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实笃行者竺可桢——记政史地支部5月教育家精神领读活动
支部生活 浏览次数:49 发布时间:2025-05-28 09:37:27
5月21日,政史地支部全体党员在1509会议室举行主题党日活动,开展第七次教育家精神领读,活动由支部书记周蕾丽主持。
周蕾丽同志首先传达了学校理论中心组扩大会议精神。会议提出要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业务,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抓作风建设,要抓在学,抓作风建设,要抓在做,抓作风建设,要抓在严。要抓紧抓勤抓实抓严,样样落实,天天坚持。
接下来,沈剑同志带来了以“求实笃行者竺可桢”为主题的精彩讲座。竺可桢是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在担任浙江大学校长13年间,将浙大从一所地方性大学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高等学府,被誉为“东方剑桥”。他提出了著名的“竺可桢二问”,以“求是”二字作为浙大的校训,充分体现了一位教育家对于国家、对于民族、对于未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沈老师从竺可桢生平事迹、浙江大学校史、竺可桢教育思想三个方面带领大家走进教育家竺可桢的光辉人生。
概括地讲,竺可桢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领袖”教育思想。大学不是任何个人、财团、党派开设的私塾,而是社会公器,是国家民族培养领袖人才的摇篮。二是智慧教育思想。大学之前的教育,基本上是解决学问问题,而大学教育,则是要重点解决智慧问题,也就是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专科教育和通科教育,都是“船”和“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过河”。三是求是教育思想:“只问是非,不计利害。”“先哲王阳明氏有言:‘我心以为是,虽千万人非之而不改;我心以为非,即孔孟是之而不易!’壮哉求是精神!此固非有血气毅力大勇者不足与言。”四是知行合一教育思想: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真、善、美,真是根本,善、美不过是“真”树上绽开的花朵。没有真行动,所有的理论都是花言巧语。竺可桢不仅在理论上“求是”,更把“求是”融化在血液里,落实在行动中。简而言之,竺可桢的教育思想是将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担当国家重任的人生观放在首位,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产物,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既为党员们和支部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发展方向,也是一次精神上的深刻洗礼。党员们深刻认识到,竺可桢的教育思想不仅是教育领域的瑰宝,更对当下教育工作和个人成长具有重要启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求是”精神为指引,将知行合一融入日常实践,既要在理论学习上追求真理,更要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勇担责任,以实际行动传承教育家精神,为支部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同时,结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将求真务实的态度贯穿始终,在新时代的教育征程中书写新篇章。
(政史地支部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