的瓢泼大雨逐渐凝固成晴空,当黑夜绽放出黎明的曙光,精神内涵和人文素养却在雷雨孕育出的肥沃土壤上生根发芽。“花店不开了,花继续开。”我们深知,《雷雨》留给我们的绝不只有悲剧的感伤,那还有对于命运的思索、对于人性的拷问、对于其现世价值“变与不变”的反复考量。
《雷雨》表演是属于每位杭外学生的独家回忆,我们在戏剧中与文学相遇,与故事人物相知,与旧日时代相逢,它为我们搭建了综合能力培养和艺术素养提升的舞台。往后的时间,我们将逐渐发掘这所《雷雨》矿藏更为深远的闪耀……
(高二1班 郏一苇报道)
附获奖名单、剧组名单和部分导演及演员感言:
团体奖
一等奖:高二6班
二等奖:高二3班、高二5班
三等奖:高二1班、高二2班、高二4班
特别贡献奖:序幕尾声组
最佳海报:高二6班
个人奖
最佳周朴园:陈君洋
最佳周蘩漪:周旋
最佳鲁侍萍:章芷悦
最佳鲁四凤:苏子壹
最佳鲁大海:丁舒旷
最佳周萍:周昊宇
最佳周冲:李宇晨
最佳鲁贵:李董嘉
高二话剧《雷雨》剧组名单
年级导演组负责人:
高二2班 苏啸然(正)
高二1班 俞欣怡
高二3班 廖鹏宇
高二5班 郭千尘
年级道具组负责人:
高二2班 沈天舒
年级技术组负责人:
高二2班 吴嘉骏
序幕—尾声剧组名单
导演:黄钰珂、廖鹏宇
演员:
周朴园:应林琪
鲁侍萍:傅可
姑甲:王瑞瑞
姑乙:曹润可
姐姐:陈怡静
妹妹:王梓馨
服装:小剧组全体成员
道具:小剧组全体成员
化妆:小剧组全体成员
灯光音效设计:崔促
高二1班剧组名单
导演:潘家蕙、郏一苇、蓝天
演员:
周朴园:陈君洋
鲁侍萍:张稼欣
周萍:陈起凡
四凤:施润喆
大海:来森楠
仆人:项天皓、江俊言、吴江祺
海报拍摄:潘家蕙、郏一苇、张稼欣、陈君洋
海报制作:俞宣佑
服装与道具与化妆:蓝天、应卓嘉、方欣悦
灯光音效设计:吴彦儒
道具(年级):王中音、汪楷宸、叶涵扬
高二2班剧组名单
导演:陈淼、章悦 陈怡静
演员:
四凤:徐妍
周萍:王宇凯
鲁侍萍:刘弋舟
周繁漪:俞心悦
鲁贵:吴乙
服装、化妆:张佳、陶如一
技术:吴嘉骏、洪锦成
道具(年级):翁浙凯、沃崎、胡锐涛
高二3班剧组名单
导演:苏子壹、陈心远、余秋颐、鲁梦婷、曹润可、夏琦芸
演员:
四凤:苏子壹
鲁侍萍:赵佳婧
鲁贵:李董嘉
鲁大海:项纪恒
周萍:戴劭奕
周冲:夏轹
灯光+音效:查欣言、陈凯茜、陈越、吴承楷、吴佳胎
道具:李冰蕙、周珂奕
服装+化妆+海报:曹润可、胡珂儿
高二4班剧组名单
导演组:崔安笛、陈慧楠、俞佳琦
演员:
周朴园:余樵
仆人:薛越
周冲:张乐岑
周繁漪:周璇
周萍:顾宇翔
鲁贵:袁昕
鲁大海:丁舒旷
服化组:成璐、胡骏瑶、周璇
灯光&音效组:金恬来、郁扬
海报摄影:杨乐遥
高二5班剧组名单
导演:谢瑞
副导演:郭元杰、郭千尘
演员:
四凤:郭千尘
鲁贵:陈秋实
蘩漪:李璐安
周朴园:李俊霖
周冲:李宇晨
鲁大海:李天儿
周萍:叶锴杭
道具:陈诺、王晶
化妆:汪可薇
海报设计:华子凡、马欣瑜
道具(年级):吴昌桐、黄行健、姚舜泽、吴天睿
高二6班剧组名单
