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尝试,坚持——第5周国旗下讲话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1233 发布时间:2019-03-18 10:29:36
演讲者:叶新怡,大预班,现在已经被多伦多大学录取,其项目《光敏脆弱文物的光谱照明研究》曾获浙江省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全国三等奖,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早上好!
我是大预班的叶新怡,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科技创新的经历和想法。
首先,我想先给大家分享一个我的故事。在我小学的时候,我曾参观过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这个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稀世珍宝,这一尊尊被滚滚黄土掩埋了2000多年的兵马俑,高大的身躯和整个军阵的气势,使观光者无不为之惊奇和沉思。然而令人惋惜的是,那些陶俑曾拥有的鲜艳色块,在出土的刹那丧失殆尽,只留下淡淡的痕迹。这些承载了千年文化底蕴的陶俑,承载了古代劳动人民汗水与智慧的文物,因为空气和光的侵袭,失去了它的色彩。而我也发现,在兵马俑博物馆里,陈列出土陶俑的展柜大多使用比较暗淡的照明光源,其他的陈列丝绸、画作的博物馆也皆是如此。敦煌的壁画只有在有游客参观的时候,才会使用照明工具。
这一次看似平常的旅游经历,竟在几年后成为了我做科技创新项目的起源。初三下学期顺利考入杭外后,我开始学习C语言编程以及相关光学知识和电路知识。在课余时间,我开始了一些探索。从最初的查找资料,探寻文物褪色的原因,以及现阶段关于文物敏感波段的研究结论,到选取光源进行模拟实验,设计电路编写程序,结合现有博物馆照明标准,最后检测光源相关指标。光敏脆弱文物的光谱照明研究这个项目历时两年,最终研制出一种具有文物保护功能的多光谱照明光源。
从想法到成果,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科技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断地尝试中循序渐进的。我也曾在项目起始之初有过质疑和犹豫,在一次次失败的尝试中想过放弃,在比赛前夕的深夜里一遍遍核对论文和相关展示器材时有过抱怨。这一切都是探索的道路上宝贵的经历,正是这样,我们不断积累经验,吸取失败教训,迸发出新的火花,不断完善自己的设想。这其中,也少不了我的指导老师对我的帮助和支持。他们给予我展示自己、锻炼表达能力的机会,帮我模拟现场演讲及提问环节,使我能更好地适应比赛现场。比赛结束之后,这个项目并没有停止,我仍在对它进行不断地修改与完善,这个光谱照明光源目前已经部分投入了实地测试和使用中。
科技创新早已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最近召开的全国两会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以科技创新培育壮大新动能,打造中国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成为其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按照规划,中国将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而在过去的2018年,嫦娥四号着陆器、“玉兔二号”月球车已再度唤醒,正在获取新的探测数据,“北斗”导航系统继续发展完善。同时,科研人员还在研究制定未来的太阳系探测规划。对于中国来说,科技创新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突破,而对于我们来说,科技创新是从日常生活中挖掘问题,勇于尝试,敢于挑战,并坚持不懈地探索。
科技节马上就要开始了,这是一个杭外学生展示自己、拓宽知识面的平台。对于那些热衷于科技制作的同学们,这无疑是展示自己的大好机会,而对于其他对科技感兴趣的同学,这也是一个拓展视野、激发灵感的平台。我相信随着今年科技节C++程序设计大赛、专家讲座、以及各种动手制作活动的陆续开展,每一位同学都能在科技节收获满满。最后希望大家不要低估自己灵光一现的灵感的力量,能够不断尝试,提升自己。
谢谢大家!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1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