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今,重温文遗——记初二年级“寻找身边的文化遗产”交流展示活动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1896 发布时间:2019-03-06 10:56:54
不论是博物馆内古老的藏品,还是家门口奔腾的运河,或是桌上一杯浓香的茶,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长河中闪耀的明珠,也是华夏文明五千年积淀的精华——文化遗产。2019年3月3日晚,初二年级的同学们在2号楼一楼报告厅举行了一场“寻找身边的文化遗产”交流活动,对自己在寒假中探寻文化遗产所得的成果进行了展示。
不论是西泠印社的书画与印章文化,还是被原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田汉评论说“与北昆相比,各有所长”的杭剧文化,都如同色泽耀眼的明珠般引人注目。它们前者跨越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后者却濒临着失传的危险。初二(1)班的张若冰同学小组、初二(3)班的张雨涵同学小组生动的讲述和精彩的探究过程,也让同学们对杭剧、对书画印章有了新的了解。
每天清晨公园中都不乏和着音乐打太极的老人们的身影。太极也是我们国家的一大文化遗产,向来被许多人所追捧。初二(2)班高子逸小组精彩的分享为我们打开了太极世界的大门。
从汉代开始,丝绸之路的开通就让丝绸成为我们泱泱大国的标志。初二(4)班陈星语同学用“古”“往”“今”“来”四字,将丝绸文化的韵味娓娓道来,同时也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
除了丝绸,颇负盛名的还有我们的茶文化。据统计,《全唐诗》中收录了四百余首与茶有关的诗篇,这个数据足以说明茶文化的深厚韵味。自唐代起,茶艺也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初二(3)班的孔象象小组以“探茶”为题,以观察者的角度带同学们见证了茶文化的演变;初二(1)班金秋葭同学小组在外桐坞村对茶艺的一番亲身体验,加深了同学们对茶文化的理解。他们对茶艺大师的一番采访,也令我们感触颇深。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古琴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最佳之选。听了初二(2)班申屠南北小组的汇报,场内仿佛响起了悠悠琴声。
我们平时的印章,大多使用的都是石料。作为压台的小组,初二(4)班的朱思颖小组为大家普及了水印木刻文化,他们对制作过程的精心记录激发了同学们对水印木刻的兴趣。
此次活动,我们还有幸邀请到了《中学生天地》的主编和记者。他们和沈捷老师独到的点评为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穿越古今,重温文遗,同学们对文化遗产的探索不应止步于此。我们应当更积极地去了解文化,体验文化,传播文化,从中汲取奋勇前行的精神力量。
初二(1)班 曹阮华协调 金秋葭、卢东、王喆炜撰稿 许冰钰摄影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1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