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用声音演绎经典——记初一年级诗歌朗诵会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6164 发布时间:2018-12-20 09:14:28

2018年12月2日晚,初一年级诗文朗诵比赛在2号楼一楼报告厅如期举行。

据悉,同学们在此次诗歌朗诵比赛之前作了充分准备。每位同学准备3分钟左右的朗诵音频或者视频,作品可以是现代诗歌,也可以是古体诗歌,由同一寝室内部进行选拔,推荐一到个优秀作品到班级选拔,再由每个班级选出三个最优作品进入年级比赛。本次比赛分别设一、二、三等奖各6个。

当晚,十二位评分员以及两位计分员已准备就绪,选手们也已经摩拳擦掌。比赛正式开始,现场气氛热烈,各位选手深情满满,或激昂慷慨,或沉颂低吟,用声音演绎着一个个经典。观看的同学也徜徉在诗歌的海洋报以热烈的掌声。

此次比赛圆满结束,希望下次能有更多同学参与其中。

                   (初一5班 蒋乐祺报道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附:获奖名单

一等奖

初一1

张可优、任雨寒、郭宇轩、陈祺煊、陈思安、周圣安

秋日的诗情

初一2

舒时雨

乌骓别霸王

初一2

贾雨涵骆芷欣

我的南方与北方

初一3

贾晨希

青春之诗

初一5

胡舒妤

海燕

初一6

杭羽寒

左岸是忘记 右岸是铭记

二等奖

初一1

林可肖子希王翊涵杨懿睿钱天天

不朽

初一2

陈翊斐孔嘉萱陆卓铭朱紫妍

海燕

初一3

詹少杰郭家彤

最后一分钟

初一3

王逸忱

赤壁怀古

初一4

姜楠金瑞涵

秋月

初一6

林文迪

苍鹰之死

三等奖

初一1

郁家桐 江晨希 胡舒淇

预言

初一4

林轩炜、王诸奕

水调歌头

初一4

刘宸聿

将进酒

初一5

蔡章睿杰

枫树的独白

初一5

孙曦文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初一6

张由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一等奖获得者赛后感想

这次朗诵比赛的过程,细细回想,我感慨万千。

六人一组,仅有一两人学过朗诵,人数和组织,就有了难度。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我和我的队友做出了一些让我没有想到的事。

剪辑音乐,制作背景,每个人都尽职尽责。剪辑音乐的小任在微信群中积极发言,寻找最合适的音乐。找好背景后,陈祺煊又贴心给照片去水印。圣安排的队形,别出心裁。宇轩和思安,更是在朗诵时又一次超越自我。

我们的准备有些匆忙,开始时我们还可以更抓紧时间。这一次的经验教训,弥足可贵。

感谢这一次活动,在那个夜晚,我找到了一种令人心潮澎湃的力量。

(初一1班 张可优)

 

第一次参加杭外的朗诵比赛,多少有些紧张。我们团队也曾被屠老师说过“有危机感”。但是,我们的分工默契,这种力量让我们一遍遍突破自我,在舞台上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自己。这次的一等奖让我们意外,希望我能不断进步,做到更好!

(初一1班 陈思安)

 

我曾经问过自己,什么是朗诵?朗诵是把情感注入到文字中再转换为声音。

通过这次朗诵比赛,我自然而然融入了朗诵,融入了一个情感丰富的世界。尽心尽力剪辑音乐,练习语气,连停。

从没想过会得一等奖。在比赛前我们还没有合练过,没有跟过音乐,也没有一起走过站位。可能唯一统一的,就是服装。然后就不断地开拓脑洞,十分匆忙。

不过上场前的紧张变成了动力,我们都以最好的状态走上台。这是一次教训,一次经验。只为下一次这样的活动更有积极性,更有团队意识。

这次活动,给了我们机会,让我们进步。

(初一1班 任雨寒)

 

我在朗诵方面并不强,小学时也没有参加过类似比赛。可以说,这次比赛是一次艰难的尝试。

其实,我们的练习时间并不多。最开始分配了任务,由于分组不够合理,老师先修改了一遍,重新分。改完后内容不够多,于是把古诗加了上去。在学校里没怎么排练,便只剩一个周末了。在微信里讨论完了背景,配乐,服装,到了学校,我们抓紧最后一个小时排练。所幸抽到的是七号,在候场时多了些排练的时间。

上场之前,所有人都很是紧张,一路拉着陈祺煊的手上台,我可以感觉到她的手心在冒汗。

几次练习中,我最大的问题就是情感。思乡,孤寂,送别,我虽然仔细研究了几首诗,却依然读不恰当。屠老师对我说,“君问归期未有期”应该是问答的形式,一封家书问归期,一声叹息未有期。

直到比赛时的那个晚上,我们在场地外排练时,望着周围的黑夜,我终于找到了那“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的情绪,发挥不错。

一等奖绝对是出乎意料的,几天前,我们中的大部分都还不会朗诵,这个一等奖,不可谓不来之不易。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那年秋,朗诵时。

