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文铺锦绣 字吐珠玑——记西溪水文学社现场作文大赛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1461 发布时间:2019-05-20 12:18:28

五月的晴天,最适合静坐冥想,听草叶生长的声音。现场作文大赛是剪理离愁别绪的绝佳去处。坐在一方书桌前,仿佛能够屏息察觉每一缕灵感的游丝。

本次大赛主题是:写下成长经历中最值得铭记的一天。

那些看起来平常的事,经由时光的冲刷,就往往如同马尔克斯笔下吉普赛人的冰块,“薄暮的光线在其间破碎,化作彩色的星辰”,有了惊艳脱俗的绝美。“那一天”值得分享与收藏。

茅盾将观察和想象认识为文学的两大原则。文学既是为了人生,也是为了艺术。绝大多数的文学作品中,现实与想象交合混溶,观感与体悟层层叠加,将每一次轻微的颤栗拼接成一块百家布。“生活”作为文学的所谓“原罪”,对创作承担起灵感采集的责任。而相比较于采集,要促成素材的组合酿化,往往需要寻找特定契机下的催化因子。相信现场作文大赛,就是这样一个适于质变的机缘。

沈从文先生有言道:“文学是信仰”,我们尝试用文学信仰来追溯写作的根源。

现场作文大赛体现出的文学信仰,在于再暗的夜,也仍然有人愿意秉烛夜行,采一朵芙蓉。西溪水始终“向无数个文学少年敞开怀抱,精心呵护每一个浪漫精致的念想”,为所有的杭外人坚守心底不老的那一片五月天。

(毛嘉禾 供稿)

 

部分参赛者采访

毛嘉禾:你好,请问为什么参加本次现场作文大赛?

金乐涵:初二和初三的时候都参加了西溪水现场作文大赛,前一次文笔尚且幼稚,后一次则以一篇构思了许久的小说弥补了上次的遗憾。到了高中,能够自由创作的时间明显减少,每月一次的随笔也大多是命题议论文——我已经很久没有写过小说了。这次比赛正好为我提供了一次契机,全身心地沉浸在文学中。

陈天蓝:可爱的唐老师的大力宣传。

 

毛嘉禾:在本次现场作文大赛中你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为什么选择写这个故事?

金乐涵:明知会落入俗套,我还是写了一个关于两个女孩子的故事,像是这个故事在催我动笔。居于热岛的阿月与来自上海的林存皎,在梦与夜晚的交界点相遇,两颗敏感的八岁的心终于找到属于彼此的节奏。其实我个人最满意的是开篇关于潜水艇的部分,后面的叙述其实过于故弄玄虚了,以至于文章有些“头重脚轻”。我想这个故事里的两个女孩子其实都是我的一部分,像是从我的灵魂中剥离出来的两片碎屑,渐渐丰盈成人的形象,我也因此在写作的过程中有了似曾相识的欣喜。结尾其实更像是对现阶段的自己的慰藉,甚至于最后一句话将自己与阿月混合起来,这都使得这篇小说对于我个人来说更加“私人化”。

陈天蓝:一个普通女孩子关于高考的故事。因为……突然想起高考似乎要来了,就写了。

 

毛嘉禾:身边有喜爱文学的伙伴吗?

金乐涵:其实挺多的,这次和我一起参加比赛的陈心远同学就是其中之一。其实陈心远对文学的体悟比我深刻很多啊,文笔也美到爆炸,每次读她的文章都有怦然心动的感觉。以前常常会和她一起探讨小说,现在聊得少了,倒也是这次作文大赛把我们再度联系到了一起。

陈天蓝:有哇!有一个男同学。可惜因为时间冲突没能来参赛。

 

毛嘉禾:文学或写作在你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金乐涵:写作于我而言其实是一口盛放私人感情的大锅。我可以把所有隐秘的羞于启齿的想法或是情绪都倒进去,熬出一锅粘稠的怪味汤,汤里偶见群星的渣滓。说得浮夸一些,不写作的我会被情感胀大,胖到再也无法融入自己心中最私密的角落。

陈天蓝:特别喜欢写小说吧,感觉小说写起来真的会很开心,特别喜欢脑内小剧场在笔下徐徐展开的过程。

 

