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我校师生参加深圳先锋中学生圆桌论坛

学子风采 浏览次数:2472 发布时间:2012-09-21 09:19:22

5月中旬,我校2位同学参加了由深圳中学举办的先锋中学生圆桌论坛。本次圆桌会议旨在探索先锋青年在社会进步中的角色和作用,希望通过论坛来探寻先锋中学生的未来价值观、精神追求和社会定位。我校王佳晟和吴承凯同学积极参加各项会议议程,认真参与分组讨论,王佳晟同学还作为闭幕式嘉宾做了主旨发言。

深圳中学的圆桌论坛,汇集了全球近50所著名高中的优秀学生代表,我校作为浙江省唯一一所被邀请的学校参加了本次圆桌论坛,论坛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各校际学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通过相互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为青年的成长发展共同探索和一起思考。

 

深圳印象和我的先锋之行

By 王佳晟

吃过午饭我们仨就前往深圳外国语学校了。18号的深圳是一个大雨天,我们打的去偏远的靠山的深外。深外和杭外很像,深外有专门的高考班和AP班。好不容易打的从市中心到了郊区,穿过了一个很神奇的长长的隧道,我们来到了深外。因为有深外宣同学的带路,我们马上找到了深外团委书记林老师的办公室。林书记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说话口音浓重,胖胖的面带笑容,看起来非常憨厚可掬。后来从和深外的同学们的对话中也可以感受到林书记平时非常平易近人,老师和学生间的关系和我们杭外的情况差不多。

周老师在和林书记聊天的过程中,我和深外的宣同学去找了学生会和社团组织的成员,并和他们进行了交流。深外的社团有50多个,其中最最受欢迎的,除了处于垄断地位的模拟联合国(MUN怕是每个学校的垄断社团吧),是街舞社和魔术社。我们去的前一天深外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十佳歌手比赛。楼下中央的一堵大墙都被一张紫底的打印着“决赛”字样的海报覆盖,极显霸气。我是带着传播杭外魁地奇的使命前往的,于是就找到了学生社团部的负责人之一讨论了深外社团文化和魁地奇在深外的发展前景。刚开始和他们聊天的时候,我的感觉是深圳的社团做的非常规范,而且也很有规模,直到我遇到了深中魔术社的社长邵同学(我们都将去芝加哥留学,所以聊得非常投机)。他讲到,作为魔术社长,他也常常有“寂寞”的时候。比如说,有些社团活动报名的时候有两百个人,到的时候却只有二十个,给人的落差感很大。做决策的时候不能料到结果,不知道能否被理解和接受,所以所谓的光辉的深外的社团形象下还是有许多的不为人知的苦逼时刻。对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的,从初二至今我一直在尝试着各种各样的活动,很多东西是说出来很好听貌似很伟大,却其实只是一个空架子,或者是一个倾注了太多憋屈的流汗的时刻,以至于难以言尽只好呵呵带过。带着共鸣,我们参观了深外的电视台。深外的电视台让人震惊,演播室非常大,可容纳一百多个观众,连接演播室的编导室里面有六七台电脑。我们碰到了一个冯凯佳级别的编导,看了一系列他特效的视频,感觉杭外电视台无论是在硬件上还是在台员热情上都和深外还有一定差距。

不知道为什么,走在深外的校园里我有一种非常亲切的不排外的感觉,大概是因为很多深外的culture和母校很像吧。

说明: Macintosh HD:Users:wangjiasheng:Pictures:iPhoto 图库:Masters:2012:05:23:20120523-093118:IMG_3703.JPG

深中咖啡屋内部灰常温馨

说明: Macintosh HD:Users:wangjiasheng:Downloads:IMG_0395.JPG

咖啡屋外墙涂鸦

 

先锋之路中,圆桌之谈

By 吴承凯

就是刚才的凌晨一点钟,车子开进了学校的大门。在应急灯影下拉着手提箱偷偷地摸回寝室,我不想吵醒周围那些沉睡了的人和物。可能是因为这几天为了清醒一直喝着咖啡,可能是因为短时间里地点和人物的改变,我想我必须用一些文字来记忆这三天发生的一切。这就是为什么我又打开了电脑,坐着,想着,写着。

如果只是对于这一次圆桌会议和两场分组会议,我想说,我们在尝试。我们在寻找着一种正确的身份来阐述自己对中国、对世界的观点。但是我更想说的是,我们没有继续前进,没有将虚幻的口号转换成手头上的锤和斧。三段论有大前提和小前提,而我们的讨论缺失了后者。当然,我有听到很多改良意见,比如赖欣容在做的志愿者传承活动,但是这种具体行动的倡议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没有专门的讨论板块来对一些具体任务进行分配。不得不说我们依然停留在网络愤青的口头世界不能自拔。

同时,我觉得大家都有感受到圆桌会议的效率低下。如果有下一届会议,可以将所有的时间安排为分组会议。茶歇什么的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互动环节,建议增加次数,可以在每一个议题开始前进行10分钟,能大大提高效率。

而在校园的另一个角落里,我们看见了一个由学生组织营业的咖啡厅。咖啡厅的价位基本和校外的饮品店相同,但显然是一个很好的杜绝饮食安全问题的方式。整个学校可以说是非常接近学生自治的。

当然,不得不提的是志愿者和组委会,最重要的总该放到最后嘛。这次会议大约出动了数百位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工作时间从早上八点到晚间十二点,工作地点从深中校园到代表住宿的深圳迎宾馆,期间还要忍受30度的高温,不间断的降雨以及闷出的汗水。我们真的能够如此霸气吗?或者说到底有多少人会投身于此呢?还记得飞哥在20号凌晨0020的时候发来了一个短信,只是为了确认一下第二天早上的日程;还有一位帅哥志愿者挨个房间敲过来,只为了分发分组名单和通讯录。而在晚会上我也有和两三个负责人聊过,从议题的选择(虽然说我不否认真的挺空的)、邀请嘉宾、取得校方的资金和场地支持、志愿者培训、解决活动与日常计划的矛盾(519号是校园开放日,20号是学校的提前招生考试),可以说是绞尽脑汁。不像我们代表,他们需要考虑的更全面、更具体、更务实。

有的人认为,这只是一个无关大局的青年游戏,但我不这么认为。可能是因为我没有参加过模联所以理解会比较片面,我觉得那才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游戏。两者的不同之处大概就在于模联只需要在脑海中幻想出繁复的局势而后给出虚幻的解答,而像“先锋中学生”这样的兼有领导加智库的组织,就需要我们真正做些什么去影响这个繁复的社会了。

记得常自省,记得常联系。

给我的第一次激情四射的会议。

说明: Macintosh HD:Users:wangjiasheng:Downloads:IMG_0298.JPG

吴承凯,王佳晟和深中志愿者罗雪飞

说明: Macintosh HD:Users:wangjiasheng:Downloads:IMG_0183.JPG

周华伟老师,吴承凯同学和王佳晟同学

说明: Macintosh HD:Users:wangjiasheng:Downloads:IMG_0319.JPG

王佳晟在闭幕式上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