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声音的艺术——记初一(4)班班会
学生活动 浏览次数:1459 发布时间:2015-04-22 01:25:20
从开始上学起,老师就会教我们读课文。上语文课时,我们经常会一起朗读课文。但一提到朗诵,许多人可能认为读得响亮整齐就好了。而在我看来,朗诵是一门声音的艺术,它是用声音将文章中场景描绘出来,展示它的丰富多彩、变化万千。
在我班3月30日班会课上,我就朗诵这一语言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同学们进行了讨论交流。
我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朗诵,现在是浙江图书馆文澜朗诵团的成员。从前我以为朗诵时一门很高深的艺术,不是每个人都能把一篇文章表达的惟妙惟肖。然而当我参加了文澜朗诵团后,我发现朗诵是一门属于每个人的艺术。朗诵团的成员来自各行各业,大多不是专业从事播音主持行业的,但他们热爱朗诵。他们各具风格的朗诵,让观众们为之惊叹。于是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让朗诵走进我们的生活,为生活增光添彩。
俗话说,一切艺术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我们在朗诵一篇文章时,其实是在和作者、和听众进行交流,所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娓娓道来,以说话的方式来朗诵。
朗诵时还需要注意几个技巧,如重音、停连和画面感。
重音就是一句话中作者要强调的地方。我们通常会有习惯性重音,因为我们没有完全理解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意思,所以是错的。充分理解作者、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思,才能准确的在朗诵作品的过程中把握好重音。
停连就是停顿与连接,通俗说就是哪些时候该停,哪些句子又该连起来说。停连不等于标点符号,它也是要按照文章的意思来确定,准确的停连能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画面感则是在朗诵时使听众身临其境,用声音来“画画”。比如上行的声音代表小的、轻的、欢快的东西,下行的声音代表大的、重的、悲伤的东西。
不过在技巧之外,我想更重要的是朗诵时的真情实感。因为唯有情感能直接触及听众的心灵,技巧仅是辅助手段而已。在朗诵时,我们先要做到完全投入其中,忘记自己。
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因此,在选择朗诵的材料时,首先要能与文章产生共鸣,也就是要先感动自己。
其次学习朗诵的过程同样也离不开实践。大胆尝试,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练习不断的突破自己。同样,老师和同伴的交流和指导也能使你了解自己的长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这堂班会课就这样结束了。通过交流,我们都进一步理解了朗诵这种语言表达的艺术方式,大家更深地体会到了朗诵的魅力。
初一(4) 郎朗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