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晓鹏老师荣膺全国中学历史教学评比一等奖
名师风采 浏览次数:2684 发布时间:2014-02-16 05:08:52
此次“全国中学历史教学评比”,焦老师担当的任务是说课。“说课”的核心要求是在15分钟内展示45分钟的教学过程。在日常教学中,由于教学节奏的紧张,“说课”环节常被忽略,只是在“非常规”的公开课教学中才衍生出这个环节,可以认为对于几乎所有参加“说课”的教师而言,“说课”的难度是高于“上课”的。焦老师的说课课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冷战中的对峙”,该课难度很高,以致其他参赛教师无一选择该课参评。整个参评过程的核心就是致力于突破这两个“难点”。
突破“难点”的前提是正确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现状和学习发展需求。在查找领悟心理学资料、倾听听课教师建议的基础上,焦老师在课件“学情分析”中用这样的文字准确定位:“1、学生乐于接受图片、故事等形象直观的材料,有较强的参与意识,感性认识倾向明显。2、学生正处于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教师理性分析的引领,以从历史现象中获得启示。”有了这样的学情基准,便确立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在这个方向的引领下尚需致力于突破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制作说课课件和与课件配套的说课文本,二是演示说课过程。突破这两个关键问题,说到底是焦老师基于原有的学养和经验积累,适应评比需要,调整角色,“改变自我”,以恰到好处地履行自己的参赛责任。
虽然确立了正确的学情定位,然而,要将这一定位演化成有效的说课课件和说课文本的过程仍然异常艰辛。首先需确立总体框架——整个说课课件和说课文本分四大板块:教学资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三维)”为统领,整合教学资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使其成为一个既有独立性又有统一性的整体;其次,准确定位教学过程中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和横向联系,以展示完整的教学过程。其三,确定本课教学重难点。焦老师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选择的突破口是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以说明战争与和平对人类的决定性意义;确定的教学难点是“冷战对峙对世界局势的影响”,以当今世界最新发展进程中中国和平崛起为主题加以概括,以体现时代意义和爱国情操教育。教学重难点的正确定位体现出焦老师深厚功力和思想视野,是课件和文本中最耀眼的闪光点。四是课件表述的规范性,尤其是在版面中明示不可或缺的“设计意图”,以此向听课者(包括评委)说明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在不断调整说课课件和说课文本的过程中,难点的突破包含几个重要环节:首先,通过说课演示,发现课件和文本存在的不足;通过调整课件和文本,强化说课演示的科学性、准确性。其次,把握好说课过程的几个重要细节:时间进度、语音语速、肢体表情、亲和力、感染力、教学机智等。细节处理的关键,说到底是如何将自己深厚的教学功底和温和而坚定的教学风格精准有效地展示在听课者——尤其是专家评委面前。
不难想象,整个过程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用“呕心沥血、博采众长”来形容是毫不为之过的。从十一黄金周开始的四周内,
24日下午,焦老师信心满满、从容不迫地走上了讲坛,课堂内挤满了来自全国的听课教师,焦老师的说课演示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如水银泻地般的无可挑剔,四名专家评委格外认真地倾听、观察焦老师的说课,评委们以发自内心的微笑点头表示赞赏,众多听课教师也很珍惜这个机会,纷纷举起相机,耀眼的闪光没有影响焦老师的展示,说课一结束,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与现场对其他省市一些老师说课的反应形成一定反差。其时,有听课者当即对焦老师说:“焦老师,你应该能得一等奖!”
亲历焦晓鹏老师此次参评过程,领悟到教师自身的持续努力和恰当地借助外力对一个教师成长是多么重要!我们诚挚祝福焦老师,也由衷感谢提供真诚帮助的校内外老师!
(政史地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