导演:陈开、洪尘、徐岑
演员:
周萍:周昊宇
四凤:任倩葳
蘩漪:金珈羽
鲁侍萍:章芷悦
周冲:陈博阳
周朴园:郑之钰
鲁大海:严致昊
老仆:何许嘉
服化道组:茅晨悦、葛心悦、李叶萱、潘秋璇、邵思婕、杨静茹
海报制作:汪熊枭枭、方艺轩、来正楠、楼墨涵
道具(年级):楼墨涵、邵子轩、来正楠、傅彥涛
主持人:经典、吴承楷
指导老师:楼佳钰、王若冰、苏云生
评委老师:倪江、林存富、郑燕明
技术支持:郑叶青
录像:郑奇
《雷雨》终于雨过天晴,我们也终于在一个月的电闪雷鸣后无比幸运地触到了那一抹绚烂彩虹。一个月,从来都算不上漫长的时间,甚至可以说得上是捉襟见肘了。对我以及对所有参与《雷雨》排演工作的同学们而言,这个任务从最开始就是极富艰辛的。对比各班剧组从各个方面都更为困难且具有更激烈的矛盾与冲突的具体排练工作而言,我与我的同僚们的工作或许是平和多了。一次验收,两次彩排,加之无数统筹工作,称不上疲惫不堪,但个中滋味也仅我四人可知了。焦急,困惑,接着是无止境的改变与妥协。当时钟上的指针缓缓划过九时,就意味着我们工作的又一次失败。当看到曾经指出的问题一次又一次出现在舞台上的时候,或许是想要放弃的。集体利益不是每一次都能胜过个人利益,彼此间的矛盾也不皆为可解。雷雨之中,风雨飘摇。我们也哭过,笑过,最后仍是咬牙坚持。那一晚的灯光下,些许刺眼的亮好像抹去了一切过去,只沉淀下那一朵金蔷薇。这场雨中之所见,或许不过人生些许插曲,亦或许,将成为永恒的闪电。
年级总导演 高二2班 苏啸然
两个月前,我只是一个向往着舞台的孩子,我期待着绽放,也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让这个舞台闪耀。于是,走入了年级导演的面试间,将我心里的那个《雷雨》,描绘了出来。很幸运,我最终实现了梦想,在这两个月里,不论是舞台下的讨论、绘制道具位点,还是舞台上的站位指导、表情管理,我和导演组的大家以及很多很多的同学们一起挥洒汗水,用一颗热忱之心,共创最后的辉煌。
最后的演出,我一直紧紧攥着对讲机。开灯、拉幕……直到开场前的最后一刻,我还在纠结。心里默念着每一句熟悉的台词,计算着时间,不断地进行调整。舞台上的演员们虽然还有一些小差错,但大家都惊慌不乱,在舞台上以经验演员的姿态,完成了每一幕的表演。在之前的每一次彩排中,我都会仔细地给大家指出问题、提供建议,同学们也很配合,一次次进步,最终完美地完成了演出。他们之中有很多从未上过舞台的,但最终也以最好的姿态留下了圆满的回忆。
在表演中途,难免会有一些小插曲。在最后一幕开场前,道具门突然倒了,而下一幕即将开始。此时,后台的同学们眼疾手快,齐心协力将门抬起来,沈天舒和何许嘉同学还一直抵着门檐,防止它倒下去。志愿者们也非常配合工作,在演员声音太轻或太响时及时调整话筒位置,以保证整个演出有序进行。
总而言之,这两个月虽然很忙,很多的课余时间被用来排练,但仍然令人觉得满足。这是一段幸福的旅程,美好的回忆,想要说的只有感谢,感谢自己,也感谢一直努力的大家,你们都是最棒的!