毛嘉禾:你认为文学是什么(比如:文学是本心的流露/文学是对伤痛的抚慰/文学是群体对某一事物的审美观念……)

金乐涵:文学与孤独者一同孤独,它把孤独者以一根隐形的细绳牵起,它是宇宙中最孤独的光点。有些感性,有些夸张,但文学于我而言恰恰正是这样一个感性而夸张的概念。

陈天蓝:文学……对我而言,文学创作就是把自己脑中的小故事实现并告诉大家的唯一方式吧,本人想象力相当丰富,因而很多写的东西都是脑内先播出情景剧后再落到铅字上的。或许也是对外交流的一种方式吧,感觉现在进入了瓶颈期,有些茫然于如何突破,不管怎么写都是老样子。但可能如果我不写下来的话,脑内剧场真的会封闭住。

 

部分参赛者感言

很久没有花上整整两个小时,全身心投入地创作一篇小说了。平时写作大多在电脑上完成,也常常一边写一边听歌。相比之下,现场作文大赛像是一个让我沉下心来认真创作的契机,不论结果如何,在我从稿纸中抬起头的那一刻,微微的晕眩感与不知时间几何的感觉就告诉我,这已经成为一次相当宝贵的经历。

看到题目中熟悉的马尔克斯文字,一个关于幻想与逃离的故事在我心里徐徐构建起来。深夜的潜水艇,梦与现实的交叉,名叫林存皎的女孩,一个个元素叠加起来,构成了一篇在我自己看来有些“头重脚轻”的小说。写完才发现,与题目其实并没有扣得十分紧密。然而这个故事却一直以来都以一个轮廓形式存在于我的“灵感库”中,所以将她写下来对于我个人来说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圆满。

(金乐涵)

 

我非常开心能参加这次比赛,以后我会继续进行热爱的文学创作,也希望之后能一点点进步,继续提升自己啦。

(陈天蓝)

 

写作是什么?我常常问自己。

写作是否必须扫净杂念,方可有一处乐园;是否必须历尽千帆,方可见得万木春。

对我而言,一笔、一纸,或许足矣。谈不上有多少阅历,不明白许多事理,可是我还在这里,我还拥有我自己。

西溪水的现场作文或许正是这样的一个契机,让我得以从繁忙而又琐碎不堪的生活中抽离出来,认真地看一看自己,看一看这个世界。

看到题目的时候我挺惊讶的,因为这是如此稀松平常——成长经历中最铭记的一刻——该说些什么呢。该反思该批判的,考场中一件不会少;该抒情该感叹的,又已被叙述了千万次。我确实很不擅长写小说,但是此刻我也没有别的选择。我平时写作几乎不会涉及这样的体裁,可是这一刻,我动摇了。

短短的两个小时,悄悄地遁进这小小的一方天地。管他天南与地北,地老或天荒,我无所谓。平常一天下来有事没解决就会焦虑的我,此刻似乎忘记了何为时间。

因为值得。

给自己一些闲暇的时光,在一个个文字之间窥见悠悠的光阴,这大约便是我的写作。思索与感情将意义涂抹于时间之上,西溪水的现场作文则将生活的废墟打扫出一片空白。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倪筱玥)

 

三年以来参加这个比赛好像也成为了我的惯例——即使是在前一天发表了“我这次这么忙还是算了吧”之类的言论,最终还是连反驳它的理由都没想过就去了现场。能够回想起来的是,两个小时过后,在交了稿纸走回教学楼的时段里,感觉到“文学”一词突然抽象起来,并在我们和填充着各科作业而单薄的生活之间拉开一道灯光的距离。那并非我们的生活,那明明是一个星期三我却下意识觉得是星期四,我们面对着现实却像是生活在幻想之中。但无论如何,我偏爱这样的悖论。

(陈心远)

 

附现场作文大赛获奖名单:

高中组:

高一(1)班:岑笑儒 《自腔》

高一(4)班:金乐涵 《回音》

高一(3)班:陈心远 《在那一个故事中……》

 

初中组:

初三(4)班:倪筱玥 《宝石所铭记的》

初二(1)班:陈天蓝 《你是我的光》

初一(2)班:周裕扬 《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