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六十年的历史,杭外向我们诉说——第5周国旗下讲话

国旗下讲话 浏览次数:147 发布时间:2024-09-23 14:24:55

演讲人介绍:孔黎娜,初中语文教研组长,杭外校志主编。

 

去年的9月21日,我们接到了编纂校史的工作任务。在6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采用编年体的形式,梳理编写1964年建校至今,杭外的制度沿革、校址变迁、体制调整、理念变革、课程变化及实施、重大活动与荣誉等等一系列的材料。

刚刚接受这项工作时,我们都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工作量且不言,杭外几经搬迁,六十年的脉络条缕,事实从何获取,细节从何考证,图像种种难道要变魔术般变化得来?看到我们面露难色,王书记笑着说,事在人为嘛,最难的那部分我已经做出来了。他于是娓娓说起如何走访几位老前辈了解杭外创办的故事。讲完后,他深深叹口气说,可惜当时拳拳之心把杭外办起来的老先生们已经过世,我们的工作还是做得太晚了。

的确,我们的工作还是做得太晚了。校史是杭外流淌于时间上的印迹,是海弗拉斯文化渐渐合流代代传承的历程,是我们之所以为我们的缘由,是凝聚所有杭外人心之所向的自豪与归属。更何况寻源之难,如何难得过创业的筚路蓝缕?

于是,在3号楼最角落的一个小办公室里,一台电脑,几张桌子,我们开始了断续为期一年的编辑工作。编写校史有头尾两难。源头上的难,难在考证。尤其90年代以前,计算机还未普及,能够保存下来的只有纸质材料;再加上数次校园搬迁,部分材料散佚难寻,知情者也寥寥。近些年的难,难在庞杂。保存于校网、存档网盘、各个部门电脑里的海量信息,需要我们浪里淘沙,去芜存菁;留什么,删什么,往往让人思虑再三,难以定夺。所幸我们有诸多工作作风认真细致的同事们:杨文玫老师在前期做了大量实物资料检视与归档工作;40周年校庆时,周杭尔老师对杭外1964-2004的历史有过一次耙梳和整理,留下了珍贵的文字材料;杭外的老同事们保留了数千张扩印相片,整整齐齐地放满了相册。以上点点滴滴,为校史编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一页页泛黄发脆的纸页上,在一行行工整端正的手写资料里,在一张张荣誉奖状和喜报文件中,在一帧帧旧照上老杭外人的面容里,杭外的形象、气质、精神、品格,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在时代的潮涌中,杭外始终胸怀为国育人的使命与责任,气象开阔又严谨务实,意气风发又雍容有度,坚韧有力又柔和可亲。1997年,杭外确立校训“为祖国而学习,为未来做准备”,要求杭外人在少年时就要有匹夫有责的担当与拥抱未来的胸怀;2005年,杭外弘扬“宽容大气,严谨笃学”的校风,提醒杭外人在仰望星辰胸怀世界的同时,也要正身而立潜心向学;2023年,杭外致力于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可选择的课程体系,实现育人模式的多样化、特色化和优质化,希望每一个杭外人在六年的学习中能够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实现自我。

斗室浮尘中,我们常常看到杭外如艨艟巨舰,从浙江潮头行驶而来。时而春水潮平,“风正一帆悬”,自在行走中流;时而波翻潮涨,“石险人兢慎”,却仍劈波斩浪;而今长风有时,更显现“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气魄与决心。也是在这样的航行中,杭外给予她每一个孩子长达一生的精神滋养,拥有审时研判之独立精神,严谨笃志之学习品格,并深知追求生活意义、实现个体价值、获得终身幸福的人生密码。我们为这样的杭外深深感动,也油然而生身为杭外人的幸福与自豪。

是的,作为一个杭外人,我们是有理由自豪的。1984年,杭外就拥有了自己的外籍教师。80年代,邵峥同学和徐向阳同学就获得了浙江省文科外语类高考状元。1996年,杭外拥有了自己的电脑机房。1992年,杭外学子包揽了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竞赛的一等奖。2000年,杭外首创自主创新实验班。2003年,张颖心同学勇夺全省理科状元。2005年和2006年,姜卉同学和赵新侃同学连续两年摘取了杭州市文科状元桂冠。2009年,杭外启动国内首个校本英语课标研究项目。同年6月,唐聿劼同学和洪沁同学再次荣获浙江省理科状元和杭州市文科状元。2013年,杭外代表队参加首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全国总决赛,陆佳蕾同学获得全国总冠军时,李岚清总理发来贺信,“外国语学校不仅能教好学生外语,同时也能教好汉语,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这些经验值得其他学校借鉴”。2024年,杭外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这是杭外闪闪发光的历史。曾经,别着杭外校徽的孩子,是杭州市民眼中的天之骄子;曾经,隐居在小和山的杭外,是杭州中学教育的世外桃源,是云端的象牙塔。这是我们的杭外,是我的杭外,也是你们的杭外,你的杭外。校史编写到2024年6月30日,留下的是一个省略号。这个省略号里的光辉与荣耀,要靠今天的每一个杭外人去填写。所以,2024年10月6日,请饱含深情地对杭外祝福一句“生日快乐”,也请庄严郑重地对杭外承诺一句“杭外的未来,看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