年级总导演 高二1班 俞欣怡
从演员到导演,这是我主动追求的一个跨越,同时也是对我的一个重大挑战。也许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真正成为了演员背后看不到的影子。我依旧记得我第一次拨动幕布的惊喜,第一次极限换场的刺激,以及第一次进入灯光音效室的耳目一新和待久之后的腻味。无论是郑老师“过来人”的教导,调试音效时的纠结,鼓捣定点灯光的头痛,抑或是被排练霸占作业时间的痛苦急躁,彩排时灯光室昏暗小走廊的冷清寂寞,点点滴滴汇聚成的是舞台上的灯光四射,是演员背后张开的闪耀的翅膀。这一切的一切,凝结成了我最宝贵的经历,最温馨的回忆。很苦,很累,也很甜。在最有活力的年纪,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伴着老师的建议和鼓励,竭尽全力去做一件真正热爱的事,何其幸也!
年级总导演 高二3班 廖鹏宇
从进入杭外开始,我就一直期待着高二的这场雷雨。等真真正正“侥幸”当选了年级总导演之时,满脑子只有要尽自己最大努力把这场戏做好的决心。排练确实很辛苦,演员的协调,道具的准备,都需要花很大的心思。我们积极动员了全年级的同学,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最终呈现了这样一幕超越了自我的精彩演出。落幕的那一刻说不感动肯定是假的,那些绞尽脑汁的辛苦,找不到角色感觉的烦忧,通通都在红色幕布落下那一刻烟消云散。雷雨的成功离不开日渐头秃的苏导,离不开兢兢业业的俞麻麻,离不开总是插科打诨调节气氛的清明,更离不开高二的每一位同学,这次的演出让我们更好地成长。
年级总导演 高二5班 郭千尘
初读《雷雨》,是在初三,当时并未觉得有多出彩,反倒是看剧情有些俗,也无多少好感。这样子说,定会有人反对。然而依我之见,在某些角度,话剧是很俗的东西。一份剧本,一个月的时间,一个从未有任何经验的剧组,便可以创造出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
毫无疑问,成就了这一现象的除了话剧本身所具备的特点外,离不开参与者的负责与热爱。如果说剧本是平面的形象与模板,那么每一个演出者包括其背后的人物导演都倾注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热情去填注、唤醒了人物、剧情。每一个角色都走出了白纸黑字的囚笼,活在了现实中,甚至成为了演员的一部分。剧,本身就是对生活的一种艺术复制。
当我在课余饭后听见陈君洋用老爷的语气和同学谈笑风生,当我看见四风的一颦一笑都复刻在身边人的脸上,我明白,《雷雨》是活的。即使它的创作者已经去世,但在这一刻,他便是鲜活的。艺术的魅力往往是永生的。对于了解一部文学作品,最好的办法就是使其活出来。不是站戏外去谈论他,而是要真正的成为他。将自己投入人物的时间线,在生活的洪流中与其融为一体。思其所思,想其所想。我们是站在舞台上,倾听着另一个人的生命,感受着另一种生活的样子。
也许这些都是戏剧化的,都是看着远离我们生活的桥段,然而生活本身就是不可预料的伟大编剧家。像是从一片叶子里看见秋天,从这些人的生命里,我们也可以感觉到自己生活的伟大。生活也是一场话剧。
在最后,还是要感谢高二1班剧组的全体成员,感谢导演与道具组以及灯光。在周日落幕的一瞬,便是对我们最好的认可。
高二1班导演 蓝天
