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凝心铸魂 深学笃行——外文支部开展主题教育集中学习

支部生活 浏览次数:340 发布时间:2023-07-06 15:06:25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统一思想,凝心聚力,6月25日,外文支部开展了主题教育学习活动,重点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

支部全体党员分成八个小组开展集中学习活动,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基础上,分享了近期学习心得,重点聚焦如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工作等内容进行了交流讨论。此次集中学习,让大家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更深入的领悟,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将外语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提升外语教学质量,在“双减”背景下做好“外语教育加法”,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发挥外国语学校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下一步,支部将继续严格按照学校党委主题教育工作方案安排,有序开展各项工作,确保主题教育各项任务落细、落实。

 

附部分党员学习感想: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和《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等著作的学习中,我们结合教学实际,从教育角度进行了专门学习。“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把它贯彻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首先,我们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其次,追求教育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丰富课堂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力和内驱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成长。再次,注重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通过课堂教学、校内外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和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教育;倾听和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更加贴近学生的心声。

——洪梅

 

我和小组其他两名同志一起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这本论著是对2019年出版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的修订,全面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在这21章(含绪论和结语),245条中,我体会最深的是关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部分。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要努力成为“四有”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教学过程中,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立场,将立德树人渗透在教学内容中、贯穿在各个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倪炜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当始终贯彻党的号召和要求,以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称职于“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誉。首先,教师应当切实担负“立德树人、严管厚爱”责任,将“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教育理念融入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中,使教育选择更多样,学生成长道路更宽广。其次,激发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动力,打造有趣、有情、有理的“三有”课堂,让教学更有温度,课堂更有魅力,学生勤学、乐学、爱学。最后,教师也应该树立“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善于从教育实践中汲取能量和资源,善于在任何时间向任何人学习,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分享知识,善于和同事交流,扩大视野,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推动教育回归其本质。如同习总书记所说,教育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把全体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切实解决好教育公平、质量和服务民生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徐佳静

 

借助集体自学的机会,我坐下来静心阅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和《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两本书。这几本著作每本逻辑框架清晰,需要我们广大党员联系着去学习,系统性去理解。我主要谈一谈阅读《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的感受。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一个传家宝,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只有调查研究,才能抓住问题要害、找到解决方法。作为党员教师,调查研究是做好教育教学教研的必要前提。今后在教学和德育的过程中,我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更要引导他们通过扎实调研来探究解决问题的路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努力。

 ——廖晓芳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我深感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国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我有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在课堂教学中,我可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到英语教学中,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这些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体现,增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也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通过开展相关的研究项目,表达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向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洪琳

 

通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我认识到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们应该在英语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历史文化认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强化民族团结和民族自豪感。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首先可以通过对比中外历史和文化、用英语讲好中国的历史地理、传统文化节日等活动来增强学生对祖国的深入了解和认识,让他们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未来的希望。其次,我们也可以通过英语阅读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比如让学生阅读一些关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英语文章,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自豪;另外,现在的英语语篇填空练习很多都会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话题,这些都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需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老师们在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引导他们深入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金芳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作为中学英语教师,我有责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总而增强他们的精神力量。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别是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文化意识的主阵地。教师要从教材向外延伸,给学生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宽,不断提升学生的国际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中西方文化比较与交流互鉴,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陈培君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每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我们既要全面系统学,又要结合思想当中的教育元素,联系杭外的实际,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整合起来,互为辅助、相得益彰。这意味着,我们既要把主题教育精神吃透研深,也要让主题教育精神落地生根。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尤其是杭外的教师而言,就是要把“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载体,结合学校的实际,变成以学生和学校发展为中心,多渠道、全方位、深层次地了解情况,使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理论学习向实践运用转化的过程。“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必须因时因势、精准施策。杭外第三次创业发展史上的问题难题,需要集合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多议多谈多论多研,以期求得一个对各方都有益的综合方案。

                                         ——翁陈明

(外文支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