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玲燕老师获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评比一等奖
名师风采 浏览次数:2310 发布时间:2014-02-16 05:08:38
我校倪玲燕老师在近日举行的浙江省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评比中喜获一等奖。
本次评比主题为:多彩校园,点亮青春(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评比内容为“说活动指导”(简称“说导”)。
本次说导是活动后说导。要求说导者以所在学校在2011年至2012年10月以前所开展的节日活动(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三者选一)为背景,以口头语言为主要表述工具,系统陈述本人根据学校要求,认真组织本班(或本年级)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活动的指导思路与简要过程,并阐明如何通过学校文化活动平台,在营建学校文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遵守规则、与人合作的集体观念,解决问题的实践经验和能力等。
说导中的活动指导应是课内、课外结合,凸显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实践性,并突出对全体学生的指导。
背景介绍: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3-9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打破了基础教育学科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实现了“学科和活动”优势互补的课程体系,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性的突破,是“育人模式”的重要变革。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定位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直指传统教育的种种弊端,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承载着新课程的核心价值追求——转变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为民族的振兴培养复合型人才。
以实践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联系生活、主动探究、学习方法、积累经验作为价值取向,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是新课改的重点和亮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程。该课程强调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的自主活动;强调以学生自己提出的、感兴趣的、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课程内容;强调以探究(研究)性学习这种实践性学习方式为主导性的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自主地探究生活的课程。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是——让学生自主探究生活综合实践活动是活动课程的规范、提高和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
参赛感言:
9月中旬得知比赛消息后,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报了名。因为自己几年来一直在杭外从事着班主任工作,对学校的各项活动还是比较熟悉,这些年下来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并且自己也特别热心于学校组织的这些活动,总觉得这不仅是杭外的特色,而且对学生而言是成长的最好平台。于是积极准备,并撰写了说课稿。幸运的是学校最终选定我参加这次比赛,我当时就“雄心勃勃”地想把这件事情做好,不仅是为了不辱使命,更加是为了对外宣传我们杭外的特色。
然而,在后来的准备过程中,才发现任务比我预料的要艰巨得多。
首先是时间的问题。班主任和科学课程教学的紧张程度自不必说,赶上了体育节,正好也是需要大量付出时间和精力的时刻。虽说说课的内容和体育节是相符合的,但是这样一来,就需要自己花更多的心思去准备和操作。那段时间里,自己白天和晚上,脑子里除了正常的教学之外,几乎都是体育节的事情。一个个主意、一项项活动、一步步推进、一点点积累,都是靠时间磨出来的。有时候活动遇到了难题,到了躺在床上的时候,还在想解决的办法和突破的途径。但是,现在回想起来,也只有这么用心的付出,才能取得进步和获得成功,对自己来说这也是进步之道吧。
其次是深度的问题。虽然这些年来的班主任工作,也让自己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新的学生、新的环境总会产生新的问题。在准备的过程中,当我需要深入挖掘活动和课题的时候,也感到了有些力不从心。但是幸运的是在我们杭外,总有那么多优秀的领导和同事们,站在一起和我并肩战斗。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唐玉娣老师在运动会的忙碌中还专门抽出时间对我的说课稿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指导。后来章晓红老师组织整个初中组的班主任帮我一起磨课。各位班主任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自己最宝贵的经验倾囊相送,将我的不足之处加以指出,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帮助。比如耿英姿老师指出整个过程中需要突出本班在体育节中出现的棘手问题,以及自己是如何解决的事例;苏云生老师对说导过程中的一个感动班级人物环节做了很好的改进;李托老师将活动说导与学科的说课进行比较,指出需要加强理论依据;宋霞老师为我送宝,将“软实力”的概念和我们分享;程东文老师说了很多挖掘内涵的经典语录最终都在我参赛中呈现;王永泉老师还从战术上分析得出一定要突出学校特色;卢东波老师指出学生主体性不够突出,并且还将自己班级的几次体育节总结班会提供给我,启发很大。有了大家的帮助,我在感动的同时,力量也得到了增强。我想,这次成功更多的要归功于我们杭外这个优秀的团队,而我自身只是将这团队的优秀表现出来的载体而已。
最后是经验的问题。参加这样的省级比赛,对我来说是第一次,参加活动课的说导比赛,对我来说也是第一次。自己感觉在很多的问题上,都有点摸着石头过河。不知道在评委们心中,怎么样的内容才是精彩;不知道在自己的说课中,怎么样才能突出自己的亮点。我感觉自己的心理不够强大,因此在家里反复的试讲和修改,在学校里也是反复的磨课和演练。这期间章晓红、程东文老师和苏云生老师,都给了我很多的指导和建议,同时也给了我很多的鼓励和帮助。直到在比赛前一天的晚上,章老师和程老师还在帮我分析赛后的答辩环节可能会遇到哪些提问,我应该如何应对等等。有了这些以后,在比赛的那天,我才感觉自己胸中有成竹,才更有底气登上那个讲台。
在比赛的时候,每位参赛者有20分钟进行陈述自己的内容,这里不仅要展现活动的特点,还要体现学生主体的思想以及老师指导的作用和方法。每位参赛者还有5分钟的时间回答现场评委和观众的提问。
由于自己的顺序比较靠后,在听取了上午同行们的说导后,觉得自己的角度还算新颖,内容也比较丰富,自己的自信心也慢慢上来了。上场的20分钟的时间里,自己不仅没有感觉到紧张,反而不断在告诫自己要控制好情绪,因为我看到了评委老师们听得兴致勃勃的表情,我生怕自己太过激动了。在完整的讲完我的说导之后,就进入到了答辩的环节。毕竟是第一次参赛,我感觉这方面我的沉着和应变程度还是需要加强,自己对自己的表现不是特别的满意。
最后宣布结果之前,自己心里特别的紧张,最终的一等奖让自己特别的开心。有了这次特别的参赛经历,自己感觉也得到了一次成长。在这里真心的感谢学校给予我的这次参加机会,不仅让自己积累了经验,更重要的是让我开阔了眼界。同时真心感谢一直在帮助我的同事们。我想我一定会以此作为鞭策,激励自己今后更加用功的去教书,更加用心的去育人。(倪玲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