《雷雨》一剧聚焦于一个写起来最为容易,而读懂却最为困难的文字——“人”。戏内人物的一言一行之中从暗流涌动到爆发的矛盾与冲突,从戏剧的开头至结尾不断地堆积、深化。对于剧中的错综复杂的对立,《雷雨》似乎给了一种简单干脆却并不是那么完美的答案,一道惊雷、一声枪响,过去在哭声中埋葬。我曾经思考过这个故事能否被改写,当然,我也找到了许多本可以引向另一段人物命运的折点,可是每一个人物都错过了,或是直白地讲,他们内心的懦弱与恐惧使他们中的许多人物选择了逃避。如果矛盾是一只被打碎的花瓶,那么责任使人的目光聚焦到这些散落在地上的瓷片。而能使这只碎裂的花瓶复合的,我称之为妥协。当你认识到那只花瓶已经不可能完美如初,但是内心总有些不知名的声音指引着你,将它一点点地粘合。感谢参与二班排练的每一位成员,使这幕二十分钟的短剧从教室到连廊,最后走向体育馆的大舞台。感谢我们的演员,你们在我的心中就是最佳四凤、周萍、蘩漪、侍萍、鲁贵。有些情绪会随着校园夜晚的风飘散而去,有些感动会在心中永远留下。
高二2班导演 陈淼
算是出于对曹禺致敬的目的,排戏的初期,我们“精分”了很多次,在鲁贵的市侩和鲁大海的耿直等等不同性格特点之间艰难地切换。在排练过程中,我们享受着天空渐渐变黑的过程,可心还是一如既往的明亮,对排演充满着想法与激情。做导演确实是一件很有满足感的事情:看着演员们一点点地成为我们所能想到最好的模样,不再需要刻意的引导,一往无前地走向那个追光灯下的舞台。而当我们在台下欢呼,鼓掌,或是大笑时,我们也实现了我自己的理想。
在我们尝试着把《雷雨》搬上舞台的同时,我们也在试图理解这些构成所谓“戏剧”的点点滴滴。表现力、内在和外在的节奏、整体性、情绪(无论是观众的还是我们的),似乎使得我们最终呈现出来的成果不仅仅是剧中人物以及台词的叠加了。
我觉得我们真真切切下了一场雷雨。这部剧一遍遍地给我们以这样的情绪,使我们融入其中,成为它的一部分。这些过程,相较于结局,反倒更加难忘而真切。
高二3班导演组:陈心远、曹润可、余秋颐、鲁梦婷、苏子壹、夏婍芸
一
谢幕,站上舞台的那个瞬间,眼前的灯光明晃晃的闪着,那一刻脑子里突然冒出来的想法大概是,值得。
于我而言,这是我第一次以总导演的身份站在所有人的面前,也是我第一次以导演的身份参加这样的活动。一直以来,在大部分人的眼中,我都是不会主动去参加这样大型活动的人。但这一次,怀着要挑战一次的想法,我最终主动报名了这个位置。
对于一个零经验的“小白”来说,要当好一个导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选角到排练,我们遭遇的困难远比我想象的要多。幸运的是,我也收获了许多人的鼓励与支持。导演组的其他两人帮我分担了很多的任务,也让我轻松了很多。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也经历了很多的磕磕绊绊,但好在在所有人的努力之下,我们最终献上了我们最完美的一幕。
在最终表演前,我也曾持续地陷入莫名的恐惧,害怕临场出现问题,害怕不能够拿出我们最好的一面。但当他们真正开始演出的瞬间,我突然放下了心,他们富有张力的表演也再一次证明了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即使最后的结果并不尽人意,但在我们失落的同时,也有很多的声音在支持着我们。这才是我们真正想要得到的,大家的喜爱。
