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学生央视“希望之星”风采大赛全国总决赛获佳绩
学子风采 浏览次数:5200 发布时间:2016-09-27 09:36:29
经过近半年的全国各省赛区的选拔赛(据大赛组委会官方数据,共有六百多万选手参加了2016年“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各赛区的比赛),六月下旬,从全国各赛区脱颖而出的一千多名选手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2016年全国“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全国总决赛。
我校共有7名选手参赛。同学们凭借扎实的功底和稳定的发挥,过关斩将,在紧张的“自我展示”、“故事接龙”、“现场抽签即兴演讲”等三轮比赛后,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原高一(1)班的俞可心同学获得一等奖、原高一(2)班的施卜艾同学和原初三(3)班的许央同学获得二等奖,原初三(2)班史兆铮、陈馨兰同学,原初三(3)班关心怡同学,原初三(4)班郑知轩同学获得三等奖。
在此,向以上同学和指导老师表示祝贺,向英文组全体老师表示祝贺!
(英文组 报道)
指导教师带赛感想以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在我的学生胡力舟于2004年“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总决赛获得全国第一名后,时隔十二年,我再次带学生赴京参赛,发现外面的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选手们的来源更多样了,选手们的表现更加多姿多彩了,大赛组委会的评判标准更加多元了,最后一轮比赛的话题更加国际化了。
1. 来源多样性:这次比赛共分小学低段和高段组、初中组、高中组和大学成人组共五个组别,选手们不仅仅来自国内各省、市自治区,来自新疆的学生水平之高,令人刮目相看;还有来自于国内在A-level(国际班)学生,最特别的是选手来源是目前在英、美等外国读高中的学生选手,有的还是第二次或第三次来参赛,他们的经验非常丰富。
2. 选手表现的多彩性:一、选手的准备演讲部分的话题和服装,甚至化妆结合得非常紧密,很好地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如选手们的“自我展示”部分涉及到了琴棋书画,各国舞蹈形式等各个领域的内容,真正体现了“用英语做事”的理念。二、选手的表现非常自如得体,如眼神的交流、声调的运用,最令人感叹的变化是操一口流利的英音或美音的选手越来越多,特别是到了最后20名的比拼时,不看选手的脸,基本和英语母语使用者没什么区别。三、选手的经验非常丰富。如同一场的选手利用参赛观看的时间内(同一级别的比赛过程中每场比赛选手约50左右,其他的不予观看),选手本人或在指导教师的指点下,迅速调整战术的能力越来越强;选手在比赛期间表现出来的不同逆商,令人印象深刻。如有的选手在被评委连续追问下,失去耐心,面露怒色。在此,我特别骄傲的是我校俞可心同学,在面对美国评委对于同一问题的第三遍追问时,依然面带微笑,不徐不疾地进行解释,赢得了在场观赛者的热烈掌声。
3. 大赛组委会的多元评判标准:2016年的大赛组委会的评判标准一如既往地注重选手的表达连贯性、即兴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以及组员的合作能力和表现力,但今年的变化更注重选手的整体造型:如演讲话题和服装的匹配度,对选手化妆、着装的风格和选手的样貌都有了较高的要求,而且评委个体的标准也有一定程度的区别。
4. 话题的国际化:最后一轮是选手们思辨能力的比拼。当场抽话题后,就开始1分钟的针对性的思辨回答,这一轮的题目基本都来自于雅思或托福的写作话题,如跟团旅行和个人自由行的看法,怎样看待死刑,小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利弊等等。这种形式非常考验选手语言的简练程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这一轮比赛中,大部分选手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以及思维的严密性令人记忆深刻。
启示
关于语音语调:会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在大型的英语比赛中优势不再,关键是能否讲一口地道的英语以及用地道的英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关于语言简练性:点对点的准确思辨是需要老师在日常不断的提醒和训练下,学生才能养成的。
关于连贯性:鼓励学生抓住平时课堂的每一个锻炼机会非常重要,更大力地鼓励学生在课外尽可能高频率地运用英语口语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关于整体形象:站姿,坐相,目光,手势等的适度运用,显得非常重要,只有经过平时的点滴训练,临场才能得心应手。
关于思辨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特别在高中阶段,增加训练学生对问题的多角度看法的课堂时间,大力提倡倾听、包容、独立思考,以便更好地进行回应。
常言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只有当我们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前进的方向,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我们扎扎实实地练好自己的本事,我们才能更胜一筹。
(陆玉仙)
以下是参赛选手的感想和收获:
希望之星对于我而言并不是很陌生,但是这次的比赛却让我又有了新的体会和感受。
