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阅读:从生活方式,到生命经纬——第9周国旗下讲话

国旗下讲话 浏览次数:270 发布时间:2024-04-23 13:30:42

演讲人介绍:高三6班贾雨涵。任杭州市文学学会青委会理事,杭州高中文学联盟联合创始人,2024《杭州高中文学》杂志总主编。曾获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总分第一。获2024国际哲学奥林匹克全国前六甲,两届复旦大学哲学夏校优秀论文一等奖。ITPS国际青少年哲学峰会联合创始人,2024全国中学生哲学大会秘书长。2024全国中学生人文艺术展主策展人,中学生艺术评论项目A Thousand Hills联合创始人。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大预班的贾雨涵。

上一次做国旗下讲话,还是在2021年10月。而三年后的今天,临近毕业,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再次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对读书新的体会——那就是,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更应该是一种生命之间的经纬。它既联结着我们自己的生活,也使我们和他人相连。

首先,我想分享这个观点: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上周,在一场书店沙龙上,我有幸拜访了我最爱的女诗人包慧怡。有位学生问她说,老师,是什么让你下定决心,克服那么多阻力成为一个学者,一辈子读书写作呢?包老师的回答是:当(读书和思考)真正成为了你生活的纽带,当你感受到这种命运,你就有了勇气。这句话很令人动容,它也是我一直以来所相信的。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它的真谛就是去思考。因为阅读给了我们勇气,去过一种清醒的、反思的生活,把思考作为生活中最低限度的纽带,去质疑外物和反思你自己,用思考去直面这个繁华世界中的丝竹乱耳、案牍劳形,最后直面你的个人历史和未来,去回答我是谁和我即将成为什么。这的确是一种苦修,就像我的偶像姜宇辉老师所说,思考的本质就是suffer,它让人拨去层层幻梦直面这个世界的阴影。然而惟有通过思考我们才能活得真切,遵循自己内心的目光,把握住身边那些最切实可感的事。引用西蒙娜薇依的诗句,我们读书“绝非一件值得炫耀的事,它首先是痛苦和重负”。

        但是读书并不仅仅是艰苦的,它同样令人幸福。读书也不仅仅是孤独的,它的终极使命就是连接人和人,成为生命之间的经纬。我们读书,不正是为了改变世界吗?从歌德到纪德,从苏轼到叶嘉莹,历史上许多伟大的写作者,他们曾经也是一座孤岛,奋力用阅读去抵挡外部世界的风雨,为自己搭建一座密不透风的心灵堡垒。但是当孤独的思考带来了交流和共鸣,当灵魂真正通过阅读共振,我们就会看见:真正的书是用自己的生命去书写的,是走向他人的,是和这个世界相通的。也正是因此,我们才创立了《杭州高中文学》杂志,作为杭州影响力最大的中学生杂志,它让许多爱写作的中学生找到了知音。也正是因此,我们接手了今年的中学生哲学大会,它促成了数百位热爱思考的中学生去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论文和演讲,为中学生和青年学者之间搭建了思想之桥。也正是因此,我们创办了今年的全国中学生人文艺术展,鼓励中学生们探索文学和艺术之间的边界,把用摄影去表现诗歌,用绘画去讲述小说,让爱智慧和向往美的灵魂彼此相遇。这一切都始自读书,但它们从未停留于阅读。读书日庆祝的还包括背后的思考、交流、写作、创造,它们交织在一起,汇入生命的河流。

最后,我想用福柯的传记作者评价巴黎高师的一段文字,来表达我对阅读的敬意。读书这件事,仿佛“很多人汇集在一处,但正是为了过上一种独特而又充满激情的个体生活”。读书是孤独的,也是和全人类灵魂共振的。读书是沉重的,但也会同时带来最真切持久的幸福。读书可以是沉静内省的,但也可以发生在一次次的交流和对话中,可以发生在课堂上、社团里、诗歌角、杂志上、展览里.....可以发生在杭外这片文化沃土上的每一个角落。我们,作为一个个普通读者,在这许多珍贵的瞬间里寻找一个“世界之外的词语”,来勾勒我们自己的生命。

下个月,《杭州高中文学》杂志将在杭州的十一所学校正式发布,其中除了杭外同学的创作,也集结了全市中学生的优秀作品。五月中旬,我们也将推出一场杭州中学生自己策划、自己创作的艺术展。杂志和展览的征稿截止到下周,欢迎同学们关注年级展板,向我们投稿。

明天是世界读书日,但思考的旅程可以发生在每一天。书海无涯,开卷有益。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