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晓鹏老师荣获浙江省高中历史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名师风采 浏览次数:2339 发布时间:2014-02-16 05:04:33
9月26日至29日,2012年浙江省高中历史优质课评比在衢州一中举行。全省11个地市以及我校各推出一名教师参评。此次评比分“说课”、“上课”两个板块,分值比例为20%、80%,经过三天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竞逐,焦晓鹏老师以优异的表现在12名参评教师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同时获得代表浙江省参加将于10月下旬举行的2012年全国中学历史优质课评比。在此,我们谨向焦晓鹏老师致以由衷的祝贺,并期待她在全国评比中再创佳绩。
亲历焦晓鹏老师的参评过程,有几点感悟愿与同仁共享。
一、态度决定成败。能够获取全省12名参评资格,实属不易,珍惜此次机会,并以此作为提升自己教育素养的助推器,应该成为共识性的常识。纵观评比过程——尤其是有较为充裕准备时间的“上课”过程,还是留下了些许遗憾,这表现在一些参评教师的课件和课堂教学出现了一些常识性的“学科知识与思维”失误,在任何教学过程中,这都是不幸的。此次参评过程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焦晓鹏老师的工作态度:谦虚好学、严谨精细、孜孜以求,琢磨每一个细节,推敲每一个结论,默念每一幕情景,设想有可能出现的意外,每天都“磨课”至凌晨,经过三天异常艰苦的拼搏,最终,焦老师的课件和课堂教学以准确的科学性博得评委的高度评价。
二、内涵展示特色。记得十多年前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开始兴起时,日常教学和教学比赛都深受其影响,以致形成了一种追求教学形式重于教学内涵的惯性,一堂课下来,形式热热闹闹,内涵空空如也。最近几年,教育界对此多有反思。于是,现今课堂教学的钟摆开始倾向于对课堂教学内涵的发掘,尽管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多媒体辅助手段。焦晓鹏老师的课堂教学切中了问题的要害。她抽中的评比课“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被评委们认为是十分难讲好的课。焦老师以“内涵优先、展示日常教学过程”立意,先构建起宏大主题——将本课内容放在20世纪战争与和平的框架内理解,并将该主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兼有广度和深度,凸显历史学科的人文关怀;再逐个推敲教学过程的难点和转承启合环节;最后将三维教学目标落实到诸多历史细节上。颇具创意的课堂结构,严谨的逻辑力量,宏大的历史主题,独特的材料情景,深切的人文情怀,使该课的鲜明特色得以展示。本次评比特邀专家评委——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著名宋史专家、浙江省高考历史学科命题组组长计翔翔教授听完课后,十分兴奋,连连赞赏焦老师的课件,并多次明确表示焦老师对课程与教学的理解最切入中学日常教学实际,是此次评比中最好的课件。
三、团队有效助推。在焦晓鹏老师赴衢州参评前,本校政史地组同仁、屠美玲老师、省历史地理学科教研员等,给予焦老师真诚的帮助;在三天参评中,来自海宁市的朱能老师和宁波市的王昕雪老师在关键时刻给予焦老师及时有效的指点和协助。这也是焦老师此次成功的一个要素。
(政史地组 供稿)
焦晓鹏老师参赛感受:
在今年4月份,我得到了这项任务,但是那个时候,由于不知道比赛的具体时间,虽然经常晚上在学校准备到很晚,但总是会被一些杂事干扰,所以效率并不高。直到9月初,得知对比赛内容进行了调整,以及具体的比赛时间后,才顿感时间的紧迫。这次评比的内容有两项:说课:现场抽签决定说课的具体内容,准备90分钟,说课时间要求控制在10-15分钟之间;讲课:高中必修和选修中各选一节课,具体选哪两节,由参赛选手自己定,比赛时抽签决定具体上哪一节,讲课时间是45分钟。从新的比赛内容看,明显增加了难度,但是我只能克服困难,迎难而上。
接下来就是艰难的准备过程。因为担任班主任工作,而且每周的课时量也比较大,所以白天一般不太有大块的时间来集中准备优质课评比的内容,只能晚上加班。其实准备的过程不只是我一个人在努力,我们政史地组的其他老师也都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帮助。当我的课大体成型之后,
然而在距离比赛只有三天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使得我必须对其中的一节课进行大的调整,否则假如抽到了这节,我也不能按照原来的思路上。我顿时慌乱无措,情急之下,我向资深的朱建国老师求助,他在安慰我的同时,给我提供了修改的思路,如何突破重难点,特别是如何立意才能使整个课不仅新颖,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而且也不脱离教材的基本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在长达一个小时的交流之后,我的情绪终于可以平复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朱老师所起到的就是定海神针的作用。新的思路形成后的第二天,朱老师帮我进行了新思路仅有的一次磨课,下课之后朱老师提出了很中肯的修改意见。紧接着第三天我们就一起赶往衢州参加比赛,可能是过于紧张,刚到衢州就感冒了,嗓子也沙哑了,不过这些突如其来的状况没有动摇我的信念,我相信自己的实力!
也许这就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我抽到的讲课内容就是刚做调整的这节课,毕竟新的思路我只讲过一次,整堂课自己都觉得不是非常流畅,必须在正式上课之前一遍遍地熟悉。那两天我的作息时间完全被打乱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即便这样,我也没感觉到很辛苦,我当时就一个想法,高压之下必有收获!
在衢州的那几天,朱老师丝毫不比我轻松。作为比赛的评委,他会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是朱老师的性格,但同时,朱老师一直在留意其他选手的表现,有哪些地方是值得借鉴的,又有哪些地方是需要克服的;他还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向一些评委进行咨询,评委们比较关注什么,希望看到选手怎样的发挥等等,他把所有看到和得到的信息都详细地记在本子上,目的只有一个,给我以提醒!这就是朱老师,一个真诚地帮助年轻人成长的、令人敬佩的长者。在衢州连续两个晚上,我们都磨课磨到了晚上12点左右。
做了这些准备之后,我已经胸有成竹。上课的过程中,我努力克服了自己语音和语速的问题,很好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比较完满地完成了比赛任务。下课之后,几位评委非常激动,纷纷过来表示祝贺,对于这样一节难度比较大的课,竟然能有这样一种处理,超出了他们的想象。甚至有的评委还说,课非常细腻,材料非常充实而且有新意,他都震撼了,可以考虑发表相关的课件和文章。听到这些,我终于如释重负,长吸了一口气。不管结果怎样,自己的付出终于得到了认可。省优质课评比,各地市都是层层选拔、逐级推出的,其他选手都可谓是久经沙场,相比之下,大赛经验不足是我的劣势,所以最终的结果对我而言,已经不再那么重要。
在总结评比大会上,周百鸣老师宣布比赛结果的时候,我还是非常紧张。最终我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并且得到了代表浙江省参加国家级比赛的机会。这个机会更加难得,是所有帮助我、关心我的人们,和我一起努力得到的,所以接下来我不能有丝毫地懈怠,必须全力以赴迎接下一个挑战!
最后,我还是想向所有给我以帮助的老师,表达我深深的感谢,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