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陆地没有尽头,我们行走于上——记剑高高二年级“孔子故事”戏剧汇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1310 发布时间:2019-07-05 10:24:40

6月25日晚,剑高高二年级同学齐聚一号楼6楼报告厅进行了“孔子故事”戏剧汇演。

经过一个学期的精心准备和班内展示,四个剧组脱颖而出,他们用精彩的演出表达了对儒家经典《论语》的理解,带领大家走进了孔子的精神世界。李力、戎宏斌、何诚、王小飞、许海萍、林存富6位老师担任了本次汇演评委。

 


A班同学的《白花与烟尘》,对于孔子见南子的n种可能进行了推理,展示了一个扑朔迷离的孔子形象。


“长九尺六寸”的孔子和“长不满六尺”的晏婴相遇时,我们会看到一幅怎样有趣的画面?当这两位“道不同不相与谋”的重量级人物在齐景公面前展开辩论时,齐景公又将如何评判与抉择?B班同学的《齐国历险记》引发了在场同学对历史故事中的二律悖反命题的深思。  


也许你曾为背诵《论语》而殚精竭虑,也许你曾因和好友探讨儒家经典而废寝忘食,也许你曾从《论语》中收获了很多生活的智慧,也许你曾对孔子的思想产生过不解与疑惑,那就让我们打开门迎接前来拜访的孔子吧。C班同学用一场《孔子来访》打通了现实与历史,在亦真亦幻的时空中激起了同学们进一步阅读《论语》的兴趣。


很多同学说,如果他有幸采访孔子,最想问的问题就是他对于“昼寝”的观点。因为在《论语·公冶长》中,孔子痛骂了昼寝的宰予,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有很多同学喜欢白天打盹儿。D班同学的《“宰予昼寝”新编》就取材于此,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受到现场同学的一片好评。


从上学期开始的《论语》学习到寒假的原创剧本写作,再到这个学期的剧本筛选、班级表演,年级汇演,历时数月的《论语》学习终于落下了帷幕。然而,台上的“孔子故事”戏剧汇演结束了,台下的传统文化学习却永不落幕。中国的传统文化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进入了我们的人生,成为了我们的精神底色。

再次感谢所有参与表演的同学,感谢每一位亲爱的评委老师,感谢在台前幕后工作的老师和同学们!特别感谢本次汇演的总技术支持郑叶青老师!是你们的辛勤付出成就了这一刻的辉煌!陆地没有尽头,我们行走于上——带着感恩,带着今晚的记忆。

(林川昊撰稿 林宇杭摄影)

 

剑高高二年级“孔子故事”戏剧汇演各班剧目及编剧、导演

高二A班:《白花与烟尘》,余仲轩(编剧),胡昕(导演)

高二B班:《齐国历险记》,金钰琪(编剧),黄正(导演)

高二C班:《孔子来访》,董平川(编剧),孙敏贻(导演)

高二D班:《“宰予昼寝”新编》,周丹聆(编剧),徐亨宜(导演)

 

剑高高二年级“孔子故事”戏剧汇演获奖名单

最佳男主角:余仲轩

最佳女主角:王品月

最佳男配角:徐开、徐与时

最佳女配角:张之阳、郦倪羽彤

最佳导演:黄正

 

团体一等奖:高二B班

团体二等奖:高二A班

团体三等奖:高二C班、高二D班

最佳舞美音效奖:高二B班

最佳服装道具奖:高二B班

 

附部分同学感言:

真的非常荣幸可以成为本次“孔子故事”年级汇演的总导演!在整个过程中,我一次又一次被同学们的可爱所感动。

当我研究各班剧本的时候,深深被各位编剧的才华所折服。一方面文采斐然,另一方面又体现出对古代文化知识的熟稔和专业。他们的研究精神真可爱。

各班的导演也非常用心,每次排练都能看到明显的进步。汇演的暖场PPT放的就是黄老师收集的各剧组不同阶段的排练照片,从剧本的讨论到台词的打磨,从演员的挑选到舞台默契的培养,从这些照片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同学们从青涩到成熟,从犹豫到自信的成长轨迹。他们努力成长的样子真可爱。

虽然事先已经预审过同学们的表演,但正式演出的时候还是被同学们精湛的演技和流畅的衔接所震惊。其实这次戏剧表演的准备时间并不充分,刚刚结束全球统考就开始了紧密的排练。不知他们在预审之后又排练了多少遍呢!他们的认真劲儿真可爱。

汇演当晚,我一直忙于后台控制,无法观看整场表演。但是我惊奇地发现,演员们无论在后台有多么紧张,多么忙乱,只要一上场就全然不同了,整个人都散发出迷人的光芒。他们闪亮的样子真可爱。

真的很幸运,能和这样一群可爱的人成为同学,成为朋友。

(吕舒旖)

 

