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树静风止 子养亲在——记高一(3)班会

学生活动 浏览次数:1817 发布时间:2013-04-08 09:33:08

3岁,他去上幼儿园了,看着他小小的坚强的背影,心中又喜悦又有点小小的心酸。离别了一整天,孩子看到你高兴地奔跑过来,扑在你的怀里。跟你说:妈妈,我想你了。那一刻,抱着孩子就像抱着了整个世界。

6岁,他上小学了,孩子终于走进校门,这是多么值得纪念的事情,孩子的人生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却没想到,这也是孩子离开我们的第一步。他已经对与你分开一天习以为常了,而且他喜欢每天去学校,这是他更喜欢的生活。甚至,他有时还会说:妈妈,在家好无聊,没有小朋友和我玩。

12岁,他上初中了,甚至有的开始上寄宿学校,一个月或者几个月回一次家,见上一次面。他们开始不再依赖你,甚至,他们喜欢和你对着干。你想帮他们做点事情,他们说:妈妈,我自己来吧。突然觉得这句话让我们觉得好失落,孩子是不是不再需要我们了?

18岁,他离开你去上大学,一年回来两次。回来的好,几天前,家里的冰箱就装不下了,为他准备了各种各样他喜欢吃的东西。可是一回来打个照面,他就忙着和同学朋友聚会去了。从此,你最怕听到的一句话是:妈妈,我不回家吃饭了,你们自己吃吧。

大学毕业后,孩子留在了远方工作,一年也难得回来一次了。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几天就走了。你最盼望的就是孩子的电话,希望,孩子对你说一声:妈妈,我很好,你保重身体。这样就足够了。

孩子结婚了,回家的时间有一半匀给了你的亲家,孩子回来的更少了。你已经习惯就老两口在家了,但是,你最希望听到孩子对你说:妈妈,今年过年我回家过啊!当孩子又有了他们自己的孩子,你已经不再是他们的家庭成员了,他们的一家三口里,已经不包括你们了。

而我们也慢慢的习惯了这样的日子。只是习惯在闲来无事的时候,经常翻翻相册,看看我们自己的一家三口,无论孩子身在何方,他却永远是我们家庭中无可取代的一员。

……

周一下午,阳光正好,高一三班教室中,一位身兼母亲和女儿两个角色于一身的女子缓缓读出以上的文字,不知何时已然泪流,满座寂然,间有呜咽声。

也许你认为以上文字中的经历与你毫不相关,我们太多愁善感,可是若有一天望着父母背影,惊觉佝偻;若有一天瞥见父母的发线染上灰白,有岁月痕迹;若有一天慌忙接住自父母手中掉落的水杯,他们讪讪地笑;若有一天发现父母床头多了许多瓶瓶罐罐,胶囊药丸;若有一天他们只能颤颤地扶着墙踽踽行去,咳嗽连连……恐怕你也会转过头去咬紧嘴唇。

圣经里说:“儿女是耶和华的产业。”父母只是代为抚养。儿女总会长大,总会离开,有他们自己的家庭。只是父母们不曾想过,原来,拥有他们的日子,其实是那么少。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细想来确实如此,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不过一二十年:早期,你们互相包容彼此的性格脾气互相忍让,做出让步做出妥协,柴米油盐,嬉笑怒骂,也许磕磕绊绊也许热热闹闹;你们在成长,叛逆任性让你们疏离,你们争吵多多,流泪口角似乎成了常态,但夜里被掖起的被角默默叙说着他们无言的爱;后来啊,你们长大了,离开了他们,有了自己的家和儿女,过年也不一定回去一趟,可父母总是固执地打电话来一遍又一遍询问归期,直到零点钟声响起依然守在门前只为接下你的行李……这就是你们互相拥有的短短时年,站在人生路尽头回顾,也许你们以一笑答之,可眼下,太多人不知珍惜。

柴米油盐酱醋茶,一点一滴都是父母的爱在抽芽,望天下儿女惜之念之回报之,“让我们成功的速度快于父母老去的速度”,愿天下家庭一派“子养亲在”温情景象。

                                (高一3 骆璐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