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并起逐鹿夜——记科技节知识竞赛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1919 发布时间:2019-04-22 12:31:33
3月27日晚,我校初、高中分别开展了科技知识竞赛。下面以初中场的赛况为例,与大家一同回顾那激动人心的夜晚。
在必答题环节,每个班都会面临选择和简答两种题型的作答,早已跃跃欲试的选手们自然是不肯放过任何一分,虽然是慎重回答,但每组都未花费较长的时间思考,有些甚至是脱口而出,足见其自信与沉稳。在此轮中,初二各组发挥优异,占得先机,而初三各组则稍逊一筹,但从选手们的脸上都难以察觉失落,他们依然充满信心和希望。
中场休息时,来自高二的诸致远学长向大家介绍了天文观测与摄影的基本常识,在浩瀚而深邃的宇宙中,群星一刻不停地闪耀着,你用肉眼难以观察到它们,是因为人眼的曝光时间比摄像机的曝光时间短得多,这就好比在场的选手们,同学们平时也许难以发现他们在科技知识方面的才能,只有在比赛中,他们才会像星辰般光彩夺目。
短暂的宇宙漫游平复了观众们紧张的心情,但这远不是结束,整场比赛随即进入更加紧张、刺激的抢答题环节。抢答器的出现将比赛升级为手速、脑速的双重考验,此轮共四十题,它们决定着进入下一环节的五支队伍名单,重要性不言而喻。自始至终,主持人们就基本没有读过完整的题目,最多的则是当他们刚读出第一个字时,选手们便已经抢答。加快的节奏催生了更多的问题,同时牵动着每一位在场观众的心弦。此时,高中场的仇姓学长以及由大预班三位学姐组成的智囊团充分发挥其作用,他们认真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并及时提供合理的解释,有效保证了比赛的正常进行。在这轮,各组比分一会高低不齐,一会并驱争先,连连赢得喝彩。最后,最高分与最低分来到惊人的八十五分,三支队伍在掌声中遗憾出局。
抢答环节过后,我们有幸请到杭外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队的队员潘启航、赵晨同学,他们为大家展示了他们参加FLL工程挑战项目的视频,用实物和简短的话语向同学们介绍了机器人编程这样一项有趣的学科,相信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它于人类的价值会持续增长,并吸引更多的同学投身其中,尽享机器的魅力。
比赛已不知不觉进入最残酷的环节——车轮战。随着难度的直线飙升,现场的气氛也被带动起来。与欢呼声相对应的,便是一位位同学从答题位上离去。最后,剩下的四队中都只剩下一人,但在数轮的激烈角逐后,场上只剩下两人,在一轮因二人都未答对而同时复活后,来自初三(2)班的俞懿轩同学以其精彩的表现站到最后,为班级斩获冠军,并荣获“学霸”的美誉。
在欢乐的笑声与掌声中,比赛圆满结束。在这场竞赛中,各班获得了不同的名次,但排名终究不是最重要的。知识竞赛带给我们更大的价值,应是其对我们知识储备的考验,及我们于现场学到的知识。这背后,是同学们数月甚至数年的学习探索的成果。相信这次活动能更好地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在竞争中不断进步。
附获奖班级:
初中组
一等奖:初三2班
二等奖:初二1班、初三1班
三等奖:初二2班 初三3班
高中组
一等奖:高一1班
二等奖:高二5班、高一4班、高二4班
三等奖:高二3班、高二1班、高一6班、高二2班
下面是初中组冠军队伍三位同学的感想:
俞懿轩:
我们这次依旧采取了黑白配选参赛选手的“高效”方法,竟然选中了三个男生,然而实不相瞒,直到周三晚上六点到达赛场,我的脑子里还是零储备状态。更为可怖的是,竟有一个班捧着事先打印下来的30页题目,一题一题看,三名队友之间还在互考,要不是周一听了一节以科技知识为主题的班会课,近乎是赤膊上阵了。第一轮和第二轮自然都是意料之中,除了不会的就是答错的,剩下少数几道猜对的或许也能忽略不计。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压线晋级,没想到从前五变成前三,再变成前二,紧接着近乎是为初三而战了,卑微的自信力竟也让我冲上了那个所谓的宝座。
曾有无数人说过,输了不要紧,就当是锻炼,然而这话似乎也只能在自己置身赛外时理直气壮地说出。这次“锻炼”却似乎有着极高的附加值,不仅是一个第一,确乎地也是带着“圈粉”效果,曾经作为一个无名小卒(严格来说是逃兵),不过是怀着一颗好奇心,就着门缝窥探着一个纷繁复杂,甚至有时能颠覆你认知的科学世界,自以为差不多就行了——可“差不多”一词似乎注定无法在科学世界中存在。或许只能在日后的次次活动中慢慢摒弃“差不多”,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卒吧。
胡瀚文:
我非常荣幸,在这次初中组的科技知识竞赛中,我们班获得第一名。其实,这次征途也算是十分惊险了。在比赛前,我们也并没有一些比如说系统化地去阅读一些知识,也就是说我们并没有因为这个去精心准备过,所以,从必答题开始,就出现了问题,抢答题我们出手了5次,但最后也就是勉强晋级。晋级是我们之前没想到的,我们本来以为自己就要被淘汰了。车轮战中,我们也就这样撑到了最后,后面是靠俞懿轩同学力挽狂澜,所以说我们这次也就算是侥幸吧,并没有多么出色,本来也没期望能拿到第一的成绩。
王阳明:
当初选拔队员时,我并没有想过要参加,只是因为在班中猜拳告负才站上赛场。一开始我是底气不足的,是同队的两位强大的队友带给我极大的信心,让我能在比赛中有更好的发挥。比赛时我犯了不少低级错误,它们并不都是发挥的问题,更多的只是知识的欠缺造成的。这次的冠军证明,我们选择留下最强的俞懿轩同学是正确的战术。当然,正如他在获奖感言中所说,我们得冠军更应感谢同班的童天琦同学,他是我们坚强的后盾,是队伍的核心主帅。当然,荣誉并不重要。对我来说,这次比赛更大的价值在于对自己知识储备的考验,显然,真正的冠军标准离我还很远。不管高中我是否还有机会再参加知识竞赛,我应做的永远都不会是仗着自己的知识逞能耍酷,而是从他人身上学习,用真材实料服人。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1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