在杭外校内比赛的时候,碰巧拿了第一所以才得以跳过杭州市的决赛直接晋级浙江省半决赛。在浙江省的比赛过程中,我不仅与许多旧时因为希望之星结缘的朋友再次见面叙旧,结识了更多来自不同地区的朋友,还认识了许多国外学校的老师从而得到新的学习经验,一位澳大利亚的教授甚至邀请我去他们学校就读,真是幸运至极。
在今年六月初的时候,在陆玉仙老师的带领下,我和原高一(2)班的施卜艾同学以及几位原初三的学弟学妹们一同前往首都参加2016年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的全国赛。虽说是全国赛,但是我还是抱着玩一玩的心态去对待,毕竟在高中组还有很多很厉害的高二高三学长学姐,放松心态但积极预备我觉得极其重要。不要把名次和奖项看得太重,而是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如何在舞台上更好地展示自己上,在准备期间更是要与同伴们一起多多练习,并积极主动地向带队老师提问、寻求指导。
从一开始的海选到一共四轮的累加计分制比赛,每一场的表现都很重要。在第一轮的才艺展示上,我的分数相较于后来晋级的选手而言略低一些,这就意味着我必须在后面几轮的成绩上有所赶超。从这一次的比赛经验而言,当前面几轮的成绩并不理想的时候,我们不能放弃希望、心情颓丧,因为事情往往有转机,我们需要的是一种越挫越勇的精神。而“希望之星”这类比赛还有讲究的是风采,也就意味着服装以及舞台效果是非常重要的,这其中的加分项在总体分数中也有很大的比重。
这次的比赛在陆老师的辛苦指导、家人以及同学的真诚鼓励下,我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这次的全国一等奖不仅是荣誉的象征,更让我收获了一群带给我帮助的学长学姐,同时再次让我明白了刻苦努力的重要性。此外,我觉得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我努力、需要我改进,我应该继续向更高的目标进发。
我真心地感谢从今年3月比赛最初阶段就辅导我并且不辞辛劳带我们去北京比赛的陆老师,感谢陪我去参赛的爸爸妈妈,感谢所有支持我鼓励我的家人、朋友和老师,感谢所有教过我的英语老师,最后感谢大杭外。
原高一(1)班 俞可心
参加“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完全是一次“step out of comfort zone”的尝试。
杭外的学习生活中有许多用英语博弈的机会,无论是辩论还是模拟联合国英文会,都对思维和语言质量提出了很高要求。我有时暗暗相信自己也能口齿伶俐、思维敏捷,可是当世界都静止等待我开口时,顾虑便如乌云般压在心头。希望之星让我获得了一次用英语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机会,一次评估自己能力的机会,让我能够检验自己是否真正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心中的某个目标。
相比于辩论和模联会议,参赛者使用语言的目的更为单一,形式更加自由,选手们也要更直白地展现自我风采。这次我发挥得最好的环节是自我介绍环节。虽然只有短短一分钟展示时间,我事先已和老师将讲稿的每一处音调、停顿都斟酌了一番。由于写稿之前没有估计好短短一分钟内可讲的内容,确定好合适的结构,我半路又遇到了超时问题,一直到比赛的前一天晚上还在紧张地掐时。
比赛时有一名选手讲了和我一样的主题,表演了和我同样的才艺,采用了同样的讲稿结构,甚至运用了同样的关键词,后来我顺利完成展示并获得了本场最高分。我想即便如此也没有人能代替我在舞台上呈现为自己量身定制的讲稿,即使我和某一位选手讲了同一篇稿子,专属于我的品质一定会发光发亮,因此我每时每刻都要保持自信。
最让我忐忑的环节是即兴问答环节。这一环节需要较好的语言能力,还需要清晰的思路和逻辑。选手不仅仅要展示口才,更要运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积累。省赛中我遇到了较为空泛的问题,得以幸运地运用背诵过的新闻和演讲来充实回答内容。但在全国赛中我遇到了一个十分具体的问题: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利弊。我这才体会到具体的问题更考验参赛者的沟通能力、语言水平和临场应变能力,更能体现选手看待事物的方法。许多选手在短短一分钟内频频看手中的纸条,仿佛记不住自己的观点和论据。可能由于受到了他人影响,倒数第三个上场的我也没能在这一点上坚持自我,留下了遗憾——我过多依赖于纸笔,还带着小纸条上台。真正相信自己的人在面临难题时,不会受现有条件的拘束而始终保持从容。
希望之星之所以是英语风采大赛,是因为它比较注重选手的独特之处。参与比赛的全过程中我一直回顾自己参与的所有活动,一直在想这些活动如何使我变得独特,我的独特究竟在何处。准备讲稿的时候老师对我说过:“也许你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在某一活动中拿到大奖,但是不同的人从同一次经历中也会得到不同的收获。”
世界上许许多多的能力被标准化,而我的面前没有一面镜子让我清楚地看到自己符合那一项标准。同样,当我真正处在令人心跳加速的处境,也不会意识到自己有多大的潜力。而抛开顾虑、激发潜能的第一步就是不去想那些标准,放轻松。
原高一(2)班 施卜艾
I am feeling proud of myself for joining the Outlook Star Competition in Beijing. Joining any competition, club or activity in English is what I always seen as a chance to enhance my experience. I am good with winning the Third Prize nationwide; I am great with meeting so much friends who love English and we talked about English; I am absolutely perfect with my learning of how to better deliver a speech and better use English.
