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文英,“筑”梦雅典,模拟未来——记我校学生积极参加寒假全国高中生模拟联合国活动
学子风采 浏览次数:2429 发布时间:2016-09-27 09:25:07
● 南京汇文模联
2016年2月初,我校派出由鲁志远、黄煜尔、彭歆祺、鲁智元、何歆彦、郑当如、金莹明、王仲维八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汇文国际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本次会议由北京蔚蓝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南京米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邀请了从全国遴选的来自120所高中的700名代表来到南京参会。汇文模联从办会之初,始终以 “Hold the Future 把握未来”为口号,旨在推动模拟联合国活动的发展,加强全国各地高中生的交流,为广大高中生提供学习探究与提升自我的平台。此次会议在会场设置上,保留了传统的联合国大会、HSC、HRC等会场,还保留了汇文特色的中国系统,同时创新会场的设计也各具特色,从贴近学生身份的全球教育论坛,到极富历史感的布列斯特谈判。我校代表团在会场上各展风采,他们积极推动会议进程,出色的维护国家利益,向全国各地的代表展示了杭外人的思维和自信。其中,鲁志远同学被评为杰出代表;彭歆棋同学表现优异,荣获outstanding delegate;鲁智元、金莹明同学被评为为其会场的outstanding delegation。
参会感想:
今年是我到汇文的第二年,实话是因为汇文去年留给我的感觉实在太好了,今年才不假思索又回到这里。
意料之中却又意外地见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有的只是路过,然后先惊讶一下,接着就像家人一样很亲切地打招呼。是那种即使好久不见也像一直在身边的感觉。
再说今年的会场,很有幸加入了汇文的招牌会场hrc,主席团会下非常认真且nice地为代表们作指导,作为一个英文会场学术水平也不是一般的厉害。
很荣幸能认识很多水平很高的代表,开会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虽然今年没再见到凌晨四点的南京,也没有彻夜待在别人房间磋商,但长久告别英文会后再回归的感觉也还是很好。看到别人的奋斗希望能激励自己更加努力。
不管怎么说,承蒙时光不弃我们才会再相见,汇文啊好久不见,我们后会有期。
——高二(1) 黄煜尔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模联都给了我们一个增进与他人的感情,扩大眼界,锻炼能力,培养世界感的机会。我作为一个新人开始明白模联带给我们什么,为什么会有人喜欢模联,在这几天中收获很多,是自己走过的路上一处很美丽的风景,很高兴欣赏美景的时候有你们的陪伴。
——高一(6) 金莹明
(鲁志远同学所在会场合照)
全球教育论坛是我开过代表人数最多、角色最丰富的会场,同时也是最没有底的一次,所以这次能荣幸获奖实在是出乎意料。
会场的议题是全球的教育问题。全球!没错,全球!在当今这个就连经济实力都实在悬乎的世界,教育不平衡自然也是存在的。而教育按照类型可以分类为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专业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教育等等;按照关键词又可以分为教育机会、教育公平、教育投入、教育环境、教育监管、教育改革等。会议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讨论成了很大的问题。在代表们面红耳赤地讨论了差不多一个会期后才勉强讨论出较成型的会议方向。场内时不时有代表跑题偏题着急想要讨论自己这个角色比较擅长领域的问题也时常出现。
我的角色是瑞士德科集团董事长罗尔夫·都瑞。德科集团作为全球领先的从事员工安置的企业,主要负责提供正职人员招募与人力派遣的行政、工业及技术类员工的服务,向全球提供综合人才服务。因此,这个角色对教育人力资源上的分析可行改革途径比较擅长。同时,我也可以以个人对全球的教育问题提出建议以及解决方案。最终,会场通过了78份文件,总计约3.4万字。其中6份文件、约7300字是由我攥写的。当然这也不全是我一个人的想法,还是其他代表和我一起努力的成果。
三天半的会议,共七个会期,不得不说每位代表都尽了自己很大的努力。甚至废寝忘食到每天3点睡觉7点就得起来继续开始新一天的会议。
这场会不仅锻炼我的写作能力,同时也教会了我在面对全球问题上,个人或者说是企业的利益就是轻于鸿毛之物。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任何全球问题不只是政府该解决的问题,更阴沟由学生、企业、社会各界人士都应该出力共同解决。
杭外学子再一次用实力说话,在会场上展现了杭外人的大气、严谨、博学。感谢各位这5天的配合!
