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我校赵晶老师荣获2017浙江省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

名师风采 浏览次数:6143 发布时间:2017-05-09 10:12:36

4月1821日,浙江省2017年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比在建德严州中学举行。赵晶老师代表我校,与来自省内各地市的另外12位选手一起参加了比赛。赵晶老师凭借充分全面的文本解读、层次分明的课堂设计得到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本届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比的主题是“实践英语教学的综合视野,研究英语阅读核心素养”。根据抽签顺序,选手在正式比赛3天前拿到自己的教学材料。选手不需要改写,只需要对所给材料按自己的理解进行教学设计,使之适合相应年级的学生水平。在整个外文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赵晶老师就所给材料“A Big Break”进行了阅读课堂定位,对于文本从内容、语言、思维方面进行综合且有侧重的处理。课堂以分析故事人物信息--预测故事发展方向--体会故事人物情感为教学主线,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思维层面螺旋上升。在课堂上,赵晶老师通过一系列课堂活动及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提升,在训练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逻辑性思维创作的同时,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整个教学过程流畅自然,得到了评委组的一致认可。

此次比赛特别关注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和处理以及教师在课堂设计中所体现的教学理念。我校外文团队一直以来十分注重提升教师素养,鼓励教师学习前沿教学理论,尝试不同的教学设计,进行课堂实践。相信一个具有教育理想的团队一定能够将杭外的外文教学课堂特色继续发扬光大。

赵晶老师赛后感受:

在整个比赛的备课过程中,我充分体会到了教学设计应当关注的三个方面:“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应该符合思维发展的顺序,每一个教学过程都应该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

这次比赛,在压力之外,我更是感受到了杭外外文团队的合作精神!无论是比赛之前为期3个月的磨课,还是拿到比赛材料后的集体讨论、第一轮备课、赛课试上后的第二轮重新备课,或是比赛的种种细节准备等等,都让我感到了团队的力量和温暖。特别感谢陆玉仙老师、谢慧萍老师、莫勤勤老师、汪加华老师、沈玉荣老师、王敏老师、包晓明老师等在这次比赛准备过程中对我的指导以及无私的帮助!

                                             (杭外外文组报道)

附浙江教研网报道

浙江省2017年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在建德严州中学举行

清凉奇雾浸润谷雨新安,八方名师云聚百年严中。“浙江省2017年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于4月19—21日在浙江省高中英语学科培育基地建德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顺利举行。本次评比活动旨在检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改革,合理使用教学材料的成就,比赛主题是“实践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研究英语阅读核心素养”。各设区市、义乌市和省厅直属单位(杭州外国语学校)选派的13名选手参加了本次评比。

在简短的开幕式上,建德市教育局教研室赖国法主任和严州中学王征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欢迎全省300多名高中英语教师、教研员和比赛选手参加本次研讨盛会。

本次评比活动采用课外材料,提前三天发放教学材料,参赛选手着手对教学材料进行整合,做好教学设计。所使用的两则材料分别是The paradox of choice和The big break。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高二9个班级和高一4个班级的学生作为选手的上课班级。比赛要求选手针对相应年级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认知水平就所给语篇做好教学设计,进行现场授课。

经过紧张的比赛,台州临海市回浦中学曹军喜、绍兴上虞春晖中学李浩、杭州第四中学刘舜佳、宁波镇海中学应常伟、杭州外国语学校赵晶、丽水中学李香艳等选手获得前六名。

本次评比聚焦常态教学,明确反对以应对高考题型为终极目标来设计常态的阅读课堂教学,以引导教师克服过度应试化的教学、关注教学的常态。开课的质量较以往的课堂教学评比有较大的提高,每堂课都有很多亮点。选手都很关注文本的解读,关注综合视野下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学生阅读时间的分配,语言学习在阅读过程中的渗透,读后活动的设计等等都体现了“综合而有侧重”的教学理念。

通过本次评比,反思我省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的实践,我们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要继续关注:

1. 文本解读。“磨刀不误砍柴功”。文本解读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逻辑起点(葛炳芳,2015)。文本解读要从解读文本表层和深层的信息流做起,从理顺文本内在的逻辑联系做起,从厘清文本的衔接与连贯做起,在关注信息加工的基础上,重视文体特征、作者意图等要素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如果一堂课比另一堂课更出彩,原因自然会很多,但文本解读一定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2. 目标定位。基于充分的文本解读定位和叙写教学目标。文本解读一要做到准确,二是要做到深浅适度,三要做到结合学情为定位阅读课堂教学目标服务。教学目标源于文本和文本解读,用于指导教学设计与实施。

3. 综合平衡。阅读课堂教学实施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关注对阅读文本全面理解的基础上,以“从文本中来”为指导,设计有利于学生体验阅读过程的教学活动。英语阅读文本的处理,要牢牢把握要文本内容为载体,综合平衡文本信息的定位与加工、获取与表达、聚焦与发散等要素,平衡文本信息加工、思维能力培养和语言学习、策略体验,做到综合而有侧重。真实的阅读体验生成真正的阅读能力,形成真正的阅读素养。

4. 读写微技能。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动态的,循序渐进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学习者读写能力的发展有赖于阅读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点滴积累。本次课堂教学评比的所有课例在这一方面均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5. 阅读素养。阅读理解是一种活用语言的素质(葛炳芳,2000)。英语阅读课堂要关注核心素养的落实。阅读课堂要教会学生学习阅读(learn to read),并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学习(read to learn)。阅读课堂需要教师通过无干扰阅读、信息加工等活动帮助学生有机会、有能力肩负起学习责任,在挑战认知与思维中建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