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永在,英雄不朽——记初二年级开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班会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1300 发布时间:2018-06-01 09:42:08
5月21日,初二年级各班开展了“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主题班会。通过此次班会同学们了解到了许多烈士们的光荣事迹,更重要的是同学们懂得了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好好珍惜,懂得了感恩。同学们还认识到要用自己的努力,向英雄学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英雄们致敬。
以下是各班报道:

初二(1)班
窗外的小雨淅淅沥沥,但这无法影响教室内同学们的热情。5月21日,随着主持人程灿和侯宇桐的上台,同学们暂时压下了满腔热情,一双双眼睛齐刷刷地看向讲台和大屏幕。“大家好,今天由我们第五组为大家带来主题班会《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随着程同学中气十足的一句开篇词,主题班会正式开始。
首先,第一部分以两个英雄事迹为主体,令整个班会气氛开始变得活跃。第一个英雄是杨振宇,当讲到烈士牺牲时肠胃中只有树皮和棉絮时,许多同学倒吸一口凉气,旋即发出惊叹的声音。第二个英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王二小。两个英雄事迹勾起了大家对英雄的热情。故事讲完,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心急的同学已经小声讨论起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主持人似乎早已料到大家会如此热情,第二部分,让同学讲述自己心目中的故事。大家踊跃发言,从刘胡兰到戚继光,从民族英雄到抗日烈士,一个个熟悉的故事激起了大家的爱国热情,把班会推向了高潮。最后连老师也忍不住了,给大家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英雄,他备受争议,老师让同学也思考一下自己关于他的看法。让大家知道,英雄也不是完美的,但却是最美的。
接下来进行了最后一个环节,观看短片,更是抒发了爱国情怀。
最后,班会于掌声之中落下帷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主题也深深映在同学心中。相信英雄的精神能带领大家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初二(2)班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不要让英雄既流血又流泪”……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号召全社会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同学们通过收看与班会主题相扣的视频,对“英雄”一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什么是英雄?” “怎样的人可以称作英雄?”“我心中的英雄是……”今天,我们追怀英烈,明天,我们将用这种英雄精神精忠报国。
从革命时期的舍身赴难,到建设年代的筚路蓝缕,从白起到于少保,从黄继光到邓小平……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是一个民族最坚实的后盾。相信同学们会通过视频,学习英雄们的精神,将他们的故事传承并延续——英雄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正是无数我们所能看见或不能看见的人,用鲜血铸造铁的脊梁,声嘶力竭而屹立不倒,在峥嵘岁月中英雄砥砺前行,在和平年岁中我们更需一往无前,创造辉煌。
今天我们身负的,是未来对我们的无限希冀。因为浴血沙场上永远需要“潇潇兮易水寒”而不屑回头的勇士,一个国家只有凭借用热忱凝结的力量才能战胜跌宕坎坷,永不低头。

初二(3)班
观看了《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宣传片后,同学们都被宣传片中为祖国默默奉献的人们所感动。无论是在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还是几十年如一日坚守自己岗位的各行各业的人们,都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力量,都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什么是精忠报国?”“为什么要精忠报国?”“我们该怎样精忠报国?”面对主持人张珈语应婷婷设计的问题,同学们积极参与、踊跃回答。
有同学列举了岳飞、戚继光等人著名的故事,表达了自己报效祖国的志向;也有同学通过“国”与“家”的对比,完美地诠释了家国之间的关系,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连结在了一起。
班会一直处于一种良好的热烈讨论的氛围中,大家纷纷表示要从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开始,不求名垂青史,但要为祖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初二(4)班
英雄,是一个国家的魂。没有英雄,这个国家就形同虚设,没有进步。国家需要英雄,英雄可以推动世界的进步。
中国,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当中,多少外族入侵、民族矛盾,多少英雄为了守住三千里地山河,前仆后继、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才有了今天的富强山河。
同学们先是认证聆听了黄继光、岳飞、戚继光等先烈的光荣事迹,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和助人为乐的精神,让同学们了解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有多少英雄用他们的汗水甚至生命换来的。
然后全班观看了《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宣传片。通过观看宣传片我们了解到了英雄这个词代表的含义,其实英雄就在我们身边。同时我们也了解到英雄对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重要性。我们需要英雄,同时也要缅怀先烈。
通过此次班会课,同学们也认识到,班级的好坏取决于同学们的付出,同学中也要有英雄,对于个人来说,人人要争当班级的英雄,和英雄比,只要班级好,吃点苦受点委屈算不得什么。为班级做事情,不管担任什么职务,在什么位置上都可以为班级付出。
在这次班会的最后,班主任林老师对这次活动做出点评。班里的每个同学都写下了对班级的一些小意见,为班级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争做班级发展的英雄。
(初二年级组 供稿)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1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