最后,我非常感谢我们剧组的每一个人,以及每一个在背后支持我、鼓励我的人,感谢他们对于这样一个不足的我的包容。这是四班最棒的《雷雨》剧组,一个凝聚在一起,不会被任何事情所击败的剧组。
二
今天,我们登台演出了。
演出之前,我紧张得手心里满是汗。我看着他们从后台走上去,走到舞台中央的灯光底下。
那一瞬间,我脑海中一片空白。
我忽然想起,第一次彩排的时候有一位演员告诉我,“这是我第一次上这么大的舞台!”他说这句话的时候,眼里的光藏也藏不住。
或许会有紧张,但更多的是希望。
希望能够突破自己,打破常规。
希望能够站在舞台中央,发光发热。
希望能够让所有努力在最终得到见证。
——那时候我就想,不管付出多少,我都要护住这些希望。
于是今天我真的看见,不曾上过舞台的他们,站在那个灯光汇聚的地方,从容自信,发光发热。
多数人都看不见,他们为此付出过多大的努力,克服了多少困难。
但多数人都明白。
有些事情,无需证明。
高二4班导演组:俞佳琦、崔安笛、陈慧楠
作为全剧的开始,五班肩负着展开整场剧开场设定的艰巨任务。幕布拉开,雷雨酝酿,如何在故事开始就抓住人心,导演组倍感压力巨大。这开场一幕演员多,走位混乱,剧本难删减,排练也最让人脱发。而让我感激涕零的是,在全体演员、导演、剧务的团结努力下,我们的剧组从最初的零散不堪,成功进化,直到齐心协力,斩获年级二等奖。在第一幕结束的灯光暗下时,我在后台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虽然属于我们的时间结束了,但有一场风暴正在酝酿,乌云已经密布。
真诚感谢剧组的每一位演员:是你们的不懈努力,细心打磨,赋予了每一位角色生命;感谢你们不厌其烦地包容我的每一次打断和笨拙的讲解;感谢郭千尘同学,兼任年级导演仍操心着班级剧务。我更相信这一次难忘的经历,这一场轰轰烈烈砸落下来的雷雨,已经真真切切地在每一个人的心中留下了印记。
高二5班导演组:谢瑞、郭千尘
从最初的揣摩剧本和挑选演员,到后来的定点走位和台词分析,这次导演的经历于我而言象征着蜕变和丰收,无论是从哪个方面看,我都是往前又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这次成功的演出,离不开台前幕后的所有演职人员,他们在每个角落里发光发热。为了舞台上和宣传上最终的效果,服化道组、舞美组和海报制作组的同学都付出了很多心血;我们导演组的三人也一遍遍思考着如何更好地表现这场大戏的最后高潮;演员们也在演技上实现了很大的突破,最终在台上的激情表演令人潸然泪下。今年秋天的这场雷雨,下得酣畅淋漓,我们将带着雨后的这份感动,无畏风雨,继续前行。
在《雷雨》每个角色身上,都透着超越“善”与“恶”的复杂美感。在一次次和演员的探讨中,我们加强了对人性复杂性的把握,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作品的经典意义。
在不断地排练当中,我幸运地体会到沟通的艺术与戏剧的魅力,从一开始强加个人理解到演员台词之中,到跟着经典话剧细扣肢体动作,再到带领演员真实走进人物情感的一系列的变化,我的“导演”之蝉蛹在老师同学的指导帮助下逐渐完成蜕变。
表演当天,由于话筒开关问题、舞台灯光问题、演员站位问题的出现,我不能说演出是完美的,但每一个角色的纠结与挣扎确实把我们带到了戏剧冲突的高潮。奖项对我们来说是“意外之喜”,但一个月来演员的投入用心,剧组的和谐默契,台前幕后的力求完美所带来的收获才是最大的奖项!
