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设计使生活更美好——记大预班基于项目的STEAM设计课程实践汇报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1145 发布时间:2019-06-12 08:23:02

当前,社会老龄化已成我国面临的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2019年经济蓝皮书发布:未来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更突出。60岁以上的老人已成为如今社会中重要的群体,也自然地成为各大产品的重要受众。但是市面大部分产品仍存在“技术复杂化”“设计年轻化”的特点。如何为老年人设计更方便实用的产品是社会趋势,是人文关怀,更是不贷之责。

去西湖福利院采访

今年4月,在张鹏峰老师和浙江大学张旭生教授的指导带领下,我们走进养老院,开展社会实践,关心身边的老人,聆听他们的心声。从起初的毫无头绪,到能够针砭时弊,通过对现有轮椅功能、拐杖形态以及地面材质的改造实现方便老年人生活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确确实实得到了成长。

5月中旬,大预班在2号楼报告厅开展了设计课展示活动。省教育厅教研室张丰副主任,通用技术省教研员管光海老师,浙大创意设计中心张旭生教授,保俶塔实验中学教务主管李一帆老师,以及我校吴锋刃副校长、STEM团队的老师及初三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王涛组展示拐杖功能

拐杖完整版

小组成员

拐杖扶手设计小组:

采访中老人我们透露,若是把手的材质不好,撑着拐杖的时候手掌会感到疼痛,起立时拐杖把手位置的高低、稳定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助力的效果。在实地采访的地点,我们发现老人习惯在起立时依靠桌面来支撑自己,而普通的拐杖难以给老人一个类似于桌面的支持面,以及把手的高度也让老人难以借力,于是我们思考如何才能让拐杖帮到老人。

通过情景模拟我们发现如果将拐杖从一个特定的支点进行弯曲,既降低扶手的高度,也增加了老人借力的面积,于是可弯曲的结构设计成了我们的目标。如何在最少的操作下完成这样一个结果成了问题,对于老人来说过多的操作步骤会大大降低拐杖的实用性,基于这点,我们考虑通过简单的按压或是紧握是老人可以接受的操作,于是设计了一个滑槽结构,在需要的时候放下提起滑槽可以做到固定或是放松结合点,最终我们完成了拐杖扶手部分的设计。

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约为15%-40%65岁及以上人群跌倒死亡率为45.72/10万,跌倒的内在危险因素包括生理功能下降、感觉器官弱化、慢性疾病发作。外在危险因素包括老年人日常生活及活动场所情况、老年人的着装及辅助工具等。卫生间这种湿滑的地方是老年人摔倒的危险场合,目前防滑的措施主要是防滑垫,但是市面上的防滑垫存在卫生不易清理的缺点,因而在有些养老院护工因为嫌麻烦而不使用防滑垫。所以我们打算从如何减少防滑垫纳垢和设计清理防滑垫工具两方面着手解决问题。


下表面设计:部分防滑地垫已有的排水沟槽+借鉴轮胎表面花纹

可以喷水的刷子

通过这次设计课课题研究,我们认识到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而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能可贵。如果我们不能站在老年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不能真正地体会到老龄化社会中的那些痛点,那么做出来的产品终究不能令人满意。同时,整个研究的经历提升了我们与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不断挖掘自身潜能的同时也意识到,只有加强与同学之间的合作,才能共同完成我们的目标。

轮椅设计小组:

我们发现,坐轮椅者独自上下坡是十分危险的行为。下坡难以控速,上坡由于重力在后轮,容易向后倾倒。如果由一人推着坐轮椅者下坡,那么由于惯性,两者都会快速下滑,推轮椅者很难拉住轮椅;如果倒着下坡,在较长的坡道不方便推轮椅者看路;上坡时推轮椅者会十分费力且一不小心轮椅就会后翻。

我们在普通轮椅原有的基础上对轮椅的一对前轮和靠背进行了一些小改进。在前轮上使用了套管结构(内管与外管通过螺纹和钉子的紧定结构实现上下调节和固定),使轮椅在上下坡时坐垫所在的平面与地面平行,保证使用者的重心不会发生较大偏离。而靠背上类似于滑槽的结构则是用来调整靠背与坐垫之间的角度,目的是为了提高使用者在上下坡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整体效果

伸缩结构

折叠结构

从一开始拿到这个课题无从下手到后来慢慢锁定轮椅这个研究对象的过程中,我们感触颇多。通过组内交流和与老师、教授的探讨以及实地走访调查,不断靠近我们小组的研究对象和方案。林存富老师为了我们能够更深切地体会老年人的生活还给我们上了一堂别有风趣的“老年人体验课”。但是在3D建模的时候,我们又因为不会使用建模软件而停滞不前万春彬老师毫不犹豫地为我们补习TINKERCAD的简单使用方法。最后,我们小组的工作也圆满完成。虽然我们改进的轮椅还存在很多隐患,但是我们解决了自己发现的问题,我想这比解决问题本身更加难得可贵。

(大预班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