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2017年中德PASCH项目年度会议在京召开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2785 发布时间:2017-11-07 03:55:54

2017年10月,中德“学校-塑造未来伙伴(PASCH)”项目年度会议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国际司副司长李海、教育部教材局课程发展处处长李明、北京市教委国际处副处长苏金柱、德国使馆文化参赞Enrico Brandt先生、歌德学院院长Clemens Treter 及PASCH 项目顾问专家Andreas Wolfrom和项目主管Karin Benkelmann-Zhang等领导和外宾出席了此次会议并发言。全国134所PASCH学校的领导和德语教师应邀参会。我校外事处主任王泉林和德语教师吴晓玲代表学校参加了此次会议。

PASCH是学校:塑造未来的伙伴项目的缩写。2008年2月,德国外交部正式启动学校:塑造未来的伙伴”(PASCH 项目。开展这一项目是为了加强一个由大约1500个与德国联系密切的伙伴学校构成的全球网络,同时促进这些学校之间的横向联系。该项目的另一目的在于唤起青年人对当代德国和德国语言的持续的兴趣和热情,特别是在项目实施的重点地区亚洲、中东、 中欧和东欧。伙伴学校项目由德国外交部与德国驻外学校总部(ZfA)、歌德学院(GI)、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和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教育交流中心(PAD)共同实施。我校于2008年作为第一批PASCH项目合作伙伴加入该项目,并得到了德方在师资培训、学生培训和活动、教材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此次年度会议由教育部牵头,邀请德方代表出席会议。教育部国际司副司长李海发言指出,目前PASCH在我国实施情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通过此次会议的探讨,期望各省厅,教委和学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遵循外事纪律,维护国家利益,把PASCH项目做实做好,确保项目长期有效发展,使PASCH项目不仅仅是一个语言学习平台,也是一个文化交流平台,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德语课程在全国范围的开设和推广,德语课程存在师资、教材以及行政部门业务指导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教育部教材局课程发展处处长李明强调学生培养方向要以核心素养为根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德语课程的实施应该考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今年年底,国家即将出台中学德语课程标准。届时,所有中学阶段德语教学将有一个全方面的指导标准。这对全国的中学德语教师来说都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好消息。

DSD学校(德语作为第一外语)代表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学和FIT学校(德语作为第二外语)代表武汉市长青第一学校分别介绍了PASCH项目在各自学校的执行情况。向大家展示了PASCH项目实施的成果,也提出了项目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最后的讨论交流环节,中德双方领导和项目负责人也就这些问题及其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答,对一些无法及时解决的问题也都或记录转交相关部门,或表示会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协商解决。最后,会议在热烈讨论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外事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