I am now in Toronto, Canada and I know the importance of your spoken English. When during talking to friends in English, if we say our eyes are windows, then mouth is the door.
Also, thanks so much for my parents, teachers and my peers who have had pushed me on my way exploring English. Though my staying in HFLS is short, I do get a sense of great English atmosphere. Again, I am proud of myself.
原初三(2)班 史兆铮
Throughout three years of my middle school life, I have participated in the Star of Outlook for two times. I started out nervous and shivering to still nervous and shivering but knowing that this tension is just another way of saying I can do it.
The first time I participated in the Star of Outlook in my 7th grade, I stopped at the Provincials. I promised myself that I am going to come back maybe just a year or two. And I did. This time, I went all the way to the nationals and my hopes were bigger and still, they were not fulfilled. We are always saying that process is all that matters and it is true. However, when you are at a competition, it is impossible to focus on the “process”. It is completely natural that you want the outcome, that is, you want to win. But always remember, it is you that want to win, not you that have to win. For me the Star of Outlook, or public speaking in general is one of my biggest growths in middle school. For those who will be participating in it, I do believe you will agree.
Also, please do not think it as an “English competition”. Of course, it is an English competition, but then English is only the basics, yet it is not enough. The Star of Outlook is about the courage and willingness to speak up and show yourself. And it is not about if you are familiar or have the ability to master that stage, it is about determination and courage. I feel like being in this competition is out of my comfort zone and that is exactly why I believe I have learned and grown.
At last, I just want to say a big thank you to everyone who has been there to support me. I would have done nothing without you. I owe you all my sincerest gratitude.
原初三(3)班 许央
从初一到初三,希望之星的舞台对于我并不陌生。自我展示,双锋对决(辩论),即兴演讲(现场问答),故事接龙。这几个“亘古不变” 的环节却次次带给参赛者新鲜感。“你怎样理解一带一路?”“你会同意你父母生二胎吗?为什么?”“有不明人士闯入你家中你会怎么办?”……很多日常生活中我们忽视的问题会在比赛中突然蹦出来,让我们措手不及。学会享受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让英语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大概就是“希望之星” 的真谛所在。
原初三(4)班 郑知轩
时隔三个月再回过头来看这场比赛,心中少了当初参与时的激动、兴奋,少了获奖后小小的骄傲与大大的满足,少了和亲爱的伙伴、老师共同出游的欣喜,留下更多的,是对自身英语水平更为清醒的认识与随之而来的想要前进的动力。
此番北京之行所给予我、令我感触更多的是大赛的氛围。从杭州市复赛到全国预选赛,一路走来,全国各地参赛选手的英语水平令我惊艳。而最为打动人的,是他们眼中对于英语赤诚的热情与爱——虽然或许并不是所有选手都像我们杭外人一样,有着得天独厚的良好的外语成长环境,可当身处比赛现场,所有同学——不仅仅是他们流利的语音与优美的语调,那英语思维激烈碰撞所产生的精彩火花更是让人连声叫好。
语言的世界是丰富而美好的。此类大赛的举办不仅为英语水平较高的同学提供了了互相切磋、交流的良好平台,更让所有英语爱好者们都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
我十分庆幸自己来到了杭外,这三年初中生涯里,英语的美妙与魅力总是能深深令我为之折服;也同样,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了这次参赛的机会,感谢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和同学们的加油鼓劲。英语的学习路上,我、我们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次比赛不仅将被我当作美好回忆珍藏,更会是我前进的指明灯,时刻提醒着我,要不断地发现、自省、进取,以求对英语这门语言能有属于自己的更深一步的见解,并能够有所展示。
原初三(3)班 关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