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人生,联想未来——记我校学生参加第六届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2479 发布时间:2019-09-06 11:25:18
2019年8月1—5日,我校高一高二共8位学生在张蕾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绍兴一中,参加由团中央主办的为期五天的“第六届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本次会议包括主新闻中心mpc共10个会场,议题包括“外太空”“消除饥饿”“语言保护”等一系列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共同问题,邀请了包括中央、省多位领导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等的教授莅临指导。每个会场都会有一名专家在一旁观看同学们的表现,并给予指导意见。在五天的行程中,同学们感受到了充分的思维碰撞,也体会到了别有风味的绍兴文化。
(同学们聆听前驻南非大使王学贤关于自己联合国经历的讲座)
(我校学生在会场上与其他学校代表们进行磋商辩论)
8月4日晚上,在绍兴一中的报告厅进行了本次大会的Social Event社交晚会,各个学校都精心准备了节目。我校是楼高原同学准备的笛子独奏《春潮》。
8月5日的闭幕式宣布了本次大会各场的获奖情况。我校代表团满载而归,八名参会同学中共有三人获得“最佳代表”,三人获得“杰出代表”,一人获得“荣誉提名”,一人获得“最佳外交”,杭外代表团也被评为“最佳代表团”。
通过本次大会,大家相互切磋,相互学习,更好地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以下是同学们的参会感受:
历杰霞、江俊言:在蝉声聒噪的夏日,我们跟随杭外学团来到了绍兴一中,参加第六届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这次我们参加的是双代表制的联合国环境署的会议,议题是全球塑料垃圾回收系统的规划。这次参会是我们所有参会经历中最快乐的一次。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有意义的活动却很多。我们领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同龄人的风采,了解了绍兴本地的文化特色。这些知识和经历确实让我觉得这次参会非常值得。说到会务上,绍兴一中的设施齐全且有特色,虽然有些地方在做修整,但是给代表的参会体验总体上是极其优秀的。说到我们的会场,外院的学术水平有目共睹,主席团给了我们很多指导意见,代表们虽然有很多是萌新,但是学术水平和融入会场的能力都很强,会议进行得还算顺利。我们在会前组建联盟,大家相互切磋,熬夜写文件也成了一种快乐。经过五个会期,我们与各个学校的代表建立了深厚的友谊。SE晚会看表演时我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为楼高原学长的笛子独奏捧场应援也很开心。代表参完会后要去杭州玩,我们也尽我们所能,给他们推荐好吃的好玩的。杭外的这次成绩,给了我们代表团一个欧亨利式结尾,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这几天的互相了解与关心。总之,拥有这次模联会议的经历非常值得。
楼高原:在绍兴一中的这五天里,我与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代表一起讨论了关于如何保护非通用语言的问题。会上与会后我们都进行了问题讨论,不断改善我们的方案,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模联是一项非常有趣的活动,我们在讨论中寻找分歧与共同点,同时不断提升自己对于问题的理解。而在这场会议中,我学会了如何熟悉并利用规则,还有如何准确并且有逻辑的在文件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代表一起开会,不仅让我认识了一群新的朋友,也让我意识到在世界的其它地方还有着许多优秀的人。只有不断让自己进步,才能跟上他们的节奏。最后,能和这么多优秀的代表,以及负责且高水平的主席一起开会,我感到非常荣幸。
宓楷松:本次会议可以说是在我原本的暑期规划安排之外,距离上次开会已有一年半的时间,对于会议所需的技能非常生疏,所以我也一度后悔过参加会议的决定,但是在会议进行中,我重新拾回了模联的快乐——撰写文件、针锋发言,以及和其他代表激情热烈地交流等等。这不一定是我经历过最棒的一次会议,但绝对给了我最好的体验,我也第一次感受到和其他代表在会场之外的友谊。再加上会议所使用的议事规则是我从未接触过的,这使我在参与本次会议的经历中有了更深刻的感受,那就是要抛开心中的恐惧,勇敢尝试,挑战自我。
郑嘉颖、葛晓辞:这次国模经历几乎是参会一直以来最特别的一次了。我们场的议题是关于可持续发展农业,一开始会上就分成了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两个bloc并关于agenda出现了巨大的分歧。起初,我们置身于一场二十一世纪最大的宫斗戏当中,玩着碟中谍和无间道,也因此十分担忧见面以后可能会产生不友好的情况,担心两方无法好好沟通,整场会议无法顺利进行。然而真正到达了绍兴,秉承着“包容至上”的想法,所有代表在面对面交流的时候都更加注重礼节,理智交流。所有国家都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坚定地维护着自己的国家权力。作为巴西代表,我们亦是多次“摇摆”以求利益最大化。最终草拟案的投票环节因为个别代表规则不明确而略微戏剧化,但整体来说,大家都能够通过文件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为人类消除饥饿出谋划策,整个会议因此也十分充实。
