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展望新蓝图,踏上新征程——记语文支部学习十九大精神

支部生活 浏览次数:918 发布时间:2017-11-28 08:59:46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10月31日晚,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全体中层干部、各支部书记(含总支书记)在1509会议室参加了“两学一做”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会,徐书记对全体党员同志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学习要求。11月2日,校园网挂出了《学习十九大精神的通知》,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全校教职员工按照厅机关党委的要求和部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语文支部全体党员积极响应学习要求,迅速掀起了学习热潮。11月14日,在各党员认真自学的基础上,支部全体党员在1531会议室进行了专题学习。在支部书记李芳传达校党委关于十九大精神的学习要求之后,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唐玉娣给全体党员教师进行了“新旧党章对比阅读”的专题讲解,唐老师细心比照,带领大家一一划出新党章中的变化,即便是一个字的变动,也准确关注并分析理解。在学习到改革开放、加强国际合作相关内容时,唐老师认为,新党章把“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等内容写入了党章,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坚持对外开放、推进国际合作的信心和决心。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迫切需要更多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这给我们学校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结合实际,用心思考谋划:学校教育如何渗透中华情怀、培养国际视野?如何开发课程、开展活动以适应需要?如何凝聚力量、发挥优势、整合资源?这促使在座的老师们深入思考并积极行动。

 在专题学习之后,每位党员教师继续深入学习十九大相关文件,有的党员教师不仅读十九大报告、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十八届中纪委工作报告,还阅读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观看中纪委监察部网站视频节目《十九大党章公开课》等,在学习之后,党员们纷纷写下学习心得,大家普遍认为十九大很多新提法和新举措无不是结合新时代的要求而提出的,与时俱进,贴合时代的脉搏和心跳,气象恢弘,续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美好未来。远望新蓝图,作为党员教师,更应该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勤奋工作,克己奉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附党员学习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和党员干部,要牢记教育者的使命。深刻认识理解十九大报告中“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的精神,深刻认识到,学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青年学生是实现十九大宏伟蓝图的重要力量。我们要将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转化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育人实践中。不断提升育人本领,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努力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为满足新时代发展需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杭外力量。

                                                                                      (唐玉娣)

仔细研讨这份新《党章》,不难发现有五个新的特征和新的内涵:一是体现了我党与时俱进的光荣特质。二是体现了我党胸怀全球的战略定力。三是体现了我党日渐成熟的执政能力。四是体现了我党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五是体现了我党心系人民的崇高情怀。此次《党章》修改特别在总纲中加了两段话,一是提出了“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一是提出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新矛盾”和“获得感”的表述,指向明确,态度诚恳,情怀崇高,必将极大鼓舞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团结奋进。

(郑敏峰)

通读十九大报告,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时代脉动:中国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人民在奔小康的道路上从来没有如此具体、清晰、明确的目标和时间表,“四个自信”更是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气。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许多新的理念、新的发展目标,更是深刻地影响了中学语文教学,深入研读十九大报告,许多概念和母题的表述必将影响命题、考评、阅读等方方面面,如“美丽中国”“乡村振兴”“不平衡不充分”“打虎拍蝇猎狐”“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等等。这些表述构成了未来中国的努力方向,也是中国语文题中应有之义。

(倪江)

十九大期间,一则朋友的微信引起了我的关注,内容大略是一份展示我国未来五十年规划的图表,以及朋友的幸福感言,着实深受鼓舞。十九大报告回顾了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客观评价了目标的实现情况,开启了未来五十年的战略规划大局。我党高瞻远瞩,顶层设计如此清晰明确科学,愿景如此宏大美丽,充分体现执政党的核心领导力。人民展望国家的美丽蓝图,凝聚人心,提升自信力,昂首阔步踏上新征程。今年3月国际咨询公司Brunswick刚刚发布了他们对来自26个国家4万多人的全球调查。该调查问询了覆盖各年龄段及地域的人口,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对未来最乐观。人民乐观,是因为看到了国家和个人未来发展的前景,是因为相信执政党的领导力和担当。大国家如此,小集体又何尝不如此。

(屠美玲)

“新时代”是十九大报告中重要的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革新,不断发展,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传奇历程。几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真抓实干,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中国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力量,也成为国人获得自豪、赢得尊重的坚强靠山。今天的中国正将百姓的一个个期待变为现实。就拿我们生活的杭州来说,身边的变化日新月异。特色小镇的兴起、民生工程的惠及、世界峰会的召开、多条地铁的修建,互联网经济的打造,真真切切发生在百姓身边的巨大改变,让我们城市设施更完善了,百姓生活更便捷了,也让我们拥有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

