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社会实践绘多彩暑期生活——记杭外、英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2192 发布时间:2018-09-04 08:48:25

第二天:

体验民俗活动感受乡村生活

7月4日,伴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我们带着满腔的激情与期待,踏上了新的征程。

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们寻访了古村的每一个角落。古色古香的爱敬堂,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与马金镇文化底蕴的深厚;精致美观的永锡堂,看见怎样灿烂的一方阳光,解开心间的无限烦恼;细腻悠远的陶瓷社,高高的房柱上勾画着独特的文化印记。经过一个上午的奔波,我们和马金中学的同学一道,感受了文化艺术的风采。

(参观霞山古建筑)

 

包粽子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民俗体验活动,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尝试包粽子,细长的粽叶在手中摩挲,饱满的米粒在绿叶上滚动,诱人的粽肉更是让我们垂涎欲滴。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粽子上做好记号,期待可以在氤氲热气中与它们再次相遇。

 

(体验包粽子)

 

采访实践也是一次独特的体验,同学们从腼腆到热情,从谨慎到大胆,纸上密密麻麻的黑字凝结着同学们一下午的汗水。我们在古镇中穿梭,与当地的居民亲切地交谈,马金中学的同学们更是搬出了本地的乡土语言,和长辈们叙叙旧、聊聊天,让我们更加融入当地生活,感受开化风情。

(采访当地村民)

 

作为马金镇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草龙更是别有一番风趣。在非遗传承人细心的教导下,城镇中的我们第一次拾起稻草,努力地捆扎、旋转。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条长达5米多的草龙渐渐成型。大家还亲自体验了一把舞草龙的快感。在同学们有节奏的鼓点下,草龙在大家手中飞舞腾跃,笑声与汗水共同汇聚成一片愉悦的海洋,带给我们最珍贵的回忆。

(制作并体验香火草龙)

 

古镇、艺术、民俗,这里的一切,都与自然融为一体,在这一方净土,我们体会到了心灵的那一片安宁,恍若看见后来的美好。

英特中澳班 鹿桐报道

本部高一2班 倪春妮摄影

第三天:

体验传统美食走访学生家庭

7月5日早晨,还处于睡眼朦胧的同学们收到了一个大大的惊喜。

前一天下午包的粽子已经煮好,看着一个个形状各异,散发着热气的粽子,辛勤劳动的场景又浮现在了眼前,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满满都是幸福的味道。

上午的实践进行到了第三天,今天等待着同学们的体验项目是打麻糍和做豆腐。

豆腐组的体验充满了艰难和乐趣,从最开始的不知所措,到面对磨坊这个大家伙时的游刃有余,大家互相指导,踊跃尝试。磨坊的主人—— 一位精神奕奕的老奶奶,还因为这门独特的“马金豆腐”手艺上过《舌尖上的中国2》。

 

 

(磨豆腐)

 

打麻糍就是个高难度的体力活和技术活了,但劳动成果当场就可以品尝。软糯的散发着热气的糍粑与甜甜的芝麻一经碰撞,就迸发出了无与伦比的美味。

 

 

(打麻糍)

 

下午依旧是分组实践的时间,各个小组的项目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大家跟随马金镇中学同学的脚步亲身进入他们的家庭走访、调查、体验,受到了乡亲们的热情款待。

随着大家走访的脚步,在霞山古村的最后一天缓缓落下帷幕,带着留恋和不舍,我们要和霞山古村说再见了。

本部初三2班 徐妍报道

本部高一2班 倪春妮摄影

第四天:

体验根雕艺术领略文化之美

时光荏苒,为期四日的开化之行于7月6日拉下帷幕。短短四日的行程中,我们参观了马金镇中学,走访了霞山古村,体验了磨豆腐打糍粑,展开了综合性实践活动。今天,我们乘车前往开化县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在那里展开了对开化新的探索与发现。

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坐落于群山之间,园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处处弥漫着木制品散发的独特味道。

沿着入园的长廊,是仿圆明园铜像的十二生肖根雕像,它将我们拉进了根雕的艺术世界。

一路随着青石板铺就的小路,跟随向导来到气势恢宏的大雄宝殿。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巨大的释伽牟尼佛像,佛陀之身与木材花纹的完美融合令人叹为观止。佛祖四周是四尊天王像,其面貌、表情、法器,身姿无一相同,各具特色。

 

(参观根宫佛国)

 

沿着山势向上,便是园内最为著名的景观——五百罗汉。这五百罗汉各有身份,体态不一,形状多样,栩栩如生,仿佛再现了五百罗汉一同讨论佛法的场面。

沿着小路到地下,我们来到了冰雪的世界——“冰雪奇缘”。冰室之中,摆放了大量的冰雕、冰梯和冰房,还原了东北雪乡与南极爱斯基摩人冰屋,与地上的世界遥相呼应。

根宫佛国的探索之旅在同学们依依不舍的目光中结束,这也同样意味着我们开化之行的结束。在这四天里,大家一同走进乡村,体验了这个江南小城独特的魅力与温暖。我们坚信,在那不久的未来,我们还会再次相遇!

本部高一2班 陈君羊报道

本部高一2班 倪春妮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