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对挫折,挑战自我——记高二(5)班主题班会课
学生活动 浏览次数:1739 发布时间:2021-12-09 03:19:36
11月22日下午,微格教室传出阵阵欢笑,原来高二(5)班正在这里进行年级公开班会课,主题是:笑对挫折,挑战自我。
全班同学事先分成四个大组,围圈而坐。班会主持人是王振宇、陈闵予和邹瑞峰三位同学。课堂从一个欢乐的游戏环节开始:如何由一颗蛋进化成一只凤凰。大家通过石头剪刀布的方式进行升级或降级,最终有一个同学从一颗平凡的蛋进化成一只光芒万丈的凤凰。这个过程中,进化失败,原地踏步,是挫折;难得升级,却失手退化,也是挫折。
“成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最后“凤凰”俞硕铖同学这样总结道。这堂课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同学们开始对自己曾经遭遇的挫折进行一番寻踪:通过一个词语、一帧小画或一段线条来表达自己遇到某一场挫折时的情绪,并和同学一起分享这个和挫折有关的情绪故事。在这场寻踪中,同学们明白了,所谓挫折,是在追求某个目标时遇到了阻碍,从而发生的心理状态。其实质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发生了冲突,是自我同一性遭遇了危机时刻。同学们也发现,大家分享的情绪故事几乎都与学习有关,原来有很多人和自己一起经历着相似的挫折。
让我们试着把过去放下,在此时此刻专心致志玩一场比赛。
首先,每个小组将准备好的两盒象棋放在桌上,让每位组员预测自己组能叠起几个棋子。全体组员开始叠棋子,自己在心里计算实际叠的数目和先前预计的正负差距有多少。接着,请组长命令组员把棋子全部推倒,宣布再来一次。不过这一次每个小组要大声说出他们一致预计的数目,最后谁预计对得最高而且成功的话,就是优胜者。赛过程妙趣横生,结束后,大家进行了交流。
有两个小组发现自己目标定高了,其中一个情急之下钻起了规则的空子,被告知将被取消资格后立刻再次调整,可惜时间来不及了。另一个稳扎稳打,却在未成一篑时决定停止,因为他们的象棋之塔已不能再承受最后一根稻草了。
第三组同学的目标和实际基本吻合,但他们表示如果再来一次还会调整,会加快一点节奏,因为最后时间紧迫时他们差点功亏一篑。
第四组同学发现自己的目标定低了,就决定调高难度。他们利用自己身边的两个大矿泉水瓶,与象棋组合,试图完成一件与众不同的作品。但当他们发现难度一下子变得过大时,又协商决定再次降低难度,无需把目标棋子全部放上去。最后他们不但接近了目标,而且创造出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班主任黄琼老师作了总结。在黄老师的引导下,大家再次用理性的眼光去打量了之前的情绪故事,并从挫败的情绪中走了出来。只要是一场考试或比赛,它就一定会有排名;只要有排名,它就一定会有最后一名。所以排名并不意味着一切。你要做的是适时调整自己的期望,理性地评估自己的能力,专注于抵达目标的每一小步,专注于自己的进步,关注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弥合,这样就能拥有饱满的状态,我们要以这样的状态向目标前进。
最后,希望所有同学都能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接纳自己不能改变的,在接纳与改变中再次启航,笑对挫折,实现自我。
(高二5班 嵇灵报道)
论失败与挫折——由一堂主题班会课引发的思考
26日,我们接到了29日要召开“挫折教育”班会的通知。我下意识地认为是因为期中考试给部分同学的压力有些大,老师们才特意筹划了这样一次班会课。然而,在与老师的交流过程中,老师强调了“抗挫折”而非“抗失败”,这令我感到有些许疑惑。
长期以来,至少在我的经历中,“挫折”一词出现的频率要远远小于“失败”“退步”等词,我不禁想:“反思退步,直面失败”主题班会与“抗挫折”主题班会究竟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我们选择了后者而非前者?
挫折,从字面意义来看,似乎是比失败更为广泛的,是过程中遭遇的阻碍,它是需要放在一定的前提下进行讨论的:一场争执是友谊的挫折,一个扎眼的成绩是学习的挫折,一次疾病是维持健康的挫折。而失败,一旦出现,往往伴随着对过程与结果的同时否定:高考落榜,高中阶段的学习便可视作相对失败。由此我想,这次班会之所以是“抗挫折”,部分原因可能是挫折是阶段性、非决定性的,同学们在高中生活中,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方面,尤其是对高二的同学,遇到的往往是挫折而非失败:期中考试失利了,但期末考仍有机会;朋友间师生间出现矛盾了,但仍有时间将其复原。然而,无论是成绩的进步还是解开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都需要每一个同学带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付诸行动的,而被挫折打垮,一蹶不振,改变也就无从谈起。
进一步思考:既然挫折相较于失败更为具体、更为广泛,为什么我们并不经常使用挫折这一概念?在我看来,这是因为我们对挫折的影响缺乏重视,对这样阶段性的负面反馈存在一定的轻视心理。人们畏惧失败,一旦失败似乎预示着事情已经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但挫折,在面对它时,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人可能会沮丧、失落,但较为坚强的人可能会一笑了之。这样看似没有影响,然而,随着次数的逐步积累,挫折不为人注意的、一笑了之仍无法清除的负面情绪也随着不停累积。当这样的情绪爆发时,后果可能极为严重。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次次的挫折,正似人生这座大堤上的一洞洞蚁穴,唯有对这些“小漏洞”予以足够的重视,对其带来的影响进行及时发现与弥补,才能阻止“崩溃”的发生。(高二5班 邹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