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学生在全国初中数学联赛中取得佳绩
学子风采 浏览次数:1137 发布时间:2014-02-16 05:24:33
在2013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中,我校同学以扎实的基础、灵活的思维、刻苦的钻研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在此,对获奖同学表示祝贺,向尽心参与竞赛辅导工作的老师表示感谢!
(初中数学组 供稿)
初三组
全国一等奖 竺仕鹏、支业繁
全国二等奖 蔡园田、傅雨佳、林川、张斌、周逸卓
全国三等奖 舒蕾、王晨跃、张崴城
省一等奖 马俊、邵烨
省二等奖 金曜杰
省三等奖 高扬然、詹研、杨青山
初二组
全国一等奖 洪卓、张意彬、屈波
全国二等奖 陈之昊、杨彦、周志超
全国三等奖 郑思妍、于赟皓、姚希翰
初一组
全国二等奖 徐舒航
附:学生感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三(1)班 竺仕鹏
相信同学们都有同感,如果你对一样事物感兴趣了,就会不怕辛苦,甚至废寝忘食。其实对学习数学,我有时真的有一种和玩游戏一样的快感。当一道一直纠结的数学题被我攻破的时候,那种愉悦感不亚于游戏过关,而且会让我不自觉的想着去学新的知识点。所以我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最重要的还是兴趣,我们首先必须要对要学习、钻研的东西产生兴趣,我们才有可能有意愿去学好它。
参加各种竞赛,或许并不是大家都喜欢或欣赏的一种方式。但由于自己一直以来对数学的兴趣,也出于想证明一下自己初中数学的能力,同时也让自己能保持对竞赛的一种感觉,我总时不时地会报名参加一些数学竞赛。虽然,结果并不每次如我所愿,但却更催我奋进。因为兴趣使我执着而愿意付出努力。
大家或许会觉得,数学好的同学,一定是课外作业做多了。虽然,课外加工也重要。但是,在学习的路上,我们应该做到的第一点就是从课堂上打好基础,跟着老师思路认真听讲,有不懂的及时问(这是重点)。只有你把课堂的知识先消化了,才有能力和精力去学习课外的数学。在这里,有一点我真的很想和大家分享,那就是对老师的兴趣。从小,经常听到爸妈的同学或同事在聊天时常提起自己儿女对某某老师很不喜欢,纠结该怎么办,妈妈总会说“你们千万别在孩子面前说老师不好。”事后,爸妈也会和我讨论,也引导我“必须从内心去喜欢一位老师,这样你才会静下心来去认真听老师讲课。每位老师都会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你要学会去快速适应,而不是抱怨。”这也不断影响着我,让我怀着一种愉快的心情饶有兴致地听我们杭外优秀老师们的精彩讲课。
在接受课堂教学内容后,做适量的习题是必要的。很多人可能有这样的感觉,某一知识块,看完一遍概述发现都能看懂,但是要去解决问题,却一点感觉都没有,这充分说明了学好数学,一定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某些对数学兴趣浓厚的同学,就可以加大我们的提前量了,可以用课余时间预习下个学期,高一个学年甚至更深的知识。而在预习的过程中,有两点需要注意:系统性与提前量的大小。系统性就是指我们在预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有顺序的学过去,要避免知识盲点的产生,否则后果很严重。提前量的大小是指我们预习的速度与质量,不能一味的求速度,囫囵吞枣地就过去了,这样效果会很差,日后回头看发现前功尽弃全部忘了;也不能刷得太深,有些题境界不到是实在做不出来的,不要在它们上面纠结太久。
以上是我的一点学习体会,作为杭外学生的我们,应该抓住杭外这一宝贵资源,我们有优秀的老师可以请教指导,有良好的氛围可以同学间相互讨论,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钻研。相信在杭外的大家庭中,一定能够涌现出更多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同学。
严谨笃学,细水长流
初三(3)班 支业繁
在我看来,数学是一门十分细腻的学科。解方程的时候,判别式大于零吗?二次项系数是零吗?解几何题的时候,这个角是钝角会怎么样呢?它在第三象限也可以吗?一切的情况我们都懂,但是否每次都能想到?为此,我觉得做代数题的时候,一定要把解题过程写得规范整齐,体现出数学的对称美和顺序美,方程的根由小到大排,代数式写成降幂,这样才可以更严谨地审视自己的过程,不容易有纰漏,几何题则不能过分相信图形,要像钻牛角尖一样寻找每一种情况。当然做完题目的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数学是一门方法的学科。如果大脑特别发达的人,看到一道题,能想出没有学过的方法来解答。但大多数时候,不会做一道题,是因为解题的方法没有学过。解题方法只能靠积累,通过理解和运用使自己的掌握不断深化。同时也不能满足于标准答案,要思考一题多解,往往,还有一个很有趣的解法叫解法二。
我做的题目不能算很多,但每做一题都一定搞懂。数学竞赛很残酷,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