一向自认为演技很不错的我,在这个学期,竟然做了编剧!但是请允许我毫不谦虚地说一句,我觉得自己真的更适合做编剧呢!我很享受和剧组同学一起度过的时光。

我们组演员阵容之强大是不言而喻的。有曹凌九作为旁白,有吴焱时、张之阳、鲁涂迅的君臣三人组,更别提主角孟芗和徐开了,一个个都是之前剑高戏剧汇演的骨干。后来导演黄正也跃跃欲试,决定饰演刺客一角。

此次剧本其实是语文寒假作业。我当时完成之后,就再也没动过它。直到我的剧本被选中——“这可得好好改改”,几乎剧组所有的人都这么说。

我们在班级汇演之前的三周,花了两周改剧本,前前后后至少三个版本。厘清古代文化常识,塑造人物性格是我们的修改重点,对细节的改动次数更是数不胜数。在此,我作为编剧再次特别感谢张之阳同学作出的杰出贡献!

大家看了我们的汇演,想必都清楚孔子是孟芗饰演的,而弟子是徐开。但其实在一开始选角的时候,孟芗扮演的是弟子,徐开其实是孔子啊!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调整呢?因为该剧中的孔子是个十分正义、高尚的形象,我们在经过几次磨戏后,觉得如果增加一点活泼的色彩会更完美,大家一致认同让徐开来担任这一重任,于是徐开就由沉稳严肃的孔子一变而为插科打诨的弟子了。

孔子这个角色就交给孟芗来演,我们花了大量时间去研究孔子这个角色。我们从孔子的语言去理解当时他的心境,由此推断孔子的动作神态以及走步。逐字逐句推敲的过程是我和孟芗以前从未经历过的,我相信通过这次历练,我们对孔子思想的把握更丰富深刻了。

排练过程中也会遇到困难,但最终在我们的内部调解下终于和解,我不得不再次感叹沟通的力量。其实在最终演出的时候还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后期灯光和麦克风的声音没有调试过,这直接导致过长的场间距和孔子声音被弟子压过一头这些后果。这些细节是我们剧组之前没有考虑到的。相信以后再有这样的机会我们能够想得更加周全。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在拿到如此之多奖项激动的同时并不感到惊讶。这些奖项证明了我们两个月以来的努力,我们十分自信,也为之自豪!

(金钰琪)

 

我要感谢和我演对手戏的王品月同学。站在台上时,我方才明白何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何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承蒙其关照,我竟然在和她的一次次磨戏中不断加深了对孔子这个人物的理解。

感谢合作完成这次表演的二A班同学们,各位辛苦了。风里来雨里去,在紧张的模考、统考、标化考间隙里,我们一直没有放弃。马上就要踏入高三,即将面对紧张至极的大学申请,这样痛痛快快地表演一次的机会是多么难得!

(余仲轩)

 

通过这一次“孔子故事”戏剧汇演,我们又学到了新的东西。在选择剧本到研读剧本的过程及在团队合作学习中,我获得了新的领悟,想要更好地演绎这故事,除了揣摩剧本之外,还有另两样东西同样重要:一是全体演员对剧本理解的统一性和深刻性,二是要尽量尊重历史本身。演员之间的默契建立在对剧本的共同理解之上,而这种共同理解的达成则一定会经过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当你需要把故事搬上舞台的时候,一定会面对“怎样才是最接近历史真实的”这样一个问题,比如“春秋时代的行礼究竟是如何进行的”等等。    

感谢老师们给我们这样宝贵的机会,让我们更近距离地感受到文学与戏剧的魅力!

(王品月)

 

不妨说句不怕人笑话的话。在正式演出前一天的彩排阶段我们剧组还在两个版本的剧本之间徘徊,撇开台词记不住不说,毫无舞台道具设计则更为致命。感谢黄老师的耐心指导,使我们明白从角色本身的视野进行开拓,不拘泥于剧本而从人之本性、人之常情出发使故事变得顺理成章。同时,也特别感谢林宇杭同学,在我们组孙敏贻导演因事离开学校直至演出当晚匆忙赶回前临时担任导演并为剧组添置道具。最终我们下定决心要团结一致、挑战自我,完成了这个我们之前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知道从尴尬得无地自容到兴奋得不可言喻是什么感觉吗?——恰似在云端飞翔,拨开漫天乌云,腾驾于彩虹之上!

(郦倪羽彤)

 

随机应变并不是我最擅长的事情,但是排练中一次次忘词的经历,还真锻炼了我随机应变的能力。上台前,我最担心的就是在台上忘词,但是最后一次的排练让我意识到最重要的其实是台上的表现力,比如语气,动作,神态等等。

不知怎的,在台上的时候我并不紧张。以前一紧张我就会腿抖,而这次我更多的是坦然,一心只想着让自己的表演更贴近人物形象。

很幸运能参加本次表演,去努力超越自己,获奖也算是对自己努力的最好回馈吧。

(徐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