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生长的力量:从一项作业到一门课程的实践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2330 发布时间:2019-10-23 03:16:37

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然而有一项简单而复杂的文言文作业,让杭外初二学生累并勉力着。且看这项具有诱惑性和“欺骗性”的暑假作业:

编一本古代经典小品文自选集

从下列古代经典小品中选择你最喜欢的20篇,每一篇有精要注释和150字左右的解析;并自拟两道题,出题方向——词句积累和思想内容,写好参考答案。书名自拟,目录可根据选文编排。开学初上交电子稿和文集。

参考作品:

《阅微草堂笔记》(纪昀)、《聊斋志异》(蒲松龄)、《容斋随笔》(洪迈)、《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张岱)、《唐代传奇》、(元稹、白行简等)、《武林旧事》(周密)、《东坡志林》(苏轼)、《闲情偶寄》(李渔)

选集多,食材丰富,似乎是一场愉快的饕餮!

空间大,信手拿来,我的文集我做主!

编文集,人生的第一本书即将诞生,成就满满!

作注解、写赏析、出试题,从老师的角度体验和思考,够滋味!

可是,这项作业,看起来丰满,做起来骨感。

听听学生是怎么说的:

原本我天真地以为编写一本小品文自选集是非常容易的,只需要打上原文,从书中摘些注释,写点感想,编几道题,用个几天就能完成。万万没有想到真正做起来会是如此艰难,甚至寸步难行。我想自己该庆幸没有将这个作业拖到暑假最后。

(楼雨桐)

  

开学报到日,课代表约上好友捧来一大摞书,厚重得很啊!初二老师欣赏着、赞叹着、想象着、感激着——这一本本有型的文集,是学生精心创制的宝贵财富。这些优质资源如何让它流动起来,不断赋能,发挥最大效用?老师们寻思着——分享,随机创生课程资源。

分享一:读赏封页和书名




这些清雅有设计感的封页让人赏心悦目,若比照国际书籍类设计大奖的获奖作品,学生发现封页设计得有多少跨界的学问,文学、艺术、心理学、科学融会贯通,方见方寸纸上的功夫。别具匠心的书名也让人好奇不已,且听听学生“苦觅一个字,拈断数根须”的故事吧。平时酷爱吟诗的楼雨桐同学写到:“在编写之前,我曾费尽心思地去想一个文集名。我所选的文章都是《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中的,选这些是因为我觉得其中的文章都特别有趣,并且很有意义,而我发现大多数故事都是讲牛鬼蛇神的,同时‘牛鬼蛇神’也正好与‘如是我闻’押韵,于是《如是我闻,牛鬼蛇神》顺理成章地成了文集名。”《筱轼记》的编著者陆卓铭同学如是说:“‘筱轼记’这个题目结合了两个人的名字:第一个是我的笔名冬筱,第二个是原书的作者苏轼。我是一个很热爱大自然的人,所以笔名的姓采用了四季中最有趣的季节,而‘筱’是小竹子的意思,是希望我一直充满信心和精力,也要一直坚强。‘筱轼’谐音‘小事’,正巧,文中记载的都是苏轼生活中的小事,点点滴滴。”这些珠圆玉润、泠泠有声的美名,凝聚着学生的学识、才情和智慧。品读这些书名孕育诞生的故事,是极好的语文学习分享。

分享二:读前言和后记




前言与后记,作业中并没有提示,少部分学生从无到有,处于完全自觉的做事状态,他们知道一本书应有“前言和后记”或“序和跋”。记录自己编著的经历和思考,介绍编著的体例和内容,以及有别于同类书籍的巧思和匠心。好的序言和后记是一把登堂入室的钥匙,引导读者开启一段阅读之旅。学生的举措和创意给教师以启迪,开发读写“前言和后记” 的课程资源,如何?发动学生写后记,用文字留下编著的经历以及其中的酸甜苦辣,借机落实过程性评价,如何?

事实证明,实用文的策略性知识借助例文容易学得;过程性评价的落实不在话下,有学生洋洋千言,有学生三言两语。尽管结果都是人手一册,但过程的差异赫然入目。感谢“后记”的写作,让过往的经历浮出水面,让大家看到了曾经的辛劳与智慧,也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分享三:读目录



拟目录不简单,给选定的文章组群,用主题词提挈每一个群,主题词之间还不能沾亲带故,难度不是一般般的。记得一年考试,一道读写结合的大题就是给十几篇学生的习作编写一本作品集,分类拟定目录是重要的环节,从具体分析到综合概括,从快速阅览到创意表达,对学生的宏观驾驭能力,速度能力,写作能力、创意思维发起了挑战。十几年过去了,依然值得回味叹赏,如此大格局的测试,必是发展趋势,如今的浙江省中考语文试题已初见端倪。

扯远了,回到上述四位同学拟定的目录,有比较就有鉴别:有的失之怠惰,有的失之虚阔,有的缺少页码,有的分类交叉。一个相对完美的选编文集目录是怎样的面貌,逐渐清晰起来。

分享四:读选文、注释、解析和试题




这部分是整本书的内质,体现学生的语文功力之所在。欣赏一本书,或许容易被表面的虚华所诓骗,所以引导学生翻开书看里子,明白什么是货真价实的文言读物。先看“注释”,遴选哪些字词句,每一个注释是否有必要,考量注释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解析是否切实精要,表达是否灵动雅致,留有思考的张力。词句积累题是否体现选文语言重点,思考题是否明确有趣,答案拟定是否相对科学合理。心中有杆秤,可衡量评估,按星级设定,最高为五星级。根据上述几项内容,综合评价,每班推出优秀作品,捐赠校图书馆收藏,学生的努力和成果借助朴素的文集,成为个体和集体的记忆。在学生评价之上,参考任课教师意见,每班出一本,编录为年级校本教材,师生人手一册,优质资源的福利惠及每一个人。


集集,八年级上校本教材诞生

学生自编的第一本校本教材新鲜出炉,在校本课程实践史上,其分量和意义不可估量。古典文化课程是我校初中语文课程内容之一,坚持十余年,有诗歌系列和古文系列:千家诗、唐诗、宋词、诗经;诸子百家寓言选读、古代小品文阅读、明清小说阅读。在实施过程中,教材选择往往比较犯难,有的难易不执中,有的局限一家偏于单一,有的选文过于散碎,有的编写粗糙,有的应试指向太明确。此项作业开发成校本教材,或许能弥补一些遗憾,向理想的教材迈进一步。

一项作业的故事继续书写,一项作业的力量源源不断地创生。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作业?后续如何给作业赋能?其带给教育者的思考空间很大。

                       (初二年级语文备课组 屠美玲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