高二6班导演组:徐岑、陈开、洪尘
周朴园这个形象嘛,其实在我心目中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坏。记得当年读《雷雨》的时候,我还专门写了一篇作文给朴园洗白。我内心其实是愿意去相信他爱侍萍的,也相信他真的是为他的过去感到罪恶。同时,他也用他自己的方式爱着蘩漪,只不过这种方式,似乎有点极端,有点很难让人接受。他希望自己的世界是完美的,家庭是井井有条的,生活是和谐的,一切都照着他的计划来办,他自信,这样绝对能办好。
感谢我的导演们,让我看到了他的另外一面,给我启发,引导我从另外一个方面解读他的话,理解他的内心活动。终于,我们做到了,让这位大人就像书上评价的那样虚伪荒唐。也许人生就是如此复杂,知人知面不知心。
周朴园虚伪吗?确实。这么多年他的心肠已经硬了,他的内心已然冰凉,理智已然扭曲。这是生活,这是命运,这是三十年的资本家生活带给他的。到了最后,他肯定也不会觉得自己是错了,是虚伪的。就像是书上讲的:他已经坏到不觉得自己坏的地步了。他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的一套世界观。
我没有想到过我会出演朴园,事实上,当年暑假作业,我写的是鲁贵的角色分析——油腻,圆滑又见钱眼开。我更加没有想到过我会得奖,这对于我来说可能是太过奢侈了吧。
谢谢你们所有人。谢谢你们。
没有你们,我怎么可能做到这些。
高二1班 陈君洋(最佳周朴园)
排演《雷雨》的整个经历,并不是一个奖项能够诠释的。去揣摩四凤的心境,投入到每一次的排练中是特别让人享受,能让人从中获得满足感的。在演出过后,我也总很留恋在剧组的那些时光,很怀念能和一群热爱话剧的伙伴们一同付出时间和经历,完成一个作品的演绎。这样的“演艺经历”对我来说是极其宝贵难得的,也许人生也就只有这么一次。我想我是很幸运的,不仅因为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肯定,更因为自己得到了尝试排演话剧的机会。我也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多这样的机遇,志同道合的人们能相遇到一起,从事共同的爱好,度过一些让人难以忘怀的经历。
高二3班 苏子壹(最佳四凤)
认真地去做一件事情,结果不一定重要,但“沉迷”在这个过程中的感觉的确让人流连忘返。我很怀念大家在一起排练的这段美好时光。一次次琢磨,一次次尝试,一次次练习,一次次突破。也非常感谢导演们的全程陪同和指导。虽然没有拿到一等奖,但我们付出获得的回报不仅仅是通过所设置的奖项,更大的回报也许是多年之后,一次演出,也许会改变我们人生的方向。参加这次话剧排练,我积累了不少的舞台经验,也让我能(难得)认真地去读透一个角色。希望以后依然能有这种令人“沉迷”的感觉。
高二3班 李董嘉(最佳鲁贵)
感谢评委老师给我最佳鲁大海的奖项。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奖来之不易。由于表演话剧的经验不足,排练的时候我总是笑场,或是忘词,可是在导演和我们剧组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难题都迎刃而解。
这个奖,是我们剧组的。没有他们,就没有这个最佳。
没有鲁贵的欺软怕硬,没有周萍和大海的对峙,大海最多也只是个大声疯吼的工人。正是因为有了其他演员,大海的形象才显得饱满。
尤其要感谢的是我们班的崔导。把我这种不爱展示的人怂恿去演戏,自从她盯上我,提拔我,就一直负责到底。这就是为什么飞扬跋扈的我对崔导言听计从的原因——佩服她的能力和责任心。当你遇到一个给你买润喉糖,为你通宵写总结评论建议,在你郁闷的时候抽出休息时间和你谈心的导演——谁会保留一丝精力呢!
临上场之前,崔导还给了我大大的拥抱——一种护崽的抱,让我顿时感到心安。
或许我是演大海这个角色里面最投入、吼得最响的那一个,我拿到了最佳。崔导开心地抱了我一下。那一刻,我觉得,我有点嘶哑酸痛的嗓子,值得!