——高二(1) 鲁志远
第一次参加全国会,选择了一个不同于传统模联会场的投票场——国际奥委会(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来自西班牙、日本、土耳其三个国家的代表团将角逐2020年奥运会的主办资格。我申请到土耳其代表的席位,并且与来自不同学校的另外五个同伴一起努力,最后伊斯坦布尔在两轮投票中都获得了最高票,申奥成功。
结果完美,过程艰辛。这次会议暴露出了我的诸多不足,无论是在人际交往、学术水平、即兴演讲方面都还需要提高。但是紧张的会期也给予我快速进步的机会,改了又改的PPT、熬夜写出的文件、查找各方资料后整理出的改革措施,这些成果中都包含了我的点滴成长。
曾经在街头的寒风里等红灯的时候无限心酸地想过,既然现实中历史已无法改变,我为了一个遥远的陌生的国家而废寝忘食,全力以赴,究竟有何意义。但是后来我发现,对于这场会而言,过程即是全部意义。第一次对民主选举有了直观体验;第一次感受到“同理永远比同情有用”;第一次意识到拉票没有那么容易,强势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要放下身段尽量满足选民的要求和期望……
此次汇文之行,有成果,更有成长,这是最难忘的记忆、最宝贵的财富。
——剑桥高一D 鲁智元
(鲁智元同学所在会场合照)
● 珠海逐梦模联
今年寒假,我校派出了由六名同学前往珠海参加了由蓝波湾模拟联合国协会组织的逐梦两岸四地模拟联合国会议。我校同学潘俊杰、李敏杰和杨彧蔚分别在危机联动体系、主新闻中心以及美国国会三个会场表现出色,得到主席团成员认可,三人获得其所属会场奖项。同时我校的组织情况获得了大会秘书处的肯定。
5
首先对我个人而言,很荣幸能在这个寒假带领六名同学前往珠海参与逐梦两岸四地模拟联合国会议(ZHMUN2016W)。此次会议我作为媒体危机联动体系中安全理事会的美国代表参与了为期四天的推演和模拟。
再说到逐梦会议本身,本届大会秘书处诸多成员都同时参与了IMUNC学术团队的构建,作为中国最好的联动体系的构建者,自然在本次会议中保证了联动体系代表参会体验的学术性和稳定性。
本次我所参与的媒体联动会场不同于国内曾有过的任何形式联动体系,作为第一个没有C.O.R.E.主导的联动会议,本次会议的概念性值得极大的肯定。
作为一个联动体系的爱好者,无论是在第一次看到这个媒体主导联动的学术设计,还是在最终参会体验后,虽然由于部分媒体代表学术水平有限,使媒体主导程度有所降低。但不得不说,秘书长李骥先生和学术总监秦谦先生多年来积累的联动经验以及对媒体系统充分认知,使会议可以通过一种有序有效的方式以代表为主导推进,无疑这是一个发展前景广阔并且可能成为逐梦会议独有特色的学术设计。
最后再次感谢逐梦组织团队,学术团队和志愿者的无私奉献,以及各位代表对会议进程推动的努力,也许作为一个即将在八月初暂时告别模联的人不能答应各位再次相聚珠海,但真正有梦想的模联人是会在各个真正学术的会议上重逢的不是吗?
——潘俊杰
这次参加珠海“逐梦”两岸四地模拟联合国大会是我第二次参加模联会,也是第一次参加校外的模联会。而我本次参加的是香港立法会,我所代表的是建制派议员,经民联的刘皇发议员。香港立法会这场会相比于普通的模联会稍微有些特殊,代表的不是国家,而是个人,而且是现实中确实存在的香港立法会议员。不得不说,这首先为我的前期准备工作带来了一点麻烦,相比于国家的立场态度,一个议员的立场和态度更加难以寻找,尤其是在代表国家的过程中,并不需要涉及的对代表性格方面的模拟在香港立法会中却成了一个重头戏,要模拟的不只有个人的立场,甚至还有其本身在香港立法会中的表现和性格。
在参会的过程中,由于对于粤语和同声传译的适应性稍微有些差,以及对本身扮演议员的性格把握的也并不是很到位,所以并未很好的参与进会议讨论中,但在之后的会议上(也许和换了个同声传译也有关系)还是比较好的融入了会议中去的。
此次参加会议,扮演黄毓民议员的那位代表真的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她扮演出来的那种形象让我对香港立法会和财委会的无序性、混乱性和两派议员的对立性有了非常深的直接体验。
而这一次的参会经验,也让我对香港的一些社会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比如——这真的是我第一次知道,香港,这个号称世界上法律体系最完善的地方之一,直到现在还没有一套法律来保障劳动者的最低工作时间;也使我对香港社会的老龄化问题有了最直接的感触。
