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我校学生在省中学生英语口语比赛中表现出色

学子风采 浏览次数:2546 发布时间:2012-09-21 09:16:26

 

2012年是西澳州与浙江省建立友好州省关系25周年。由浙江省政府和澳大利亚西澳州政府联合举办的“体验西澳”浙江省中学生英语口语比赛也有了7年的历史。这也是目前浙江省官方组织的规模最大的英语比赛。

在前期的学校选拔中,我校的6名高二学生脱颖而出。经过一个多月的集中培训,他们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5位学生获得了一等奖,1位学生获二等奖,学校还获得了最佳组织奖。获奖同学包括:

高二1  李宁荻(听力满分,总分第一)

高二3  俞婕(口语最高分,总分第二)

高二8  方晋清(总分第三)

获得一等奖的同学还有:高二10班陈烨佳、高二3班陈逸群。高二6班蒋怡舟同学获得二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我校参加该项赛事以来首次囊括前三名,体现了我校选手的英语综合实力。

    在比赛的准备过程中,同学们刻苦训练,充分准备,同时,感谢为比赛辅导付出辛勤劳动的4位老师:莫勤勤,王灵滨,郑小英,何冬兰。在严格的训练中,选手们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英语的综合运用水平,增强了迎接挑战、超越自我的信心。获得一等奖的同学还将于今年7月底公费赴西澳州进行为期10天的交流访问。再次对获奖同学及其指导老师们表示衷心的祝贺!

(高中英语组 供稿)

 

获奖同学感想

李宁狄

虽然口语只有第二名,但本次走进西澳比赛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口语了。记得校内第一轮口语四次培训我两次审题不清,后来六个人的集训里一次离题,一次第一个point讲完就三分钟时间到了,还有各种时间、语速、语言质量控制不好。有时候觉得用词太大了,一选择最simple的词又觉得语言质量差。其实语言重在地道,重在讲得像模像样,其次是自然。 比赛中自然的语速和姿态,让评委们觉得你不是在背诵,而是和他们在talk.

听力呢,比我预想的要好一点。之前进校内第一轮的时候我是以听力垫底的成绩进来的。第二轮还考听力,当时就问老师,我练专八怎么样?老师说尽管往难的练吧,难的会了简单的自然会了,于是苦练专八的五分钟的短文听力,练了十八篇,终于在第十九篇的时候全对了,我当时那个开心啊。但西澳的听力跟专八不好比的,因为是面向全省的,所以词汇量要求不大,听力的高分有运气的成分在。但是这个过程中的确听力有大提高,有一种耳朵被打通的感觉。

比赛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赛前我校前副校长石世昌对杭外寄予的厚望。其实他也没有说希望杭外赛出成绩之类的话,就是一直像夸自家孩子一样夸杭外的好。当时我就坐在他对面,想想这几年第一名都被各所外校选手夺得,不禁感到心虚和愧疚。其实我敢说我们今年没有一个人是冲着第一名去的,practice makes perfect.这次学校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与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有几次甚至辅导我们即兴演讲到五点多。老师们对我们寄予厚望,外校的同学也不差,有压力才有动力,正如“三傻”里所说的,追求卓越,成功自然会追上你。

 

方晋清

一个多月前报名了西澳在学校的选拔。那时觉得进入了学校的名额就万事大吉:听说杭外学生以往都赢得异常轻松。然而事情当然没那么简单。接下来几周我们 a. 每天中午练习听力;b. 课后做各种关于西澳的researchc. 一周进行三次主题有关西澳的即兴演讲训练。比赛前两个晚上我们还自己抽时间聚在一起讨论各种演讲题目的思路,整理出来一份“口语机经”。

不过即使这样,考试前我们又开始忐忑,因为毕竟一点小差错就可能让我们与一等奖失之交臂。第一天比赛(听力部分)结束后我们都很有点忧虑,觉得在听力方面我们完全不占优势。第二天的口语显得尤其重要了。口试题目似乎比去年难一些。题目变得更细节,需要对西澳各方面有确切的了解。在回答问题(给出信息)的基础上,必须自己扩充有关内容,否则根本无法形成一个三分钟的演讲。事实证明我们长期的训练非常有效:我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清晰的思路,并用我们平时积累的西澳知识填充整个演讲和平时的训练是分不开的。同时,风度、反应速度也是非常重要,也是获胜的法宝。

当有人祝贺我时,心里除了为杭外表现的出色感到骄傲之外,还有一种奇妙的满足:所有的努力终于paid off,而我也能理直气壮的说I fully deserved it.最后当然要感谢每天陪我们准备比赛的四位老师,同时我也想感谢和我一起参加比赛的大家,这段经历虽有点辛苦,但也很fun

 

陈逸群

从小到大都不是英语拔尖的人,因此这次能有西澳这样的机会真是很难得,也很开心最后没有太失手吧,不过话说回来这一次的比赛结束之后回头看去,一路走来的历程还是充满了欢笑与泪水的。从一开始懵懵懂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到后来离比赛越来越近却发现自己状态越来越差,听力不断错,口语也越来越疙瘩,直至最后一刻的调整,真的是很让人感慨的过程。

