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网络•生活——记初三7班“网络文明”主题班会

学生活动 浏览次数:1642 发布时间:2011-11-29 01:52:24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晚期,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那时候,它还不是“电脑”,而仅仅被当做计算机使用;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当年的“电子计算机”却变成了如今的“电脑”,充分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

“所谓的‘双刃剑’的比喻,我们可已经是听得太多了。不如我们先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称嘛,是‘体验肢体语言的魅力’。”

主持人从班级中挑出了十多位同学,分为两组,第一组同学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顺次向另一位同学传达自己理解的一句古诗;第二组同学则是传达一句英文。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是《木兰辞》中的一句,可苦煞第一位男同学了。听到诗句,他当即大感无措,愣在原地。左思右想,迟疑地走到教室的窗边,用手指了指窗户,又将窗户开合几次,再将手作梳子状,在发间上下抚弄了几下;最后,以手指轻点眉心。

第二位同学看着他的表演,开始时满脸疑惑,到最后则是一脸豁然开朗。“原来如此!”——他的表情上满是自信——开始向第三位同学表演。

到了他这里,竟然只剩下了窗户的开合和梳头的动作,“贴花黄”不知何处去了;第三位同学迷茫地再重复一遍前人的动作,但更见“简约”,梳头的手势又有了几分变化,像是在挠头了。

如此接二连三,饶是最后一位同学语文功底深厚,仍有些摸不着头脑。因了之前的提示“是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他才吞吞吐吐地猜道:“嗯……我猜,是‘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一位一位同学纷纷说出了自己理解的诗句。“梳洗罢,独倚望江楼”、“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答案纷呈。倒也还算贴切了,至少是扣住了“梳头”这一形象。

轮到第一位同学,只见他满脸羞赧,说出了正确答案。人人栽倒:“‘贴花黄’呢?怎么只剩梳头了呀!”

主持人笑而不语,请上第二组同学。这组同学要传达的是一句英语,“This part of town is called Little Tokyo”。第一位同学一听,也是满脸惧色;再三思量,先是双手在面前挥动,只见对面的同学连连摇头,此路不通;咬咬牙,她将自己的刘海拨弄几番,成了古怪样式。

对面的同学半疑半惑地点点头,示意她懂一些了。于是转身,再来表演一次。

台下的同学笑得不亦乐乎——这到底是哪一句课文呀,这么逗?

最后的一位同学看完表演后,尚未思量,便脱口而出:“我知道了!——My name is Henry Goto.对吧?”

一一询问,每一位同学竟都是这样理解的。又是由第一位同学公布了答案,引得更剧烈的一阵大笑。GotoLittle Tokyo?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第一位同学想要表现出日本女人的发型,以此来提醒后人“Little Tokyo”的意思;而第二个同学则将第一位同学在脑袋上做的诸多功夫全都理解成了“狗头”,即Goto的发音。于是这么一来二去……

笑归笑了,待全班同学重又坐定,我们开始了思考。所谓“小游戏,大智慧”,肢体语言之所以在表达的过程中会出现诸多歧义,是它本身表达的单一所致;而互联网虽说是新时代的多媒体载体,可以用文字、声频、视频来传达信息,可与现实世界中面对面的交流,毕竟是由差距的;现在网上盛传“无图无真相”,但即便有了照片,那照片的真假又从何而辨呢?所谓“眼见为真”,不仅要“见”,更要在现实中“见”。亲眼看见了,听到了,才可谓“真”;互联网上一传十,十传百的众多言论、新闻,又怎知是否添加了人们各自的曲解呢?

我们如今坐在教室里,倒不是说要鼓励大家抵制网络,相反地,我们要学习如何真正地正确对待、使用它。对于网上的诸多新闻、言论,了解可,盲目跟从不可;思考可,较真深陷不可。

网络的安全也是大家一直以来讨论颇多的话题了。大千世界,美景多,陷阱也多。有许多同学不把个人信息泄露当成一回事,但是事实告诉我们,网络上的侵权、诽谤所产生的冲击力是巨大的。个人信息的泄露事小,被不法分子利用事大。另外,也希望同学们能够正确对待网络,不要自己去使用网络这样一个“一呼百应”的工具对身边的人进行“攻击”,不论善意与否。

网络是虚拟的,世界是现实的;网络有时会比现实精彩许多。但,我们之所以要从现实中创造虚拟,便是为了让人更好地理解现实的意义,更好地融入真实的世界。切记,不要在虚拟的世界中渐行渐远。

                                                      (初三7 许含秋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