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级组织开展《千家诗》诵默比赛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2383 发布时间:2019-03-08 09:45:02
诵记,积累,初中低段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为培养学生自觉践行古诗文学法的意识和能力,今年寒假,初一年级布置背诵《千家诗》的学习任务,无数量和质量要求,全凭学生的兴趣和自觉。返校后,备课组组织诵默比赛,展示学习活动成果。
一等奖
王欣琳、林可、王乐鸣、傅芷祎、胡娄允艺、王欣琳
二等奖
陈昌怡、胡凌萱、高婧文、俞楷文、张琦玥、赵童、朱紫妍、尹易和、骆芷欣、杨欣欣、张可优、赵亚东、肖子希、张洛源
三等奖
金紫涵、戚轩昂、刘矜羽、吴双小丫、陈思睿、蔡章睿杰、陈宇涵、濮思羽、杭羽寒、陈袁、
罗心桐、徐之凡、王佑安、赖思源、翁晴、沈乐童、周裕扬、蒋翌楠、潘韬宇
优胜奖
郭皓言、段盛堃、徐沈沁怡、林翘、胡舒妤、殷悦、贾怡祯、俞恺睿、茹金、陈张灏、
陆亦佳、赵哲浩、吴宇彤、陈嘉忆、姜楠、丁可涵、周子钥、徐熙如、程伊、孙静萱、
刘宸聿、陈果、韦伊、李烨豪、田若岚、包晗熙、朱嘉蕊、王翊涵、孔嘉萱、陈祺煊、徐乐涵
附:荣获一等奖的学生感言:
王欣琳(初一4班):
关于诗词和这次的诗词竞赛,个人有以下几点感想和建议:
其一是关于记忆,《千家诗》二百多首诗若要全部记忆,在有一定速度的同时也应该注意记忆的准确,将短时间的记忆转化为长时间的记忆,避免出现都见过但是不知道上下句是什么的情况。
其二是关于坚持,只有每天持之以恒地去背诗,才会记得准确牢固,背诗不是一两天就可以解决的事情,需要我们日复一日地去理解、积累。
其三是关于诗词,古人云:“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诗词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积淀,背诵的时候可以通过理解意思,通过诗意去记忆诗词。同时,可以学习诗人的写作方法,但一定要对诗词抱有积极的心态。
傅芷祎:
这次千家诗的背诵活动,或言“诗词大会”,于我而言,其中的收获远比分数更为重要。上初中之前没有接触过这本《千家诗》,但是里面的诗很吸引人,有“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的侠义,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壮阔。朗朗上口的诗歌,使得我背诵起来比一般的课文要快许多,诗歌语言凝练,可是读起来,其中的感情却是无比丰富。我记得很小的时候自己就会看着家里墙壁上挂着的诗歌卡片背诵、识字,与诗词结缘。这次背诵的竞赛让我有了更多的诗歌积累,也对这种传统的文学形式有了更多的了解。虽然背诵过程不是那么顺利,但也可以算是一种享受吧,几千年的隔阂,因为文字之美,源远流长。
胡娄允艺:
我热爱古诗词。在我的眼中,古诗词是美丽的。它有“春风得意”“走马观花”,也有“万籁俱寂”“夏日虫鸣”。古诗词也更有“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古诗词有无限之魅力,这,也正是我喜欢古诗词的原因。背诗固然不是考试的工具,而是为了深入古诗词的世界,体会徜徉在古诗词世界中的感受。古诗,也是日积月累的,而并非一日之功。古诗词,已然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这次的活动也让我收获了许多。重要的并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
王欣琳(初一6班):
诗与生活
关于诗,可以讲的东西很多,可以想的东西也很多。但我们读诗仅仅只是为了读诗吗?我们读的是诗,看的却是生活。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是崔颢的《黄鹤楼》,这首诗很有名,也有很多人知道,但我当时背这首诗的时候,却不是因为看了《千家诗》。寒假的时候,我经常看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看的时候,“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出现了好几次,我印象很深,所以就上网查了一下,还抄了下来。再后来去翻看《千家诗》的时候,自然而然就能够比较轻松地背下来了。所以后来再去看这类节目的时候,像《经典咏流传》,就会把诗题,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信息抄下来。可能这样积累相对没有直接背诵来得快,但效果恐怕要好很多。虽然不是说一定要这样学习诗,但是平时如果有去看这类节目的,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
学诗歌还要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像大家最熟悉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样的诗学得快,背得也快,但忘得可能也更快,所以这就需要加深印象。举个例子,我小学默写的时候,曾经怀疑过是“疑是地上霜”,还是“疑是地下霜”。但仔细想一下,霜怎么可能在地下呢?所以,联系生活实际也会有助于学诗。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还有我们以前课文里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等等,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这些在《千家诗》里都有,这些诗都是在平时就可以积累下来的。我之前看到一位选手,也是初中的,她说她在机场里背过诗,在学校食堂里排队的时候也背过诗,我看了之后觉得这个方法挺好的,虽然没试过,但在平时比较空的时候,这样去背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所以,我们读诗并不是仅仅只为了读诗,我们读的是诗,看的却是生活。诗,是生活的写照,生活,是诗的根源。
林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背诗是语文功底的一种积累,也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最直接的方式。所谓“三百千千”是经千年之后留下来的精粹。在一本千家诗中,有思乡的愁绪,有纵情的豪迈;有小家碧玉的温婉;更有风云变幻的壮阔。背诵一首诗,读懂一个人,了解一段情。读书滋味长,这样的积累是日久才能显露的。
王乐鸣:
古人有时也会写一些有趣,甚至“奇异”的诗。比如“一团茅草乱蓬蓬”、“慢腾腾地闹哄哄”;也有些诗中记叙了一个个有意思的故事……一旦背诗背倦了,我就翻翻这些诗句,不觉有些想笑,有时还会和同在背诗的同学讨论讨论……我也就有了继续背下去的动力。
所以我想,在一些枯燥乏味的学习任务中,找到一些有趣味或感到有兴趣的知识点,或许会提高学习效率。这可以运用到一些需要大量背诵的学习任务之中。
(初一语文备课组 供稿)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1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