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拥抱人工智能 助推教育变革——记外文支部10月党群共学主题党日活动

支部生活 浏览次数:52 发布时间:2024-11-06 13:10:18

1030日,外文支部举行了“拥抱人工智能 助推教育变革”第二场党群共学主题党日活动。党委委员、副校长张俊峰,数学支部书记张传鹏应邀出席,初高中外文组全体老师参加本次活动。

外文支部书记庄园同志带领全体外文组老师学习了习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教育数字化等内容的重要论述和相关文件精神,并分享了她在人大附中人工智能周的观摩体会。人工智能能为教育带来,充足的知识储备、高效的工作,可以促进学生平等发展,实现因材施教。庄书记指出,作为教师,大家应该完善教师角色,学习人工智能,用人工智能学习,与人工智能一起学,作为党员干部,老师们更应该积极主动,成为杭外教育发展的坚强政治保证和底气。

王灵滨老师带来一场主题为 “How do we deal with AI” 的工作坊。所有老师被分为9个小组后,神奇的AI之旅就开始了。首先,我们观看了一个关于什么是AI的短片,并进行了7分钟的小组讨论,讨论学生是否在用AI?如何知道他们使用了AI?以及是否应该允许学生在学习中使用AI?在分享观点的过程中,许多老师都提到,学生或多或少都在用AI完成作业,但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的语言水平判断他是否使用AI,我们应该指导学生正确使用AI。接着,王老师着重介绍了“人工智能素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指出,到2030年学生应该具备的AI素养,包括应具备评判思维、文化意识,学会创建提示词、安全和负责地使用AI等。学生要习得AI是有限制的,并应避免输出个人信息、错误信息,以保护自身安全和其他人信息安全;AI是存在偏见的,主要是指文化意识,尤其是非英美文化意识比较薄弱,这也是学生在使用AI时需要特别关注的。随后,王老师介绍了如何在教育环节中使用AI。王老师认为,教师应该允许学生使用AI,但是应该明确标注他们是如何使用AI的来避免学术不端。最后,王老师提议,作为教师应该接受更多人工智能的培训,以跟上时代的脚步。

张俊峰副校长充分肯定了外文组老师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之路上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并鼓励老师们学好AI、用好AI,助力学校引领人工智能时代下外语教学高质量发展。

 

附:部分党员教师学习感想

随着AI时代的到来,学生对AI的使用已经变得势不可挡。与其试图“堵截”这种趋势,不如采取“疏导”策略,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AI。这不仅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未来人才的关键。作为教师,我们应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在使用AI时能够谨慎评估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避免过度依赖。通过项目实践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探索AI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同时强调道德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AI的潜力为人类所用,积极推动未来的发展。

——俞佳智


      支部书记的发言基于前一次支部 “科技赋能教学” 学习活动的分享,使我了解更多AI在学校使用的案例,以及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AI技术的探索。提出了用AI学习、与AI一起学习、指导学生用AI学习等概念,让人耳目一新。迅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和工具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认识到,AI不仅是工具,更是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和学生都需要适应这一变化,以便充分利用其优势。人工智能不会取代教师,而会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师则在教学中更加具有优势。

    王灵滨老师的智能教学工作坊,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视频以及清晰的量表,带动同志们一起探讨在教学中,是否要鼓励学生使用人工智能,以及如何提升他们使用技术的素养。在使用工具时,培养责任感、学会辨别信息的真实性,理解技术的局限性,并为自己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得到的资源和信息负责。老师们通过自身切身的体会,阐述了人工智能的优势和局限性,教育者应当引导学生在使用AI时,保持批判性思维,确保他们能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保持学术诚信与道德责任。

整个活动中,教师试着去理解和人工智能相关的概念,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关于使用人工智能所涉及的能力的量表,一一对应,挖掘内涵。这或许会是新一代青年的必备素养。同时,教育工作者应当引导学生在使用AI时,保持批判性思维,确保他们能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保持学术诚信与道德责任。通过辅助,学生能够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教师应鼓励学生将人工智能作为合作伙伴,而非完全依赖的对象。同时,教师应在课堂上和课后融入这些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更加自信和从容。

——鲁越


     人工智能的发展来势汹涌,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不可能回避和绕过人工智能在工作和学习中的应用。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主要作用于教师和学生,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以实现教学互动的具体行为,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成长。如何相对合理地在学校中使用人工智能AI工具?通过今天的党群共学专题活动,我有以下几点感想:

第一,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老师在使用人工智能时应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将人工智能作为提高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工具,适应人机共生的新要求。教师可以将人工智能作为自己的虚拟智能助手,处理问题任务、开展研究、预习和管理任务,以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引导学生规范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教师应明确告知学生是否允许在完成作业和课后任务时使用AI工具,并讨论作业的目的和价值,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说明AI使用情况:如果作业中需要学生说明AI的使用情况,可以发布选择题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选项,或者让学生简单描述是如何将AI应用于作业及课后任务的。

第三,应对潜在的违规行为:教师应与教学团队沟通,了解不同类型作业通过AI工具求解的过程,以察觉学生可能在哪类作业中使用AI,并在发现不当使用AI的迹象时,通过与学生交谈等方式来解决。

第四,保护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在使用人工智能时,应严格保护个人隐私、敏感信息和涉密信息,特别是未成年人应在教师或家长的许可和引导下适度使用。

作为教育场所,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开设相关课程,提高对AI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学习效率的同时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正面影响和规范应用。

——李瑾

 

(外文支部、初高中外文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