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 强修为 行教育——记文综组经典书籍导读活动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1308 发布时间:2017-12-22 09:38:33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钱理群说:“人类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12月12日上午,文综组全体教师在1509会议室,开展经典书籍导读活动。活动由周蕾丽老师主持,特级教师朱建国对卢梭写的《爱弥儿》进行导读。

朱老师给大家介绍了卢梭的概况,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卢梭本人。同时,对《爱弥儿》这本书进行了定位,卢梭自认为这本书是在他的所有作品中最好最重要的一部,朱老师认为这本书致力于探讨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政治和哲学问题,因而特别分析了卢梭写这本书的逻辑前提:从自然人性观出发,对儿童的教育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在参与有奖征文当中,卢梭论证了科学与艺术无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他提出人类在“文明”面前应该保持适度的谨慎,否则现代文明将导致人类的堕落。

《爱弥儿》核心观点是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反对专制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保持自然的习惯,这样才会教育出一个理想的公民。朱老师还分享了《爱弥儿》这本书中的很多名言,有助于我们去理解教育的本性。比如:
出自造物主手里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我们总是在孩子身上找大人,却从不想想,他在变成大人之前只是个孩子;
我们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
教育最大的秘诀是,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互相调剂;
好奇心只要有很好的引导,就能成为孩子寻求知识的动力;
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意义,而不要逼着他读书;
老师应该有年轻的心态;
用热心去弥补才能,是胜过用才能去弥补热心的;
培养学生有爱好学问的兴趣;活得最精彩的人,是对生活感受最丰富的人。
活动最后,朱老师与大家交流了读《爱弥儿》这本书的感受:西方民族具有反思自身文明局限的文化传统,卢梭意识到标准化教育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虽然卢梭的想法是片面的,但是也是非常深刻的。我们也可以这样去认识,人们在陶醉于文明成果的同时,若能保持一份内心的清醒和审慎的边界意识,卢梭的思想对人类应该是有益的。这就是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
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朱老师旁征博引,娓娓道来,每个人都感触良多。讲到这本书,不得不提到最根本的大背景是卢梭的教育观点:为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在他的观点里,人生为自然人,施予合理的教育,然后才能基本合格,成为社会人(公民)。如果实现了由自然人向公民的转变,这个社会的教育才算达标了。
单从小说上来看,基于这个观点,卢梭在《爱弥儿》中前半段描绘了一个父辈根据爱弥儿为自然人的天然属性在各个年龄阶段的发展,因材施教的完美图景;后半段描写了从一个自然人到社会人,如何从单纯的自然人教育发展到引导爱弥儿成为社会公民。同时后半段还简单地描写了一些在此完美教育前提下,社会制度,政府所应扮演的角色。很多人说这是卢梭的《理想国》,我们感觉最有价值的是他很深刻地揭示和接受了人的不完美,这在那个时代具有划时代意义。在卢梭那个年代,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转变大背景下,这种观点给人们开了一扇窗,看到了完全不同的思想,这种对比是震撼的,和其他同时代法国大家的继承与发扬截然不同,很难被广泛接受。但200多年过去,他放在当下中国,也能同样受用。
周老师为本次活动作总结,她认为我们应该在新高考改革制度下,坚守教育理想,教育规律;我们需要多读书,读好书,让我们的精神更富足,教育更有底气。
(文综组 报道)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1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