                                                      (苏云生)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这是十九大报告一开始主题词的一句,也是令我最有感触的一句话。“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那么,作为一个最最基层最最普通的党员教师,初心又是什么?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人民的幸福,归根结底,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幸福,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复兴。一个普通党员教师的初心,便应是让每一个学生获得知识和精神上的滋养,成长为一个有精神力的幸福的中国人。在外来文化大肆扩张的今天,我们要让学生继承中国文化的精神和传统,让每一个学生了解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意义所在。在充斥急功近利的短视观念的今天,我们仍需坚守本心,放眼学生的长期发展,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也许会舍却当下有限的成果,却可以让学生在未来的成长中收获永久的发展力。就让我们本着这样的一份初心,努力用自己的每一堂课,每一次的谈话,去筑就更多的幸福之路。

                                                                                        (俞立)

仔细读完十九大报告,心中涌动着惊喜,我强烈感受到我党的勃勃生机和雄心壮志。“不敢腐败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作为语文老师,对这样的排比句不能不爱。文气洋溢,热情澎湃。语言的力量逐渐增强,而且,细究其理,更令人叹服。“不敢腐”依靠法律法规建设和行政执法,“不能腐”依靠制度监督,前两者靠的还是外在的强大的约束力,最后“不想腐”,就逐渐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追求,这三句由法家的制度管理自然过渡到儒家的内心觉悟,是一个由外到内的变化过程,从管理到治理,仅有一字之差,但却有质的飞跃。只有一个人内心真正建设好了法律意识、道德规范和处事准则,他才能做到真正的慎独,而不愿腐。十九大报告给我强大的力量感和希望感。

(李芳)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也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同样也激励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也特别关心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教育的部分,报告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一名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勤奋工作,全身心投入,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周华伟)

十九大报告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表述更加完整。原来的目标是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大对此作出了小的调整,加上了“美丽”两个字。小小的词语调整产生的意义是重大的。一方面是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统一相对应,另外将“美丽”纳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涵,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特点,这是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做出的新的部署安排。“美丽”是一种物质精神双重完善的境界,其中既有经济发展的要求,又有人文文化的投注。是具有人文关怀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民真正富足幸福的精神姿态,是中国梦的重要特征。

                                                                                         (黄琼)

在支部会议上,唐书记带我们细读了中共十九大新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很多新思想、新论断、新概念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在《总纲》中明确提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人们美好的生活需求日益增长、经济发展亟需转型的今天,国家领导人掷地有声地提出这样的发展战略,是有远见与魄力的。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体现“以人民利益为重”、“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个人,也要在日常生活中善待环境、节约资源,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为生态的向好出一份力。作为教师,也要意识到“人就是环境”,好的教育就在建设好的生态;踏踏实实地站好讲坛,真心实意地教书育人,就是在为生态文明贡献力量。

                                                                                        (徐洁)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也要坚守自己的教育初心,为培养有理想、有素养、有文化、有思想的青年一代而努力。十九大报告强调了“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作为老师,要担负起培养青年一代的重任,不仅传授我中华文化——使孩子们在踏出国门的时候不仅具有全球视野,更有华夏文化的良好积淀,也要引导学生为人处世之道——强化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奉献意识。正如十九大报告中所说,“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我也要不忘初心,不一定能做得最好,但是尽力而为,才能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学生。

(许海萍)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发展的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更是19大的精神核心所在。语文支部组织我们党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党章学习,作为一名中学教师,经过这番精神洗礼,我们也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充分运用多种形式,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进行再学习,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更好地指导我们工作。同时,更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坚守正道、弘扬正气、敬业爱岗,从自身做起,从日常工作做起,做一名能给学生起表率作用的老师,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添砖加瓦。

(江晨曦)

十九大的报告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让我印象深刻,里面提到要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国上下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而这些也真真切切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想起今年暑期期间,我校党员在浙江安吉余村的活动,的确看到了新农村的深刻变化。我想起当时的目莲坞村,许多家的门口挂着许多星级牌子,其中有一块是党员星级牌,村领导介绍了该村党员在乡村生态经济发展中,不但自己努力奋斗,而且带领周围农户一起致富,不仅获得个体的经济利益,而且使本地农产品得到更大的推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处处可见党员在其中的付出,他们的模范表现和引领,促进了整个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在这里得到了突显。那次参观,令我感受到现代社会农村的发展,体会到党中央决策的前瞻性,看到党员在发展一线的重要的作用。

                               (沈捷)   

 (语文支部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