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外机器人 勇闯世界杯——媒体关注我校机器人世界杯获奖
学子风采 浏览次数:1551 发布时间:2014-12-06 07:36:25
● 浙江日报
杭外机器人勇闯世界杯
本报杭州4月10日讯
记者 石天星 通讯员 雷琳
刚刚回到杭州英特外国语学校的朱成敏老师,顾不上休息就开始整理那三天里参赛的经验——4月5日至7日,机器人青少年世界杯(Robot world cup Junior)中国赛区选拔赛在澳门举行,英特外国语学校的6名初一男生初次参赛,获得了太空机器人表演赛季军。
在我省所有参赛队伍中,取得最好成绩的是杭州外国语学校,杭外派出了12人组成的机器人搜救团队,拿到机器人搜救a项目的一等奖。
参赛前,英特外国语学校的6名小男生只训练了两个月,朱成敏与他们接触并不多。带队到澳门,他先和他们玩了一盘“三国杀”。“玩‘三国杀’最能看出他们的性格。”朱成敏说,有的学生会把他的意见听进去,想想之后尝试着运用,有的学生则只按自己的来,把他的话当耳旁风。他认为第一种学生比较靠谱。
6个男生分成了两组,第一组4人,第二组2人,得奖的是第一组,第二组的男生难受得哭起来了。“这次,你们经验很欠缺,完全靠场上应变。”朱成敏拍拍小男生的肩膀说:“成功可以教会你一些东西,失败可以教会你所有东西。”
比赛完之后,朱成敏开始带着学生们“复盘”,所谓“复盘”,就是老师依照考题来重新做一遍,学生观摩。“拿机器人爬坡来说,必须考虑到哪几点?机器人重心的位置、摩擦力多大、最短的路径怎样计算。”朱成敏不失时机地启发道,参加机器人大赛,锻炼的是科学、技术、物理、数学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时候,同学们都听得格外认真,好像一夜间长大了不少。
“我们都是在‘做中学’,自己动手搭建机器人,给机器人编写程序,机器人完不成规定的动作,我们就自己去查书,找原因,找方法。”杭外高一女生杨星仪说,她从小学四五年级就开始接触机器人了,但还是在准备参赛的这段时间里感觉进步最快,“一般自学一个模块的内容,就能解决好几个对应的问题。”
黄一宁是队里年纪最小的队员,这次他父亲也陪他一起去参加了比赛。“比赛完之后,我原以为只能得个二等奖了,爸爸安慰我说没关系,结果得了一等奖,我们都高兴得跳起来了。”黄一宁愉快地回忆着。
是啊,这场比赛本来就无关功利,你可以把它看做一场游戏,重要的是在过程中锻炼了能力。“这次比赛没有考机械臂,而比赛前我们花费了大量时间训练机械臂,这次比赛都没用到,它就是想考我们临场的发挥,是不是思维严谨,不容易出错。” 高一的宋海超通过这次比赛还总结出了很多做事的道理,他说,队员们想法不一致经常发生争执,不知不觉耗费了时间,一些程序因时间不够来不及编写。“我们懂得了必须相互谦让,做事情不能太急,如果想好了再做应该效率更高。”
● 杭州日报
机器人大赛杭外学生拿了大奖
本报讯(记者 王洁)日前,在澳门举行的2014年青少年机器人世界杯中国区选拔赛落下帷幕,杭州外国语学校获得“搜救A项目”一等奖,杭州英特外国语学校获得“太空机器人大赛”季军。这也是浙江青少年选手参与该项赛事取得的最好成绩。
昨天,记者在杭州外国语学校见到了参与本次比赛的12个队员。“这次比赛的任务,就是选手自主搭建机器人,再越过种种障碍,寻找到‘人质’,并将其带到‘安全’区域……”队长王嘉弘说,他现在读初三,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接触乐高机器人,即便实战经验丰富,但仍觉得这次比赛难度颇高。“比赛用地赛前就公布了,我们在学校模拟过多次,但真正到了比赛,发现组办方对场地进行了微调。”王嘉弘举了个例子,一般场地会有一些黑线,机器人会根据颜色传感按照黑线的路径前进,但到了比赛用地,黑线变成了银白色的线,一下打乱了大家的阵脚。
近几年来机器人大赛越来越被重视,一些国际大赛获奖证书甚至成为学生进入知名大学的敲门砖。“机器人做得好的团队,团队精神、合作能力和领导力都不会差,这些素质也是名校选生源最重视的。”本次机器人大赛的领队洪源老师说,他有位学生有机器人大赛获奖的经历,凭此成功申请了伯克利大学。
那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学机器人,这是理科生的专利吗?“其实研究机器人最重要还是兴趣。”洪老师说,当有兴趣你才勇于尝试,就拿穿越障碍物来说,就有十余种方法,并没有固定套路,如果你深入探索了,也许还有更好的方法。所以这和你读的是文科还是理科并无关联。
● 青年时报
机器人世界杯中国区选拔赛浙江学生捧回两个奖项
时报记者 陈丽丽
时报讯 4月3日-6日,在澳门举行的2014 Robo Cup Junior青少年机器人世界杯中国区选拔赛圆满落下帷幕,杭州英特外国语学校获得太空机器人大赛季军、杭州外国语学校获得搜救A项目一等奖。
Robo Cup Junior (Robocup青少年世界杯,简称RCJ)的参赛对象为19岁以下青少年,要求学生全程独立完成。自2006年8月起,中国组委会每年举办一次选拔赛,获得优胜的代表队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比赛。浙江开放国际教育是浙江赛区主办方。工作人员华老师介绍,本次比赛有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上千名选手参赛,大赛分足球、舞蹈、救援等项目,今年首次加入表演项目——太空搜救。
说到这次比赛,不少学生都觉得收获很大。英特外国语学校的初一学生夏凌豪,从四年级开始玩乐高机器人,对于比赛他有些遗憾:“比赛中有一次和搭档没有配合好,失败了,团队合作是第一的,下次比赛,一定会提前做好沟通。”
这些获奖选手,除了玩机器人很棒,其他方面也不赖。杭州外国语学校的初三学生王嘉弘就很典型。平时每天下午参加学校机器人活动不过瘾,中午还会“偷偷”跑出去玩。虽说这样很“调皮”,可书法、奥数等方面也都很厉害,在希望杯、走美杯比赛中都拿过一等奖,“奥数对应的只有解题方式,比较死板,我感觉‘玩’机器人比学奥数灵活得多了,比如要绕开一个障碍物,可以找各种方法,有时候还可以耍点‘小聪明’,很能训练现场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