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学习汉字,享受比赛——第10周国旗下讲话

国旗下讲话 浏览次数:1027 发布时间:2017-12-04 09:05:55

(演讲者:初三4 陆佳蕾 中央电视台首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全国总冠军)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年7月,我们初二的五个同学代表浙江省,参加了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连续晋级半决赛、决赛,最终取得优异成绩。

很多人都问我,你有想到自己会拿冠军吗,说实话赛前老师并没有给我们定这样的目标,她一直告诉我们的是:学习汉字,享受比赛。在比赛过程中,我们享受到的是学习的快乐,追求知识的快乐。

能参加这次比赛,获得冠军,我最想感谢的是杭外。

我觉得能来到杭外读书是我最幸福的事。小学时,我觉得杭外是个平凡人不能涉足的地方。现在想来是杭外这片沃土让每个平凡的人成为不平凡。比赛中,常有人质疑:外国语学校,总归是重外语而轻中文的。我告诉他们不是的,我就是个偏爱理科的人。刚进校我的语文成绩并不好,大概在班级中下游。初一时,我的语老师苏老师讲评作文时,鼓励我说:“陆佳蕾写作文,能勇于尝试各种类型。”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信心。阅读不好?作文不好?只要我慢慢积累,一天天坚持下去,日积跬步,也能至千里。我记词语比别人慢,但我会尝试记得更牢固一点,我看书比别人慢,我希望能领悟得更深刻些。

犹记得入校那年文化节上的话剧演出,《雷雨》,《荆轲刺秦》,学长学姐们身体力行告诉了我们,什么才是杭外人的学识,开学第一天老师就指点我如何读书,杭外浓郁的人文氛围读书氛围告诉我们什么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最喜欢坐在图书馆中,窗外的花纷纷扰扰,窗边的桌子染上一抹浅黄,同学三三两两凝神专注,身心都融在一片宁静中。就是这样的伊甸园,给了我们丰富的心灵和开阔的视野。

我想感谢杭外的老师们。

这次比赛,方校长、唐书记等学校领导都非常重视。还有李甫贵老师跑前跑后为我们安排央视摄制组的拍摄。屠美玲老师教给我们汉字的构字法、构词法,对我们记忆词汇帮助很大。复赛期间,倪江老师帮我们找古汉语的生僻字词,为加深记忆还给我们讲生僻字背后的故事。倪老师回杭州后,一直发短信关注着我们,叮嘱着我们注意每一个细节。倪老师因公务回校,换了许海萍老师到北京。许老师从杭州为我们带来两大包水果,在生活中悉心照顾我们。搜集资料中她还会特别细心地帮我们在专有名词、生僻字上一个个标出拼音。

从比赛准备到结束一直辅导和陪伴我们的是苏云生老师,苏老师为我们打点了大小事务,如场上的比赛准备,资料的搜集,场下的央视采访,与工作人员的联系,甚至细到服装发型。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们对比赛方向的准确把握。我们的资料与别的队比,并不多,但少而精。更让我触动的是,在我为自己的低效率学习而烦躁不堪时,苏老师就会开导我。她告诉我:要敢于舍弃,有舍才有得。当我们在赛场上书写时,我们很从容,因为背后有杭外老师们坚强的后盾。

我还想感谢我的同伴们。

我的小伙伴们,每个人都极具个性。于加敏,我的室友,一直陪伴着我的人。我们并不来自一个班级,却成为了好友。她照顾我,陪伴我,帮助我做到那些我所认为的“不可能”。赵杉佳雯,我们队伍中最活泼可爱的女同学。她会给我们艰辛的备战带来很多快乐,她还会用字典中最难的词语考倒我们,让我们认识到还有复习的漏洞。钟天逸,他知识面很广,无论多难的科学术语都可以请教他,再冷门的知识他都能说出一二,在给我们压力的同时,也带给我们向他追赶的动力。

大师刘浥尘,我们队伍的领导者,复赛他一对二,半决赛一对五,最后带领我们团队全部晋级决赛。可以说,我们的成功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他看书很杂,几乎什么领域都有涉猎。他一遍又一遍地抄写着那些我们不重视的词语,他会把每个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他面对绝境淡然自若,只要他还在场上,我们就有了主心骨。半决赛只剩刘浥尘一人时,我们喊的口号是:我们和你在一起,战斗到底。不管谁赢,都是我们团队赢,都是杭外赢。

最后我想感谢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如果没有这场比赛,我不知道汉字对于那个8岁前从未见过汉字的西藏选手来说是多么神奇;如果没有这场比赛,我不会认识全国那么多的学霸考神;如果没有这场比赛,我不会去思考汉字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意味着什么。短短二十天,我经历的那些人,那些事,让我学会了我原来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明白的东西。我看到了来自全国的160位选手身上学习的热情,我知道了汉字并不仅仅是工具,它也有自己鲜活的形象和意义,我懂得了学习中国文字、弘扬民族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比赛已经结束,但追求知识的路途是永无止境的,我们会继续努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