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才懂的真相:决定孩子人生高度的,不是高考成绩,而是……
阅读园地 浏览次数:288 发布时间:2024-06-14 08:23:10
今年高考,结束了。
等到分数公布,也意味着孩子即将步入下一个人生阶段。
不管最终结果如何,给孩子一个拥抱吧。
01
高考结束后多多珍惜
和他们相处的时间
不可否认的是,高考是一次决定孩子人生走向的重要考试。它能够给普通家庭的孩子赢得更多选择人生方向的权利,但这也意味着大多数考上大学的孩子就要离开自己生活了十几年的家乡,远离曾经朝夕相处的父母,从此开始一个人的大学生活。
等到大学毕业后进入社会工作、再到恋爱结婚生孩子,有了自己的家庭,孩子和父母相处的时间会越来越少。
我曾对此深有感触:
因为在外地上学,我有定期往家里打电话的习惯。
一次我按往常日期给母亲打电话,但过了很久没人响应,我又转而拨打父亲的视频电话,这次视频打通了,但出乎意料,是母亲接的。
母亲接通后,我看到了通话背景是医院病床,急忙询问原因。
母亲这才跟我说,昨天父亲外出时突然心脏疼得厉害,送到医院时才知道血管已经堵了大半,再晚些就有生命危险,好在后来经过手术,血管已经通开了。
电话这端的我,只能望着视频里的父亲流泪。那时我意识到,似乎从高考结束离家的那一刻开始,我的生活就已经和父母渐行渐远了。
有句诗这样写离别: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所以请珍惜孩子在家的这段时间,当他们已经确定要离开家乡,独自打拼,在人生路上越走越远时,父母再难追上孩子的脚步。
02
如果孩子没考好,也不要急
学习不是学生的专利
俞敏洪说过一句话:考试成绩对那段时间很重要,但对你的一生不重要。
高考失利并不意味着你的人生从此一败涂地,因为从哪里出发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停下前进的脚步。
这让我想起每次高考以后,都会刷屏朋友圈的北大保安张俊成的故事。
28年前,年仅19岁的张俊成独自离开小山村来到北京一家保安公司打工,1994年被分配到北京大学西门担任保安。
一次张俊成劝阻想要进入校门的年轻人时,因为听不懂外语被留学生嘲笑,从那天开始张俊成暗自下定决心自学英语,开始了白天上班,晚上自学的生活。
北大一名老师听说这件事后,给他办了听课证,还主动帮他纠正发音。
当得知通过成人自考也能上北大时,张俊成动了考学的念头,学习起来更加认真,最终他考上了北大法律系专科,并在3年时间里攻克了13门专业课程,顺利毕业。
现在的张俊成,已经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长,致力于帮助更多孩子能够找到人生方向。
《中国合伙人》里有句话说:
“失败无处不在,掉进水里你不会淹死,待在水里你才会淹死你只有游,不停地往前游……”
学习并不是学生的专利,而是一种向上的能力,要时刻保持自己求知的欲望,才能保证自己不会被社会和时代遗忘。
03
成绩不是人生的唯一
不管孩子高考成绩好或坏,成绩并不能成为衡量他们一生成就的标准。我们看过很多名校学生因为沉迷游戏荒废学业的故事,也见过很多没有学历的年轻人从底层摸爬滚打一路拼出一份事业的传奇,在人生这张考卷里,高考只是其中一题。
高考有标准答案,但人生没有。
退一步讲,即便孩子真的没有学习的天分,也不必过于苛责,在这个最好的时代里,任何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属和价值。
还记得之前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丁延庆吐槽自己女儿的视频吗?
丁教授本身就是北大学霸,自小聪慧,丁教授的爱人同样是北大毕业,但丁教授的女儿好像并没有遗传到父母的“学霸”基因,用丁教授自己的话说“孩子的成绩和倒数第二名还有很大的差距”。
孩子成绩差,丁教授也很着急,用过强制性的方法把孩子带到自己办公室,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一辅导作业,鸡飞狗跳”,收效甚微。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痛苦和怀疑,丁教授最终接受了女儿的平凡,与其专注她的成绩不如寻找她身上其他闪光点。
和丁教授一样,每个父母肯定有一颗望子成龙的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有不平凡的人生,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大多数孩子以后大概率会是一个普通人。
与其给孩子设定自己所设想的不凡人生,只注重孩子的成绩,不如多多培养孩子的人格和独立精神,让他们以后能够成为一名乐观健康、积极向上、独当一面的人。
《功夫熊猫》里有这样一句话和各位家长及考生共勉:
你人生故事的开头也许充满坎坷,不过这并不影响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关键看你后来的人生路,你自己选择怎么走下去。
前路漫漫,未来可期。
(文章来源: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