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科普 看科幻 做课题——记科学组2019科技节系列活动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2528 发布时间:2019-04-09 10:01:15
在今年的科技节里,由初中科学组策划组织的初一年级“科普阅读分享会”、初二年级“影视作品中的科学元素”、初三年级“研究性学习课题探究”展示评比活动精彩呈现。读科普、看科幻、做课题“科学三部曲”既是本次科技节的活动项目,也是科学组传统的学科活动内容。现将各活动情况报道汇编如下。
打开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记初一年级科普阅读分享会
3月27日下午,初一年级在2号楼一楼报告厅举行了科普阅读分享会。此次活动是校科技节的系列活动之一,演讲人分别来自年级各班推选出的选手。活动由高三大预班同学担任评委。
科学普及简称科普,又称大众科学或者普及科学,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让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向普通大众介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
在主持人幽默语言的调动下,现场气氛空前活跃。来自6个班级的11位演讲人依次登场,他们自信大方,侃侃而谈,借助精心制作的PPT,带领同学们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之旅。他们分享的科普内容大至宇宙天体,小至微观粒子,囊括了理化生医学史等等,可谓是干货满满。
有的同学利用小游戏寓教于乐,使大家对于记忆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的来一招模拟实验,配上生动的讲解,让大家明白了地球怎么去流浪;前者用动图介绍工作原理来一个门锁大揭秘;后者来一招探囊取物,让同学们与大自然来了个亲密接触。为使讲解的科学知识通俗易懂,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他们还使出了各种妙招,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伍秀丽老师对活动作了点评。她表示科普阅读的意义在于培养同学们对科学的兴趣,拓展知识面,改变思维方式和对世界的认知,理性思考,明辨真伪。
通过此次分享活动,相信同学们都体验到了科普阅读的乐趣,希望科普阅读能伴随同学们成长。
初一6班 杭羽寒 陈袁 文/摄
初二年级开展“影视作品中的科学元素赏析”活动
3月26日上午,初二年级在2号楼报告厅开展了“影视作品中的科学元素赏析”交流活动。硕大的报告厅仿佛成了一个电影院,银幕上播放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电影片段。
初二(2)班申屠南北与夏嘉彤同学所带来的是“巧克力的火热陷阱”。一开始,她们请在场同学将一块巧克力与一块口香糖放入口中,并进行咀嚼。所有人都十分好奇,不知道她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随着演讲的推进,申屠南北同学请大家感受口中的变化,并揭示了胶基是脂溶性的原理。同学们都在体验中感受到了科学的乐趣。
初二(3)班的载人火箭小组,通过精妙的数学建模以及精彩的动画演示,向大家揭示了火箭发射、运动、对接的原理——反作用力驱动、离心力与牛顿第二三定律。
初二(4)班的小组,通过“飞机坠机事件”,对遇难飞机上的短路电线进行形象地解释和对油箱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分析,层层剥离真相,用叙述故事的方式讲述了电路与化学的奥妙。
初二(1)班的同学则选择了一个难度较高、富有挑战性的话题——核聚变与核裂变。通过打比方与举例子的手法,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为大家深度剖析了这个复杂的科学现象。此外,“王水融金”“电与磁”等展示都十分精彩。
最后,伍秀丽老师对活动作了点评。同学们通过此次活动,寓学于乐,在欢声笑语中学习科学,体验科学。
初二(2)班 张霁雯 报道
初二(4)班 李从心 摄影
激发探究精神 启迪科学思维——记初三年级“研究性学习课题探究”展示评比活动
夜晚的灯光如星火闪耀,无垠的苍穹引众生痴望。爱迪生为人们找到了光明的归宿,莱特兄弟将人们送上了无际的天空。科技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月24日晚,初三年级在二号楼报告厅开展了初三年级“研究性学习课题探究”展示评比活动,对同学们寒假的课题探究做了展示。
活动由占迅、宋易宸、何添祎和谢君楠四位同学主持,在风趣而简短的介绍后,初三3班的董子川小组第一个上场。他将平时的兴趣爱好——篮球和科学知识斜抛运动有趣地结合在一起,向大家证明了“大力出奇迹”这一真命题,同时还让大家感受到了何为“开心并有意义的学习”。
面包发霉了干净的部分可以吃吗?扔掉的话岂不太浪费了?初三3班的葛诺、马佳禾同学告诉我们发霉的面包最好扔掉,发霉的面包不存在干净的部分,不要拿自己的健康开玩笑。
出门旅游时不少人习惯用一个锁把两个拉链锁在一起,但其实只需要一支笔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撬开拉链并将其复原。初三2班的严海芋、王怡乐两位同学为大家带来的是“如何用水笔拉开拉链”,让大家明白了什么样的拉链更容易被扒,增强了大家的反扒意识。
近年来,“脱发”这一词渐渐走进了大众视野,越来越多的人受到脱发的困扰,选择植发的人也随之增多。那么植发是什么原理呢?植过发还会不会再掉呢?初三2班的赵欣怡小组给出了答案。他们用实验和身边的实例让我们明白了究竟何为植发,如何植发,加深了大家对植发的认识。
酸奶是广受大众喜爱的食物,而且在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内食用酸奶有助于消化。和新鲜牛奶相比,酸奶不但具有新鲜牛奶的全部营养成分,而且酸奶能使蛋白质结成细微的乳块,更容易被消化吸收。那么我们如何方便而快捷地自制酸奶呢?初三4班的单思清、时尚同学将他们探究过程娓娓道来。
除酸奶外,黑枸杞也同样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被誉为野生的“蓝色妖姬”,用不同温度,酸碱度的水,在冲泡过程中可以得到红、蓝、紫三种颜色。初三1班的陈岱吟、王豫和胡嘉琪同学向我们揭示了黑枸杞变色的奥秘,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榫卯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其特点是在物件上不使用钉子,利用卯榫加固物件,体现出中国古老的文化和智慧。初三1班的王宇轩为大家带来的就是榫卯结构中的直榫受力探究。他生动的讲述和精彩的探究过程令我们叹为观止。
最后一组是由初三4班邱天润同学带来的降噪探究。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健康的声音。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被噪音困扰过。邱天润同学的探究用转换的思路探究不同材料的隔音降噪效果,多次试验,不断琢磨,不断提升,让我们感触颇深。
这次活动我们还有幸请到了参与“英才计划”的沈俊萱学姐和叶新怡学姐为大家介绍青少年应该如何进行科技创新,让我们明白了探究精神的重要性。科技创新不仅要观察生活,敢于质疑,不断尝试,坚持学习外还要学会利用各方面资源,关注科技动态,在学习、发现、再学习、再发现的过程中不断拓展知识面。
最后,朱伟杰老师为活动作点评。他肯定了同学们在探究中不断求真求知的态度,表扬了同学们良好的科学素养。同时,朱老师也指出了探究过程中可以调整和改善的部分,激励同学们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奋发图强。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让我们在科技的指引下创新有为,用独特的视角探索科学技术的闪光点,用奇妙的想法点燃发明创造的导火线。这次活动不应该是课题探究的结束,而是研究性学习新的开始。
初三4班 单思清 报道
初中科学组 报道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1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