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帮他们找到自己的热爱

阅读园地 浏览次数:1054 发布时间:2021-10-25 03:06:06

孩子们降生时充满无限可能的起点,是我们每个父母都能看到的,而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将看不到孩子的终点。他们未来的旅程,充满了不可预知的景色和险阻,我们未必更有发言权。那么,究竟什么是好的家庭教育?

身为母亲,同时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分别担任过10多年班主任和校长,祝郁看过太多焦虑的家长和不当的家庭教育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在她的实践中,好的家庭教育不是家长为孩子创造一个完美的成长环境,而是家长和孩子共同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也不是家长充当孩子的纠错师,不断找出孩子的不完美力图塑造完美孩子,而是和孩子互为镜子,共同成长;好的家庭教育还要激发孩子不断自我成长的动力

——编者


“我做的这些都是为了孩子好”“如果我不管他,他怎么可能进步”……这些家长的话可能每个人都感到非常熟悉。为了让孩子不变坏,家长必须“掌控”孩子成长全过程,这似乎是很多家长的想法。

如今,年轻的家长逐渐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令人担忧的是,很多时候,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过于焦虑和强势,很容易让亲子关系背离教育的初衷。因为职业关系,我总能接触到不少或焦虑、或智慧的家长,他们的育儿故事总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好的家庭教育不是发指令或提要求,而是接纳孩子和他们站在一起解决问题

一个故事,发生在成绩优异的孩子身上。一位阳光自信又开朗的所谓“尖子生”,却在刚进高中不久的一个傍晚哭着给自己的妈妈打电话说数学考了班级倒数第一,心理差点“崩溃”:感到丢人,怕同学嘲笑、老师不喜欢、爸妈失望……

这位孩子的家长是一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抱着女儿让她哭了个够。等她冷静后,妈妈问女儿,“那你考得不好,同学嘲笑你了么?”“老师说她不喜欢你?”“妈妈失望了么?”对妈妈的这些问题,女儿的回答都是“没有”,她反而回忆起,同桌一直在安慰她、老师第一时间和她分析了试卷。

于是,妈妈用开玩笑的语气,祝贺女儿终于考了最后一名,从此不要担心退步,甚至每次都是进步!

女儿后来说,这件事给她的影响很大,进高中前她一直是名列前茅,但是经常会在考试前梦到自己考砸了,同学嘲笑她,那种“高处不胜寒”的滋味让她丝毫不敢放松。这是多么可怕的一种压力!但这一次考砸,妈妈问的这一串问题让她发现天也没塌下来,反而让她理解了分数不过就是个数字。

这位班主任成功地把女儿考砸这件事,转化为了成长过程中的一次修炼,用人生的经历给孩子上了一课,跟她一起面对了人生的挫折和不确定性。这一次,她们两个是共同的战友。她们成功了!

好的家庭教育是家长和孩子之间互为镜子,彼此成就、一起成长

当孩子在极端“爆发式的情绪”能量发作的情况下,他的内心是最脆弱的。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人可以无条件地拥抱他,无条件地允许他发泄出来,他就会觉得幸福。

对待爆发性情绪的第一步应该是感知它。待孩子第二天,状态恢复了,家长可以找孩子谈一谈。这是第二步——提醒。“当你昨天发脾气的时候,自己感觉怎么样?”“你是不是感觉到有一个从外面来的东西控制了你,让你说了内心不想说的话,让你做了内心不愿意做的事?”“让我们给他起个名字吧!”

这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的表现。父母是孩子的镜子,要做好孩子的“情绪教练”,首先是帮助孩子觉知这种情绪的存在,然后是感知它并学会锁定它。以后每当孩子类似情绪爆发的时候,家长都用这三个问题帮助孩子去觉知这个情绪并锁定它。慢慢地引导孩子能够主动觉察并不断修正这种状态,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爆发式的情绪”发生间隔的时间会越来越长,能量也会越来越小。

教育从来都是双向的,而不是“我们有很多经验,希望孩子能接受;我们有很多教训,希望孩子能避免;我们有很多缺憾,希望孩子能弥补……”所谓父母子女缘分一场,也不只是看着对方的背影慢慢远去,而是彼此观照,互相成全,努力探寻父母与孩子的最佳共生模式。

立足孩子未来独自立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欲

我在迎园中学做校长的时候,每年7月我们的六年级新生的家庭都会收到两份录取通知书,一份是孩子被学校录取的录取通知书,一份是家长被迎园中学家长学校录取的录取通知书。四年的初中生活,迎中的家长必须完成家长学校的必修课和一定数量的选修课,一般第一讲是由我来讲的,第一堂课上我总是会给家长这样一道思考题:

如果你想让孩子造出一艘大船,首先要给予他__________。(他做什么?或者给他什么?)

如果想让孩子造一艘大船,无论是给他木材、给他工具、教他航行,都不足以让他完成造船的任务。但如果是我们让他“爱上大海”呢?是啊,一个人如果无限向往大海,他自然会寻找工具、摸索方法,最终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只有热爱才能调动强大的内驱力,向着那个渴望的目标,自主学习、破解难题、创新突围。给孩子平等的视角看待世界,引导他们由好奇发问、自我探索、思考,最终形成自己结论的闭环。

当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不应以传授知识结论为最终目的,更应关注引导孩子收获探索未知世界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因为,教育是要为学生想象不到的未来做准备。

家长要让今天的孩子做好这样的准备:他们在未来将从事目前尚不存在的工作,他们要使用现在还未发明出来的技术,他们需要解决我们从未想到过的问题,他们必然在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上对我们这一代人进行迭代,最终超越我们。

(文章来源:文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