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挑战极限勇创一流 弘扬青藏铁路精神——政史地支部6月主题党日活动

支部生活 浏览次数:270 发布时间:2023-07-06 15:04:43

为扎实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政史地支部结合学科特色,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学科相融,在学科中找准切入点、结合点,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6月21日中午,政史地支部在1509会议室开展了主题党日活动,会议由支部书记周蕾丽同志主持。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托举伟大的梦想。本次主题党课的主讲人是刘妍君老师,她结合学科内容和特色,围绕主题“挑战极限勇创一流 弘扬青藏铁路精神”,从“青藏铁路精神的起源”、“青藏铁路精神的内涵”、“传承弘扬青藏铁路精神”进行分享,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铸就的具有丰富时代内涵和民族特征的伟大精神,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时代价值和丰厚滋养,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刘老师提出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需要我们读懂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精神密码,汲取百年党史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力量,激发新时代奋斗前行的内生动力。

2020年11月8日川藏铁路开工建设,习近平同志作出指示:“川藏铁路沿线地形地质和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修建难度之大世所罕见,广大铁路建设者要发扬“两路”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科学施工、安全施工、绿色施工,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青藏铁路精神源自青藏铁路建设的伟大实践。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修建这样的铁路,不仅要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科技实力作基础,更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柱作支撑,青藏铁路精神在几代铁路人的追梦实践中孕育而生。

青藏铁路精神内涵是“挑战极限,勇创一流”,“挑战极限”概括了广大青藏铁路建设者在“生命禁区”,以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挑战生理与心理的极限,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的卓越表现;“勇创一流”概括了广大建设者以敢于超越前人的大智大勇,建设世界一流高原冻土铁路,拼搏奋斗、开拓创新、攀登不止的崇高精神。

刘老师从地理角度介绍了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冻土、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突出自然特征,而“挑战极限”的“极限”主要体现在“战高寒”、“斗冻土”、“护生态”。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被称为常人生存的“生命禁区”。二期工程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填补了世界高海拔制氧技术的空白。铁路沿线连续多年冻土区达550公里,建设者们反复实验,掌握了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确立一套以“主动降温、冷却地基、保护冻土”为技术思想的冻土工程中国模式。为了保护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科研人员开展“高原冻土区植被恢复与再造”研究,全线建立了33个野生动物通道。建设大军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以“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为信念,以一流的勘测设计、一流的施工技术、一流的工程质量、一流的运营管理、一流的技术设备、一流的建设标准、一流的服务水平,用心血和汗水铸就了人类铁路建设史、铁路发展史上的新辉煌。

2006年7月1日,跨越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开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既是对青藏铁路人扎根高原、无私奉献群体形象的具体印证,更可以作为在新时代凝聚杭外师生队伍合力,引领杭外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旗帜和精神动力。勇于和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勇于和善于破解难题,以迎难而上、奋进向前的工作姿态干好本职教学和德育工作,为杭外“第三次创业“、培养下一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添砖加瓦。

(政史地支部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