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陈立杰同学成功入选国际信息学奥赛国家代表队
学子风采 浏览次数:2147 发布时间:2014-02-16 05:23:21
(左起):
全国信息学竞赛委员会名誉主席,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文虎
北京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竞赛委员会委员 李文新教授
杭州外国语学校 陈立杰同学
全国信息学竞赛科学委员会主席、国家队总教练、清华大学 王宏教授
在4月10日刚刚结束的第25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队选拔赛中,我校高三年级陈立杰同学凭借绝对的实力,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如愿入选中国国家代表队。这是我校信息学竞赛的历史最好成绩。
在此次选拔赛之前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中,陈立杰一直保持着非常良好的状态,发挥出了正常水平,多次获得各项阶段选拔比赛的第一名,平时作业完成得非常认真,都是满分。
在最关键的第三阶段的两轮测试中,第一试的题目较难,陈立杰凭借全面的综合实力,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为第二试的比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第二试中,陈立杰保持平稳的心态,再次取得了第1名的成绩,顺利进入最后的英语面试环节。凭借流利的英语口语,以及灵活机智的答辩,陈立杰得到在场评委、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肯定,最终如愿进入国家队。
值得一提的是,在答辩过程中,清华大学的王宏教授给陈立杰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国际上实力比较强的选手有谁?陈立杰思考了一会,回答是他自己,全场的掌声持久不息,这是他自信和实力的最好体现。王教授也给陈立杰很大的鼓励,希望他能够在接下来的信息学国际奥林匹克竞赛(IOI2013)中问鼎冠军,为国争光。
陈立杰同学是我校培养的素质全面、特长鲜明的优秀学生代表,他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是我校多年来推进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发展的又一硕果,同时也凝聚了全校师生坚持不懈、辛勤努力的汗水。
信息学系列比赛是一项非常复杂、十分考验选手毅力和锻炼选手能力的竞赛。只有刻苦钻研,坚持到底,历经多次磨练,才能获得成功。在过去的3年多时间里,陈立杰经历了很多考验和比赛,才最终取得今天的成绩,希望他努力拼搏,再接再厉,力争于2013年7月在澳大利亚举办的第25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再创佳绩!(万春彬 供稿)
注:相关信息学系列比赛简单介绍
NOIP (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 in Provinces)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一般每年9月份举行联赛初赛,11月份举行联赛复赛
NOI (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 )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全国赛 (冬令营)
IOI (Inter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
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CTSC (Chinese Team Selection Contest)
IOI中国代表队选拔赛暨全国信息学精英赛
CTSC大赛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所高校轮流承办,每年举办一次,用于选拔参加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IOI)的中国队队员。参加IOI选拔赛的选手是从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一等奖选手中选拔的,最终选取其中4名优秀者参加IOI比赛。
APIO(Asia-Pacific Informatics Olympiad, APIO)
APIO亚洲与太平洋地区信息学奥林匹克(Asia-Pacific Informatics Olympiad, APIO),是一个面向亚太地区在校中学生的信息学科竞赛。旨在给青少年提供更多的赛事机会,推动亚太地区的信息学奥林匹克的发展。该竞赛性质为区域性的网上准同步赛,每年五月的第一或第二个星期六举办。
APIO中国赛区的比赛由中国计算机学会组织举办,比赛形式和获奖比例参照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
参赛方式:选手们需在本国组织的分赛区参加比赛,并由选手本人或参赛团组织将源代码上传至主办国。其中成绩排在前六名的选手,将作为该参赛团的代表选手参与国际评奖,其余选手可参与国内赛区评奖。
比赛形式:赛程五个小时,期间需解答三道试题,相当于IOI两试中的一试。
题目难易程度类似IOI,但测试数据的条件比IOI略为宽松(即测试数据不像IOI那样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