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我校理论中心组成员一行赴杭州陶行知纪念馆参观学习

党建活动 浏览次数:135 发布时间:2024-08-30 14:20:51

为了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引领激励教师高素质专业化发展,8月26日,在校党委书记王华琪带领下,杭外理论中心组成员、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一行前往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陶行知纪念馆参观学习。

杭科院陶行知研究中心主任丁水娟以《大爱无疆——走近陶行知》为主题开设讲座。丁主任向大家介绍了陶行知先生的生平、求学经历以及办学历程。陶先生一生坚持教育救国,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大爱精神,为探求中国的新教育而竭尽全力。丁主任详细阐释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陶先生创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并在艰苦条件下付诸行动,积极开展乡村教育、平民教育等实践。南京晓庄师范学校、重庆育才学校、浙江湘湖师范学校等的创建,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丁主任指出,在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精神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他提倡的“德智体美劳军全面教育”,与新时代教育目标——“五育”并举、全面发展高度契合。陶先生身上所体现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胸怀天下的教育家精神,更是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学习。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杭外教师一行参观了陶行知纪念馆。通过照片与实物,大家一起重温了陶先生在艰难岁月中的教育探索,钦佩于陶先生的高贵品格与坚定意志。

杭外教师一行还在陶行知塑像前举行宣誓仪式,重温入党誓词。


26日上午,杭外党委组织召开理论中心组学习会。党委书记王华琪以“深入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担当使命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题上专题党课。他深入解读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尤其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对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义。他指出,在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下,杭外应坚持“育人为本、外科为特、文化立校、变革强校”办学方针,进一步提高现代学校治理能力和水平,守正创新,开拓进取,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他要求全体干部以改革破局,靠实干出彩,谨记“敬、精、勤、进、紧、盯”六字箴言,扎实高效开展工作,奋力开创学校发展新局面。其他校领导结合学习体会和分管工作进行了交流发言。

 

参观学习体会

党委委员、副校长 张俊峰

在大力学习弘扬教育家精神的背景下,校党委组织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活动,意义重大,收获颇丰。何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我们做了很好的诠释。教育家不仅是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更为重要的是要将自己的教育理论付诸实践,知行合一,并能对社会民众形成精神感召,成为一种精神引领。陶先生以人民本位的政治立场,献身教育,“为劳苦大众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解放,为中国教育探新路”。他用爱满天下的博大胸襟,推动乡村教育、平民教育,实现教育救国之志。这就是称其为“教育家”的独特精神魅力。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推动杭外高质量发展,值得我们每位教师思考。我们要学习陶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大爱精神,以生为本,真正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杭外德育建设应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目标,培养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深厚素养的复合型预备英才。通过丰富完善德育课程体系,以文化人,浸润身心,用爱和奉献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务处副主任 何诚

陶行知先生作为一位毕生致力于教育改革与实践的先行者,将一腔热血和无尽的大爱,耕耘在中国的教育田野上。他对教育的热爱与不懈追求,犹如一股不竭的清泉,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爱的力量超越时间界限,历久弥新。陶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核心思想,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时代价值与实践意义。纪念馆内,一件件珍贵的展品、一幅幅生动的照片,无不讲述着陶先生平凡而又卓越的一生。一场穿梭历史与现实的心灵对话,仿佛能听到他那振聋发聩的教诲,看见他在田间地头与孩子们亲切交流的身影。这份近距离的感受,让我内心涌动起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与责任担当。我们应当时刻铭记教育的初心与使命,将爱与责任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不断创新教育方式,让教育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实际需求。

 

高中语文教研组长 李芳

在陶行知纪念馆中,有一张照片深深触动我心。大树荫蔽下的凉棚中,十余个孩子身着清凉夏装,惬意地围坐在陶行知先生四周,听着先生温软的话语,用好奇的双眼欣赏夏日风光,亲和美好莫过于此。陶行知先生提倡儿童“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巴、眼睛、空间、时间”,旨在使儿童得到全面发展,也使儿童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陶先生的这一理念也深刻影响着语文教育。杭外语文教育始终坚持“真实践▪真语文”,积极主张学生在真实的语文实践应用环境中运用语言、表达情感、发展能力并逐渐实现多方面要素的综合与内化。我们希望,孩子可以赤脚走在泥地上,迎着自然的风,看河水点点泛绿;我们希望,孩子可以在广场,在社区,在社会的每个新家园中,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实践探索,求真务实,养科学精神,强人文底蕴,育美丽心灵,成为真正全面发展的人。

 

初三年级组长 张萌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在新时代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他强调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生活的弊端,提醒教育工作者要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拓宽课程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应注意知识在‌情境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感知和理解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德育工作中注重人格培养与‌社会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体验社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习得运用知识转化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纵观陶行知先生的一生,不仅有聪明智慧的头脑,更难得的是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感。非把个人的事业融入国家民族的富强兴盛中不足以立身,是每位教育工作者永远的信条。

(图文: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