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韧于方圆——记高一3班班会课
学生活动 浏览次数:1746 发布时间:2012-12-12 09:29:18
本周一,高一3班在微格教室进行了主题为“取韧于方圆”的年级展示班会。经过前期精心的策划以及主持人认真的准备,同学们在愉悦的氛围中了解了规则,对正确对待规则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在班会开始前,主持人先组织了一场小竞答,通过击鼓传花让同学们了解到不同国家形形色色稀奇古怪的规则。这些法规看上去毫无逻辑,有的甚至滑稽可笑,但让同学们也在笑声中感受到规则的强制性,将他们引入了“规则”的世界。
第二部分是一场小型的辩论赛,针对当下一个与高中生息息相关而又极具争议的话题“高考迟到(已超过15分钟)应该将考生拒之门外还是准许他参加考试”展开了讨论。在正反双方两位同学的立场陈述的提示下,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争论。正方同学作为“正义”的一方坚持规则的实施,在思及作弊的可能性、中国30多年的实践以及高考的重要性之后,肯定了高考迟到拒之门外的这一观点。而反方同学也进行了有力的回击,紧紧抓住了“人性化”处理这一论据,提出了一些折中或比较柔和的方案来解决现存的问题。这一场辩论是成功的,许多同学在有纪律的组织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在不断的对错博弈与思辨中到了规则与人性化的矛盾。社会需要规则,规则的制定正是希望人们作为整体能达成共识形成积极的生活环境,但在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中许多个体还是受到强硬规则的阻碍和困扰。寻找规则与人性化最佳的一个平衡点,是规则制定者亘古不变的道路。
在紧张的辩论之后,班会进入了较为轻松的情景剧环节,通过“少年Z”的日记叙述逼真地重现生活点滴,将规则融入到生活之中,也通过“少年Z”对规则认识的转变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活的课。男孩子留长发、在墙上写字、在公交车上抢座喧哗这些都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而在之前同学们也知道这些都不是良好公民道德的行为,但通过之前辩论中的思考,同学们发现普通的事件崭新的立意:从某些角度而言,作为独立的人,我们有权利去保持自己独特的部分,但人作为一种群居动物,必定又要考虑对周边人和整个社会的影响。在这个环节中,坐在观看席上的同学也加入了讨论。
班主任周蕾丽老师在班会的最后做了一个简短的总结,引名校哈佛一个真实的事例告诉了同学们规则在这个社会的重要性,提出讨论规则是规范自我、辨别是非、树立原则的过程。学生处副主任朱伟杰老师的发言升华班会立意,指出了规则的个体性与整体性。同时,年级组长袁苏珍老师和高一年级各班同学代表也一起参与了此次班会,谈论了自己对规则的认识,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高一3班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