应该说走进西澳不仅仅是一个关于英语水平的比赛,更多地,它考察了你学习新鲜事物的能力——例如面对五花八门的西澳资料,既要懂得取舍,也不能放过任何一个重点;同时也间接测试了你的随机应变能力与发散性思维——例如抽到的题目自己不甚了解,以及评委追问的问题正好是你的盲区…….因此在一路走来的过程里真是有很多的心酸和自怨自艾:比如自己的口语一直是半吊子水平,想说的完全不能呈现;又比如听力听得久了之后一头雾水,觉得简直是连isamare都辨别不能。但是进步和能力的提高也是一定的:口语虽然还是半吊子,但是发现语言更清晰,表达更流畅了;听力虽然还是做不到字字落实、字字准确,但是大意能懂了,细节也能抓住一二了。简单的说,不仅仅是英语水平,还是整个人都得到了提升。我想这大概就是比赛的意义所在——让你体验西澳、走进西澳,更是体验自己的人生,走进自己的人生。

最后真心感谢为了我们辛勤付出的老师、老师、师和何老师,也真心感谢无私帮助我们的前辈们。没有你们,我们又怎么会有经历风雨见彩虹的今天呢!另外,鼓励广大男同学积极参与,其实整体比赛男生还是不少的!要相信自己!

 

陈晔佳

早在高一的时候就参加了体验西澳的选拔,不过当年实力不足,总算在高二的时候完成了未竞的梦想。杭外向来是高手云集的地方,能被选到代表学校参赛我还是有点意外。虽然我始终坚信英语水平在短期内不能大幅提升,但这一个月的培训时光确实让我受益匪浅。每天中午的听力练习,从六级到托福到雅思,正巧碰上我考托福,耳朵确实受到了很大的锻炼。听不懂的地方跟大家讨论重听,帮助很大。每周下午还有口语练习,感谢各位老师每次都不厌其烦地指出:语速慢点乱七八糟的手势不要有仔细读题。还有外教老师给我们作的指导,感觉在台上的manner确实有改观。准备比赛的过程也是辛苦而快乐着,每天下午凑在一起brainstorm西澳的信息;午休时间窝在一起,手上抱着盒饭,研读官方资料,观摩西澳视频,分析以往口语题。遇到信息题,丝毫不吝惜收集流量;手头有任何资料都和大家共享。虽然我的比赛成绩还是不如人意,体现了我和众多高手之间的差距,还要继续努力,但是准备比赛的过程已经是一段非常难忘的经历了。

 

俞婕

为了这次比赛,我们六位选手一两个月前就开始了紧张密集的准备。每个中午的听力训练加上一周三次的演讲练习,虽然远没有每天晚上听听力的夸张程度,却也每次都是紧张的模拟——1.4倍速的听力带来血淋淋的惨象,每次的演讲都是问题的揭示。到了真正比赛的时候反而更加紧张,因为大量的准备让一等奖成为一种必须,于是带来更多的压力。不过事实证明,厚积薄发。

一个明显的感觉是,走进西澳越来越注重口语而不是以前的得听力者得天下。虽然听力还是保持着非常的模棱两可的特征,以至于周五结束15分钟听力之后一群人忐忑不安,被包围在其他选手今年比去年简单多了的感慨中。至于口语,我很幸运地抽到了一个非常general的问题——“what impresses you the most about living in Western Australia?”于是蹦出了各种点子。从scenery讲到lifestyle再到作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education。虽然似乎没有人计时,但是讲完三点就结束。然后四个评委中唯一的外国人问了我一个追加问题“can you list some sports that Western Australian’s enjoy?”于是我讲了非常万能的surfing,然后又列举了一些我不了解只是知道名字的运动。评委们非常和蔼,整个氛围异常轻松,说实话面对陌生的评委反倒不太紧张。

 

蒋怡舟

虽然真的觉得很遗憾,这次在西澳的比赛中拿了二等奖,但是在整个比赛准备和比赛的过程中我也有了很大的收获。其中最大的感触是:演讲不能像背课文,随机应变很重要。

在比赛规则中,评委最忌讳的是:你的演讲像在背稿子。但是由于我抽到的题目是我不知道的信息,所以我就对评委说我不知道,并让评委允许我说了和这个问题中的内容有些关系的一些内容。由于准备的充分,我很流利的说完了我的演讲。但是,我出来的时候就觉得自己的表现可能会让他们觉得我是在背稿子。这应该是很大的问题。

另外,随机应变很重要。其实一开始不应该那么直接地说我不知道,也许猜一猜,Hangzhou, Shanghai and Beijing are significant metropolitans in China, would trade offices be there?这样的互动也许会好一些。也可以问考官是哪两个城市然后很直接对那两个城市进行分析为什么在那里成立trade office

还有后来一个人问我,can you find a city in China that resembles WA?训练的时候都说杭州和WA一类的很像,于是不假思索说了杭州,就被他打断了。虽然我问shall I elaborate it,他就让我出去了。反思的时候觉得,我应该争取表现自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