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人生——记我校飞扬剧社汇报演出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1826 发布时间:2018-06-26 11:07:21

我校飞扬剧社汇报演出“剧照人生”于6月14日下午在体育馆大舞台拉开帷幕。由初二、初三同学带来的四出精彩话剧表演《虚拟爱情》、《八个泥瓦匠》、《暗恋桃花源》以及《乱民全讲》给观众们呈现出盛大的视听享受。

《虚拟爱情》,讲述的是在一个虚拟的爱情游戏中,三个女孩试图寻找完美的爱情,她们在和猪八戒、孙悟空、唐僧为男性角色代表的爱情角色扮演中,从热烈到迷失再到不满,一颦一笑间,不同人的爱情观便摆在了我们眼前。既然虚拟世界中都没有完美的男人,现实中还会有吗?这个剧的结尾留给我们意味深长的思考。

月黑风高的夜晚,《八个泥瓦匠》的故事正在破庙惊心动魄地上演。每个人内心都暗藏玄机:究竟谁出去送死呢?他们最后用抛草帽的方式来决定生死,最后最弱的小萝卜头被抛出破庙。结局陡然一转,一个地滚雷过来了,炸塌了破庙,庙中的七个泥瓦匠却遭了殃。这是一个寓言故事,戏剧性的结局给大家带来了更深层的思考——命运是一双看不见的手,它随时主持着世间的公道。演出中演员与音效完美配合,将这出剧表现得淋漓尽致。


《暗恋桃花源》(片段)是整场汇报演出中最具笑点的一场。灯火阑珊间,云之凡和江滨柳徐徐出场了。那是抗战时的上海,黄浦江边的外滩公园,两位恋人在即将离别时刻谱下的一曲甜蜜。蓦地,导演一个叫停,大家才意识到《暗恋》不过是戏中戏,与此同时讲述武陵人老陶,春花与袁老板的爱恨纠葛的《桃花源》剧组也即将登台演出,当悲剧遇上轻喜剧,会生出怎样的火花呢?演员们夸张的动作和恰到好处的表情配合加上本身就非常有趣的剧情引得台下的观众哄堂大笑。

最后是最抽象化的《乱民全讲》。故事选取了其中最贴近我们生活的一个小故事,不论是会心一笑抑或仰天长笑,这个故事让观众不只是笑笑而已,能再去想些更深刻的东西——它用一种半现实半狂想的感觉使我们觉得那些故事是有可能发生的。甚至当笑到一半,赫然发觉滑稽的闹剧、愚蠢的人活脱脱就是我们自己啊。
不知不觉间,表演已近尾声,而场下同学的每一次捧场,也成为了永远的回忆。我们剧社的这些“演员”们也在一个学期的学习里“毕业”了,场上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间是满满的欢逸。
本次演出,非常感谢陈君阳及陈孟原同学幽默风趣的主持。更感谢林存富老师这一学期来,在戏剧选修课上对演员们孜孜不倦的指导和教诲,带着我们走上舞台,走入角色。
(飞扬剧社 报道)
附:演员感想
《暗恋桃花源》是台湾剧作家赖声川的著名剧作,讲述了一个奇特的故事:“暗恋”和“桃花源”两个不相干的剧组,都与剧场签订了当晚彩排的合约。演出在即,双方不得不同时在剧场中彩排,所以出现了一出古今相对、悲喜交错的表演。我们剧组男女比例恰当,使得角色很快敲定下来。一开始,我们剧组里的男同学都比较淘气,常常走神、打岔,而剧本身又是两个剧合成一个,管理、组织起来非常困难。组长选择将《暗恋》、《桃花源》分开排,但这样进度也很慢,很让人担心最后效果呈现出来的样子。到了后期,两位组长的领导力开始发挥作用,在她们的管理与指导下,不仅服装与道具准备得十分全面细致,负责道具的同学也十分敬业地去买了古装、喝空了玻璃瓶,几个男孩子也自发地组织排练,设计与纠正细节,甚至还抽出晚自习的时间来练习、背词。尤其是《桃花源》组的两位老陶和袁老板,互帮互助、不断揣摩,提高演技。刘老板有丰富的舞台经验,认真地给有些怯场的老梅做示范,从表情到动作,帮助他更好地理解人物感情,从而更好地诠释“老陶”一角。
最后还剩下一个小问题是台词。男生们都不是很熟练,但组长一声令下“明天早上全部背给我听”,令人惊讶地,第二天早自习前,每一个男生都在组长面前排着队,一句一句地接着词,十分熟练流畅。到了下午上台,他们实现了华丽的转变。
(初二1班 汪轩源)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1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