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成长——记初一、初二年级家长会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1500 发布时间:2018-05-17 03:34:01
5月11日是初一、初二年级的家长开放日,本次活动主要包括家长随堂听课、年级大会、分班交流以及家长与任课老师面对面交流四个部分。在上午的跟班听课之后,下午1点40分,家长们来到一号楼6楼报告厅,参加初一、初二年级的年级大会。我校副校长张俊峰以及学生处副主任林莉出席会议。

会议开始,张俊峰副校长首先讲话。张校长向两个年级的家长介绍了本学期学校以稳中求进,稳中有升的原则来积极落实改革推进年,关注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认真开展德育活动,深化全员德育。张校长指出,杭外始终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注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配合,培养了大量学习成绩优秀、综合素质突出的学生。在高中的尝试取得成效之后,杭外在初高中全面铺开了导师制,给予学生更多人生选择上的指导和心理上的支持。

接下来是专家讲座环节,我校此次特别邀请了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级教师王红娟为家长们开设了一场青春期家庭教育讲座。王红娟老师现任《杭州教育》编辑,兼任《中小学班主任》编审,有着近20年的一线教学实践和家庭教育指导经验,对家庭教育尤其是青春期教育有一定的研究,多次参与关于青春期教育的书籍撰写和编写,目前正经历两个青春期女儿的养育实践。
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这一成长中的关键时期,而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也是学生和家长共同面对着的一道挑战。王老师结合自己养育孩子的亲身经历,为学生家长们提出了一些青春期家庭教育的建议,希望家长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孩子一起成长”。
王老师首先为家长系统地讲解了青春期的概念,以及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青春期的学生,在身体发育的同时,心理上也会更加独立,有更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认识能力会提高,三观逐渐确立,同时,他们也更容易冲动。由此,王老师指出,学生家长要注重性健康教育,同时调整家庭教养的方式和行为。她建议家长采用“民主型”或“权威型”的家庭教育方式,给孩子表达自己观点的充分自由,同时在原则性问题上树立足够的权威。
在介绍完青春期的概念、特点,以及青春期家庭教育的普遍需要后,由“面”到“点”,王老师又提出了三个具体、实用的建议。第一,她建议家长正确面对孩子挑战家长权威的行为。她讲解了青春期的孩子挑战家长权威的原因,又介绍了家长可以应用的“一个基础”和“三个原则”:家长给孩子充分的尊重、理解与爱,同时以理性的态度面对孩子对自己权威的挑战,辨明争论的焦点,因势利导。在第二个建议中,她分享了中国“家庭契约”创始人胡波的教育经历,建议家长用建立“家庭契约”的方式,帮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最后,她介绍道,家长可以通过为家庭建立独特的家庭文化,帮助孩子的成长。她讲解了家庭文化的重要作用,又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建立家庭文化的方法,建议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建立和谐平等的家庭成员关系,重品行、作表率,发展有品位的家庭兴趣爱好,并且追求有品质的物质文化。


学生处主任林莉老师作总结发言。她首先感谢了王老师的分享,并向家长提出了一些建议。她建议家长用更全面的视角来理解和引导孩子,提出一个“立体框架”的概念:以孩子当下多方面的发展为横坐标,可以参考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中的8个维度,不局限于分数与名次;以孩子终身发展的时间轴为纵坐标,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孩子当下的优势与困惑。
讲座结束后,家长们进入学生的班级参加以班级为单位的交流活动。
正如王红娟老师所说,青春期的孩子,是朝气蓬勃而可塑性强的,青春期接受到的教育,往往会对孩子的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对学生的成长而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也是不可相互替代的。对家庭教育的关心,体现着学校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生幸福的关注。我们衷心祝愿,所有的孩子们都能在这懵懂、冲动的年龄,在智慧、尊重和爱中成长。
撰稿:大预班 陈丹青
摄影:大预班 叶嘉昊
团委 整理报道
以下为各班级交流照片:

(初一1)


(初一2)

(初一3)

(初一4)

(初二1)

(初二2)

(初二3)

(初二4)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1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