我们所在的英文会场,虽然这在我们学校十分常见,但是在场的很多代表都是第一次用英文写文件,辩论,演讲。自然也有很多代表是被强制性从中文会场调剂过来的,但无论是不是自愿的,所有人都会尽力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是畏惧于语言障碍。在会场上的这三天,与全国各地的代表们交流磋商,从食物生产问题讨论到贫困地区以及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家思考的丰富性、全面性无一不令人佩服。
廖慧恒:说实话,一开始面对着“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这个会场,我的内心是忐忑的。但最终对新颖议题的好奇,对不常见的委员会的期待促使我将它作为我的第一志愿上报了。事实证明我的选择非常正确。回想起在绍兴一中度过的五天,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交流、磋商、辩论,在“可持续开展外太空探索”这个广泛的议题下,我们从安全问题、合作问题、技术规范、军备问题、行业管理五大方面入手,讨论通过了十几条、九页主动议,可谓成果颇丰。与这份美好经历相比,似乎每天写文件熬到一两点也不算特别痛苦了。
“中国代表”,这个席位在让我拥有巨大发言权的同时也给了我很大的责任和压力。不仅要积极维护自身国家利益,更要与各国代表保持充分的沟通,融合观点、妥协立场,担负起“大国”的国际责任。
全国会的代表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同学,他们有的针对议题做了很多功课,深入挖掘资料,整理可行措施;有的处事老到,作为调停人维持着会场的活跃与融洽;有的思维活跃,不断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和代表们交流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作为国家的代理人磋商沟通;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学生,他们也教会了我很多。
在会议之外,绍兴这座城市,绍兴一中这所学校,都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组委组织我们去绍兴人才馆、中国黄酒博物馆参观;前外交部的大使作讲座,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他过去在联合国工作时的所见所闻。社交晚会上多才多艺的代表们纷纷献艺,共同呈现了一场雅俗共赏的晚会……这一切都让我时不时感到惊叹。
作为新高三的学生,中学阶段的模联要告一段落了,但我相信在未来,不管以何种方式,我仍然会在这条路上继续探索下去,“吾等联合国之子民,为更美好之世界而联合。”
吕霜宁:这次国模,是我时隔一年第五次站上模联的舞台,尤其值得铭记的,是我第一次代表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英国进行模拟联合国活动。而令我更感惊喜的是我所在的委员会“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委员会”今次讨论的议题“全球框架下的网络犯罪治理”,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为我开会的前期学术准备带来了不少便利。
背景文件下发后的几天里,将其细细看完外加十余篇论文,撰写完成立场文件后便开始与代表、记者们积极磋商交流。这次作为“英国代表”,我前去寻找利益共同体,同时与本国的“路透社记者”交谈甚欢。以欧洲大陆为地域的集团基础初步形成后,我便成为其中不可忽视的存在了——只可惜会议前与美国代表交流较少,是一个小小的遗憾。而利益的冲突点也很好找——作为利益对立可以说是仅次于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委员会,我们全场五十余名代表,从会议初期吵到结束——“蜜月期”自然也有,但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新兴网络大国与老牌网络强国之间,以母语为载体的辩论,文字游戏,听话听音,迫切的表态与唇枪舌战,不胜枚举。让我十分惊奇的是,此次会议英国与中国的利益冲突几乎“不可调和”,会下两人好声好气地“您来您去”,会上针尖对麦芒,瞪成两只“乌眼鸡”。不过,这样的你来我往不怎么伤和气,而是将我看待国际社会的视角从一个普通中国中学生变成了真真切切为本国牟取利益的“英国代表”。这或许便是模联的精髓,至少我是这样想的,尽量贴合事实的“角色扮演”,一定程度上跳出从小耳濡目染的文化背景,以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待问题,同时也培养着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三天时间五个会期,为我们提供了充裕的时间会下交流,磋商,继而达成一致。会后一份凝结了大家牺牲的睡眠时间的决议草案,也为我们三天的努力提供了一个完美的答案。我想,我的模联故事,才将开始。
(高三5班 葛晓辞 整理报道)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1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