(初一1班 郭宇轩)

 

此次诗歌朗诵会,感悟颇深,受益颇多。

记得早在入校之前,出于对这所学校的向往,我翻阅着校网看见了有关上一届初一年级诗歌朗诵会的报道。

我未曾亲临现场,未曾亲耳聆听那一篇篇诗文但我只是看见一等奖,《我的南方与北方

都说题目是文章之眼。就是这样一个文题,也只是这样一个文题,使我溢满感动之心。

透过寥寥七字,我仿佛真能窥见南方的依依柔情,北方的粗犷豪壮。

带着这份单纯的感动和希冀,恍惚间,今年的朗诵会也终于如期而至。而我作为班级的朗诵前三,这份机会真的落在了我肩上。

于是,我查到了那首令我魂牵梦萦的诗。

原来,南方,不仅有才子佳人的缱绻往事,更有勇立潮头的江南青年,愿倾己之力守护那万顷稻田、千里水乡北方,不但有黄土高原农民庆丰收的腰鼓震天,更有数亿志在重振故乡的壮年儿女,要用双手创造出一份新的辉煌……

原来,无关异地景致,无失风土人情,最最滚烫的情感,是华夏儿女深爱祖国的心……

第一次,我感受到了原来诗文背后的情感,也更能被朗读者赋予一个新的诠释历时一个月,我的团队历经分分合合,人员变动,我们悉心配乐,勤加练习,一遍又一遍细细体会,雕琢,磨练文字中的情感与表达。在此期间,我们也对朗诵得到了更深的见解,领会了技巧性地表述文章。

最后的那份一等奖,那张沉甸甸的奖状,承载着太多的感恩。有太多人和事需要感谢,感谢一直心系着我们的节目,给予我们关怀和指导的屠老师;感谢我积极上进的得力搭档骆芷欣,也感谢先后曾加入我的团队的另两名优秀的同学;感谢一直在背后为我鼓劲的爸爸妈妈;感谢那个夜晚,我已学会了太多太多……

最后,祝愿诗歌朗诵会越办越好!

(初一2班 贾雨涵)

 

我音乐很不好,似乎便是天生的乐感不好。可能是作为补偿罢,我在朗诵这一方面,好像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感觉。

有了感觉,便在乎。那次班级里的朗诵比赛落第时,我不知有多么失落。后来我加入了贾雨涵一组,又经一波三折,最终被老师选为了乌骓别霸王的读诵者,这首有着极浓烈情感的文章,我初读时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驾驭它,但几乎马上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了,它所传达的情感,表达的力量令我心中燃起了一把大火,每次去朗诵,我都能凭直觉去感受到每一句诗文背后所蕴含的,那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妈妈说,那是刻在骨髓里的旋律。我眼前虽还没有浮现那战火连天的场景,却已然能够感受到千万里血流成河的残酷;我耳边尚未听到那乌骓马带血的嘶鸣,却能切身地感受到那乌骓马撕心裂肺悲愤。每一次朗诵,对我都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急迫的任务感。每次在把情感带进去读完一遍之后,我是声嘶力竭的,读完之后,我总是一身大汗淋漓,我才知道原来朗诵竟是一种很好的健身方式——只是有些费嗓子罢了。

我能真切地体会到,我离历史人物的心境仍有很大距离,我还是在把自己的理解表达了出来,却没有真正融入到情感当中去,我体到仍是经过了或多或少的处理过后的情感,我通篇的语调都太过于高昂,没有低沉的地方,没有痛心疾首到了极点而泣不成声的感觉,也还没有同学所提出的那种把声音压下去,却让人听了便能感受到你浑身都在抖的感觉。这都是我所做得不够的,我觉得自己的表达效果仍不如意我感到自己做的一切几乎只是表达了我本能的情感,我没有刻意做什么,我的努力似乎对不起自己的这腔热血与天赋。

朗诵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但得要找到适合自己朗诵的篇目。老师帮我找了这篇《乌骓别霸王》,一首着实是极其适合我朗诵的文章。我感觉我是走那种悲痛、苍凉、怒火的重情感路线,轻快俏皮这一类情感我来读声音便多少有一些粗犷而不合适了。

享受好朗诵本身,便是最好的朗诵。

(初一2班 舒时雨)

 

回想这次朗诵比赛,手心里仿佛还渗着汗。虽然赛前每天都在精益求精练习着,诗歌也已全都牢记于心,可当真正拿到话筒的那一刻,心还是狂跳不止。颤抖着双腿上台去,看着台下同学们期待的目光,勉强露出微笑,牙关都在打颤,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开始朗诵。

