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腹有诗书气自华——初三年级暑期语文读书分享会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1137 发布时间:2019-09-17 03:36:08

9月8日晚,初三年级在1号楼六楼报告厅举行了暑期读书分享会。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整个暑假,同学们在语文老师的推荐下,认真地阅读了十余本中外名著,这无疑是一次对经典的求索,也是同学们一次次的精神洗礼。当晚,来自于四个班的8位同学汇报了6本好书,他们从作品本身的简介与鉴赏,逐渐深入至书籍背后的哲思。他们娓娓动听地向我们讲述了自己与书的故事。

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的笔下,人类的渺小与无助仿佛是一株小草。他们却一直在放声高歌。《野草在歌唱》带给我们的,是更深层次的感悟——人与人的失衡,人与自然的失衡。各种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在那一方小小的牧场中,带给我们思考。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在《生如夏花》中如此写道。一首唯美的小诗,夏与飞鸟的故事,在细腻的解读下,多了一份对生命的解读。同为现代诗,纪伯伦的《先知》似乎于泰戈尔的小诗而言,更具哲学性。“《先知》非常适合像我们这样的青少年阅读。”三班陈卓尔同学如此讲到,“它不仅讲述了智慧,作者感性和理性并存的语言,还可以抚慰我们聒噪的心灵。它使我们在繁忙的学业中能静下心来,思考我们的目标,梦想与生活的意义。同时,我们也深深体会到母语对一个人,对一群人,一种文化,会有多么深远的影响。

“《先知》所讲述的是智慧。这本书就像是作者用生活精心打磨的镜片。带上这副眼镜,它就会把你带到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饱经风霜,富有哲思和智慧却又热爱生活的智者眼中的世界。”刘锡哲小组在分享中如此说道。对于此类哲学书籍阅读方法的探讨也同样发人深省。同学们在演讲中提及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就如同学们所说的那般,“裹着一颗包容万象而求知的心,带上一对棱角分明且犀利的眼睛,嵌入一缕行不苟合的灵魂,就如此闯进那片辽阔未知的星空。”

在茫茫书海之中,亦不乏外国文学之经典。罗曼·罗兰以贝多芬为原型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为例,在一个不尽如人意的大时代背景下,以一个小提琴手为视角,述说着只属于当时的世俗与纷争。“比起一本普通的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更像是一部歌颂生命的史诗。”金子欣同学的小组以此作为结尾。书中独到的描写使克里斯朵夫的形象更倾向于一个理想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的集合体。对于正处在一段烦闷的人们来说,《约翰·克里斯朵夫》起到了导向的作用,将迷茫带向伟大的生命本身之前。“我们永远无法控制时代的脚步,但是,当我们深入了解它的同时,亦可以为自己的梦想努力一把。”

值得我们精读的书籍远不止于此,如耳熟能详的《故事新编》《金蔷薇》……《金蔷薇》就像是一本艺术的指导书,他打破了艺术间的界限,将绘画艺术与文学创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其中所提出的观点别具一格,就像使画面换一种色调的滤镜一般。同时,这本书意蕴深厚,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写作,更教会了我们如何去发现美、创造美。就如沈捷老师在点评中提到的,这次阅读的经典作品具有共性,但是同学们在阅读中发现了他们的个性美。在文学批评的元素中,世界、作品、作家、读者是一个互相影响的体系。

如果说,视角决定了广度,那么无疑,这份对经典的执着求索,来自于同学们对阅读的热忱,希望经过初中三年的阅读生活,我们的身心会面向一个更广阔的未来。

(初三2班 蔡佳洁 报道)

 

附录:读书分享会的书单范围

九年级上必读和自主阅读书目:

①《艾青诗选》

②《泰戈尔诗选》

③《唐诗三百首》

名家系列:

①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

②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叶嘉莹说唐诗》

③鲁迅《野草》《故事新编》

④纪伯伦《泪与笑》《先知》《沙与沫》

⑤维特根斯坦随笔《文化与价值》

⑥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

⑦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

⑧帕·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