这次演出,让我意识到:在我们剧组,每个人都是大家的伴侣,每个人都是大家的荣耀。
一个人的狂欢,不叫狂欢。
这个奖,是以我的名义出现的我们整个剧组共同的奖项。
高二4班 丁舒旷(最佳鲁大海)
最佳繁漪这个奖,怎么说。意料之中,又是意料之外吧。
剧组于我,意义远超其他。这是我在新的班级里参加的第一次活动,面对一张张新的脸孔,还是很无措的。当时面试选角的时候就不断在想,要是真的失去这次机会,我接下来在班级里该怎么办。幸运的是我做到了,遇见你们,何其有幸。我可以毫不犹豫的说,没有我们的剧组,就没有站在台上的那个繁漪。第五幕,压轴。听起来就知道有多难。这幕戏里的一点一滴,都是导演和演员付出了多少时间和心血才筑成的。大家做出了多少努力我也不必多说。
比如,我们崔导,人贼可爱,可是她有多犀利,剧组里没有一个演员不知道。我们所有的表演,都是崔导跟我们一点一点磨出来的。我们管这叫VIP通道。听起来很cool,可是这背后是多少时间和琢磨,我想,都知道。
还有玛导和俞导,舞台的走位,灯光,音效,服化,还有日常的监督。这些事有多累,有多苦,又有多难,可是她们默默地做着,没有过一点抱怨。
我的功底决定了我是我们剧组的保底,看着轻松,可压力是很大的。尾声的那场笑,不只是戏中的繁漪,也是我自己情绪的表达和发泄。可是再怎么说,我最心疼的,是我们的萍。我们整个剧组见证了萍的成长,从一个腼腆的大男孩,到一个在舞台上爆发惊人的萍,我们看着他一步一步走上来,一点一点挑战和突破自我,他戏里戏外的挣扎和绝望,我看着,都疼。我本来一直有个任务,要激萍,把他逼出来,可是最后,究竟是我逼出了他,还是他激出了我,说不清。舞台上的繁漪和萍,我想,是相辅相生的。没有他的萍,不会有我的繁漪。
话至此,还有那么多想说,是朴园,大海,仆人,鲁贵,灯光,摄影,音效,是我们剧组,是我们班。这是属于我们的戏,是属于我们的奖,是属于我们的,一场雷雨。
高二4班 周璇(最佳周蘩漪)
在这次《雷雨》汇演中,我很荣幸地被大家评为了“最佳周冲”。这离不开导演组的指导帮助,也离不开其他演员们的激情合作给予我的灵感火花。
刚接到周冲这个角色,我在惊喜之余也很担心,害怕演绎不好周冲的性格与个性。班级导演谢瑞同学知道了我的疑惑,跟我一起耐心地分析角色,又在每次排练结束之后及时叮嘱我,指出我演绎过程中的漏洞与瑕疵。有些时候对于某些场景的情感和语气的变化,我们常常会发生争论,但也正是这样的探讨和磨合,才使我对周冲这个角色的理解不断加深。
第一次彩排时我的表演不尽人意,但这并没有打击到我,反而让我更清楚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每一次彩排都是一次进步与激励。这次经历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努力在人生的每一个舞台上展现最好的自己。
高二5班 李宇晨(最佳周冲)
第一次读《雷雨》,我就迷上了鲁侍萍这个角色,她身上背负了太多,她的情感丰富含蓄复杂,表演的空间很大。但是当我真正要接演这个角色时,我却忐忑了,因为我平时是个活泼幼稚的女孩,与鲁侍萍的距离太遥远了。感谢剧组的同学,感谢班级的三位导演,他们不断鼓励我,帮我寻找老年人的视频,帮我打磨每一处台词和细节,让我越来越有信心去突破自己。当我在舞台上全心投入,涕泪横流时我发现了一个新的自我。
高二6班 章芷悦(最佳鲁侍萍)
我很荣幸能够在本次的年级组《雷雨》演出中获得“最佳周萍”的奖项。在此诚挚感谢班级剧组的三位导演、演员和工作人员,感谢苏老师和语文组其他老师对我们剧组和我个人在表演上的帮助。
本来在班级剧组的选拔中,我饰演的并不是周萍一角,但在苏老师的鼓励下,经过一番内心的挣扎后,我重新参加了选拔,在同学们的支持下我获得了饰演周萍的机会。排演之初我碰到了许多困难,台词记不住,动作不到位,但在导演们和剧组其他演员们的帮助下,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在动作的设计、台词的处理上都有了进步。演出之前,我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紧张,在演出的前一天晚上,又是剧组其他成员对我的鼓励让我重拾信心。走下舞台,我深刻体会到自信放松才能真正吃透角色,进入角色,把戏演活。
再次感谢在背后默默支持我、帮助我的老师同学们。
高二6班 周昊宇(最佳周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