一场朗诵结束,我仿佛被抽干了所有的力气,一下场就瘫倒在座位上。手脚早已冰凉,脸上的“笑容”也已僵住,心中还有些许失落:太紧张了,没发挥好。直到旁边的同学抓住我的手,大声说:“一等奖!一等奖!”我仍是一脸懵,她又说了一次:“你得了一等奖!”我无比震惊,也无比欣喜。这次比赛,让我对朗诵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种表演形式,更是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表现力丰富的声音中,分享给他人,并获得共鸣。我也希望更多的同学投入朗诵,一起领略朗诵之美。

(初一3班 贾晨希)

 

这次的诗歌朗诵会是我们在杭外的第一次文学活动,是由我们5班和6班主要策划的。非常荣幸能在这一次的活动中代表班级进行比赛,并且非常高兴能取得一等奖这样的令人满意的成绩。但是对于这一次的朗诵会,我个人还有非常多的感想。

首先,杭外学生的能力都非常强,本次的诗歌朗诵会的竞争十分激烈精彩。当我在台下观众席上看着一位位选手精心制作的PPT设计的动作和走位,我的手心就不停地冒汗。我自叹不如,因为时间原因没有制作背景图片和设计动作,下次如果再有这样的活动,我已经知道了改进的方向。除了这些表面的修饰,每一位选手的朗诵功底都非常扎实。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气息控制,做得都非常到位。

其次,我们要感谢策划本次活动的老师。本次活动策划非常精密,时间安排合理,评分标准设计得很全面,有了这些条件,才能使这次诗歌朗诵会圆满成功。

最后,我想提一点建议给我们的听众。身为一名学生,我知道同学们周末都非常忙,有非常多的补习班,所以要趁星期天的这个晚自习来补学校布置的作业。所以本次的诗歌朗诵会,有一小部分的同学们是在写作业,而并没有很认真地倾听同学们的朗诵。当我站到台上,开始我自己的朗诵的时候,我听到了下面的听众们是吵闹的,这让我觉得紧张,感觉同学们像是在议论我。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尊重台上的朗诵者,最起码要保持安静,认真地倾听朗诵的艺术。

(初一5班 胡舒妤)

 

有一种人,三岁读诗,五岁读史,七岁便能吟诗作对,但那种人真的很少很少。我的确三岁读诗,却不曾读史,吟诗,只是凭着那一点点对诗歌韵律的喜爱,读诗,读情,读意。

前一阵子,老师给我看了一遍卞之琳的《断章》,四句话似断非断,意蕴犹存,一下子就将我的心勾到了新诗上头。

但真正让我折服于诗歌之美的是席慕容。

一开始我只是单纯想要完成老师布置的语文作业,于是上网查诗。毕竟,《断章》太短,《雨巷》太深,《天狗》太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又太过于寻常。翻找着,琢磨着,突然身体上下一震,是起鸡皮疙瘩的感觉。而那首诗,正是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

我不知道,为什么情感可以被体现得那么细,然后轻轻地,轻轻地全揉进诗里。只是痴痴地,痴痴地着迷着,好像魂儿都被勾去了。自此,我读诗不止读情,读意了,还读感觉。就是那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好像不喜欢,却又特别喜欢的感觉。正是这种感觉赋予诗歌灵魂,就好像诗歌在诉说着,诉说着另一个遥远的故事。

我很高兴,也很意外,能从班里读诗读到年级里,因为这意味着,我有机会让我所喜欢的诗歌,被更多人所喜欢,如果没有人喜欢,那也不要紧,因为至少它还有我。

“《左岸是忘记,右岸是铭记》…”,这又是一首席慕容的诗,和席慕容其他的诗差不多,诗里密密地,铺着感情,无声地渗透着。

你说,我感想的题目是与诗同行,可字里行间却没有半点行色,是不是在瞎说呢?

那还真不是,只不过是我还没想好写哪方面的“行”。

若是旅行,那我去过的地方可多着呐!我跟着李白去过碎叶城,和苏轼一起吃遍了海南岛,还与白居易一块故地重游,好好探了探杭州,同样的,也像徐志摩那般与剑桥(康桥)挥手道别。

若是成长,诗歌陪我走过十载岁月,从3岁到13岁。我也在诗中看到他人人生,从不识月的幼童,到学垂纶的稚子,再到君子好逑的淑女,又见花落心碎的女人与在河两岸间抉择不定的人。

你又说,这篇应是朗诵感想,可你全篇也没几个“读”“诵”“背”的,是不是又跑题了。

不不不,怎么会呢!这么重要的东西,怎么能忘呢?只是这读又能怎么写呢?不过是,一遍遍或呢喃低语,或激情澎湃,又或不断重复地让一段诗歌出现在你的耳边,脑中,心底罢了。

我记得,几周前,有请一位学姐国旗下讲话,讲的就是与朗诵有关的东西。我还记得,学姐说,当你读到一段你格外赞同的话时,你就会忍不住地看,默念,然后忽然读出声来,她说,这是人的本能。

朗诵我而言,也不过如此,就是一首自己喜欢的诗,然后忍不住就念出声来,冷不丁还吼上两句,借此抒发情感,仅此而已。

(初一6班 杭羽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