我想,模联不仅仅是一个锻炼我们领导能力、表达能力等等之类的能力的地方,并且事实上,我参加模联的初衷也并不在此,而是想要对这个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在各种政治、经济问题上所持的立场和态度有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对于我而言,仅仅两次的模联参会经历就已经让我比较深入的了解了非常多我曾经不曾了解过的知识,这对我而言实在是一个非常大的惊喜。所以,我真的非常期待下一次的会议。
——俞郑欣
● 上海雅典杯
今年寒假我校派出了全部由剑桥高中同学组成的17人大团前往上海参加雅典杯会议(本部同学由于正值期末考试无法参加)。我校代表经过学测,被分到了联合国大会第六委员会、世界海洋大会、国家元首等席位,并申请了国家顾问。面对复杂的海洋环境、资源利用和国际关系,我校代表们运筹帷幄,攀上学术高峰,由高二同学组成的代表团获得了“最佳代表团”荣誉。
参会感想:
这次我参加的是世界海洋大会,这是一个全新的议题,所以在议题创新度上是令人满意的。本次议题,我们会场主要讨论的是海上石油泄漏的事后处理和海洋环境修复和保护。我场的主席学术策划水平很高,这次他们把处理和控制危机的权利全部交予各位代表,虽然一开始我场由于是个全新的议题,秩序出现过混乱并且有代表偏离议题,但是在主席团的稍微提点和RCC反映控制团的督促之下,使得最终大会以非常高的效率圆满解决危机和议题。作为本场会议的丹麦代表,对于新能源方面我和北欧五国以及东盟和中国等达成一定的共识,尤其在第一个议题上做出一定的贡献。
对于基础设施的评价,进才中学作为一个举办许多届“雅典杯”的中学,在会场布置等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特别是那边的志愿者的工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说天天出现的必备环节“传纸条”,只要代表举手,马上就会出现志愿者勤快的剪影;还有就是顾问等领导人的进出,他们都登记在一张纸上,非常严格。因为他们,雅典园里秩序井然。
在会议开始的第一天出现的问题就是有些代表的胸牌没有及时拿到或是说名字打错了。虽然这位代表的进出造成了一定的麻烦,但是后勤工作真是相当的快,组委会在前一晚得到消息后就赶紧去店里印刷,所大部分的候补胸牌在第一天晚上就拿到了。其他参会工具都很到位,手袋的质量也很不错。
酒店的地理位置很好,附近有两个广场,所代表们的食宿非常方便。联洋广场里面有一家药店和小超市。会费根据以上情况个人感觉比较合理,路费因为每天早上要打车去学校,所以会相对比较贵,但这不是组委会的问题因为这个酒店已经是最近的一家了,只能怪上海出租车太贵。时间也非常适合,在寒假的早期也非常顺利地避开了各种旅游期和培训期,这一点非常满意。
通过雅典杯,我收获了不少知识和模联经验,虽然之前没有参加过校内会对于每天熬夜写文件不太适应,但是还是通过高强度、高效率和高学术水平的经历磨练了不少。感谢雅典杯为我的人生中留下有意义的一笔。
——汤宇辰
雅典杯规模大,会场条件好,志愿者和各位工作人员负责,开幕式和闭幕式也很精彩。第一次体验联动体系,感觉新颖,雅典日报,雅典早新闻,MPC记者的报道还有信息滚动条都能让我们很好地了解其他会场的信息和世界新闻。危机推得也更快。不过因为会前准备不充足,经验少加上GA6会场人数多+是法律委员会,感觉难度稍大,开会的时候经常感觉被虐。总的来说各方面都挺不错的,难忘的经历。
——丁天奕
(丁天奕同学所在会场合照)
这次雅典杯给我带来的最大的就是一种忙碌的快感,由于b线的时间线推的很快所以有很多危机要解决很多决策草案要写每天都要赶稿到很迟,但是真的是十分的开心能够和同学一起想方案、讨论。每次在ddl之前把文件交上去后大家都十分的释怀。该击掌的击掌,该吃夜宵的吃夜宵,大家都十分开心满足。这次会议对我本身来说就是一次锻炼,认识了很多不同地方不同性格的人,感觉十分充实。
——郁龑
参会之前学姐告诉我北极理事会的学术水平很高,完成学术测试时也体验到了北理严谨的学术水准,主席团提供的背景文件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了解了大量的与北极相关的知识。
作为一个热带国家——新加坡,我开始无法想象能够在这样的会场中发言。在查阅资料之后,我才知道新加坡在北极事务中的活跃度不亚于任何一个近北极地区国家,这给了我很多的思路,让我更好地参与了这场会。除了会上的发言,我也学会了在会议结束后与其他更多地磋商交流,一起签署文件,也让我认识了很多朋友。
愿日后能进一步参加更多有趣的模联!
——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