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高二9班开展“我们理科生”主题班会

学生活动 浏览次数:3601 发布时间:2012-12-05 08:44:25

本周一,高二9班“我们理科生”主题班会在微格教室进行,本次活动旨在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理科生,理科生除了要掌握自然科学知识,更需要人文素养。同学们纷纷热情参与本次班会,从前期的准备策划,到班会过程的表演讨论。

班会开始,主持人首先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对“理科生”的认识。说到理科生,大家用“理性”、“有逻辑”、“计算能力强”这样的词来描述自己对理科生最直观的印象。理论是所有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理科生的立足之本。只有拥有了强大的理论知识做支撑,理科生才能被称之为“理科生”。理性和逻辑则是我们学习理论知识,探究科学真理的方法和途径。马克吐温这样说,理性时常纠正感情的过于匆促的判断。在看了“披萨的几何学分析”这个小故事后,都体会到生活中保持理性头脑的必要。所以我们需要的是用理性的头脑认识世界。逻辑在我们理科生的学习过程过无处不在。事实上离开了题海,逻辑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的用处。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的事都隐藏在看似平常的表面之下。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得眼睛。当然了,我们还必须拥有一个能推理分析的逻辑头脑,才能得到这些隐藏在细节之下的美的真谛。

理论、理性和逻辑真的足够了吗?在观看了由三位“科学家”演绎的情景剧和《生活大爆炸》中的片段之后,同学们都发现,那些拥有强大的理论知识,够理性,有逻辑的“理科生”们,有时似乎有些不通情理,甚至是荒谬。在讨论环节中,同学们畅所欲言,有同学认为在这两个情景中,“理科生”们都过分专注于理性,而缺少了必要的感性,只懂得理论,不联系实际。有同学说他们忽略了人与人、人与客观世界的联系。有同学说他们是人文素养的缺失。

由此便引出了本节主题班会的重点内容,讨论理科生与人文的关系。在看了普林斯顿大学生理学教授罗伯特·鲁特-伯恩的研究,和爱因斯坦、普朗克、卡罗尔这些文理皆有很高造诣的科学家的故事我们不难发现文理其实是互通的,历史,音乐,美术等很有可能为理科生铺开另一条崭新又独特的研究路线,人文素养可塑造理科生完备的心灵,让理科生在研究时投入,在困惑时懂得解脱而为进一步研究做准备,在绝望时学会坚持等等。

随后主持人又给大家展示了“瘦肉精”和富士康的事例后,总结出如果丢失了与人类精神的联系,忽视人文关怀和人的内在品质,科学就丢掉了奠基和灵魂所在。所以人文至于理科生,是有其理论、理性和逻辑都不可替代的作用的。人文素养能够启迪人的智慧、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精神、激扬人的意志、规范人的行为,以及维护人的健康、确保社会稳定、协调人际关系等。

通过游戏环节,“人文知识大普查”,大家都认识到了自己人文知识相对缺乏的状况,决定立即行动起来,讨论如何提高自己人文素养,比如多看书,多交流,多参加各类活动等,学做一个继承传统精华的现代人、践行公民道德的知识人、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

班会最后,班主任赵老师以个人经历告诉同学们理科生需要有文学素养,以及如何做一个文理兼备的人才。

本次班会还邀请了学生处章晓红主任和朱伟杰副主任,年级组长傅燕君,以及高二年级各班的代表一起来参与。老师还为本次班会做了精彩点评,并表扬了同学们的认真态度、参与热情,同时提出了一些宝贵建议。

(高二9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