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公允能”,张伯苓教育思想领读——政史地支部深读教育家精神系列活动
支部生活 浏览次数:161 发布时间:2024-05-30 08:40:25
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从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六个方面精辟概括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指示,增强建设教育强国精神力量,2024年5月21日,政史地支部在1509会议室开展第一次教育家精神领读活动,活动由支部书记周蕾丽主持,领读人为邹郑寅。
周蕾丽书记回顾习总书记对教师队伍建设所作的多次重要指示,并指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杭外内涵是立名校、育明师、出名生,而政史地支部的教育家精神领读活动在于深挖深读教育家精神的价值内容、并以之引领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邹郑寅则从张伯苓早年办学经历出发,提到其办学目的在于“自强”、“爱国”,并以“知中国,服务中国”、“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奥运体育及美育”与“爱国三问”四个角度对张伯苓办学精神进行展示,最后结合习总书记的评价,探究张伯苓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及杭外应用。在场党员们在了解张伯苓艰难办学经历及卓绝精神后,对于其精神的传承及新时代教育事业实践创新也有了新的见解。
兴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已经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要建设强师队伍,只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端正自我定位,明确行动方向,形成干事创业的创造力和凝聚力,这是本次教育家精神领读的目的所在。再者,教育家精神不仅需要理念上的共识,更需要实践中的深耕,其表述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党员教师共同的职业要求和情感纽带,需要在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内化成为人、为师的行为规范体系,并在教学实践中体悟、磨砺、沉淀。
政史地支部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