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友情链接/LINK

 

从写作成为创作——第12周国旗下讲话

国旗下讲话 浏览次数:687 发布时间:2021-11-10 03:43:52


演讲者介绍:吴雨桐,高三2班,曾获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恒源祥文学之星”称号,中学生作文大赛浙江省一等奖,浙江省文学之星征文比赛初中组一等奖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高三2班的吴雨桐。

请大家设想一下这样一个场景。许多年之后,你已经事业有成,但在每一个需要写长篇文字的时刻,你仍然会回想起那些随笔本摊开在桌面上的星期五晚上。当时,你还是个杭外的学生,随笔本上的文字挤压,扭曲,满含着创作者的愁苦和愤恨,书桌的角落还堆着两本没拆封的书,和大概翻了四五页就被合上积灰的一本《百年孤独》。于是你深刻地体悟到,你对作文和阅读的怨怼,比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的“孤独”更绵长而坚定。

坦白地说,我的感受和大家并无不同。但在征文比赛中,我找寻到了写作的另一个方面,如果要用词语的演变来形容它,我愿意称之为从“写作”到“创作”。我所构建的故事,时空背景都在现实生活中,它在平凡的人身上发生,在我们脚下这寸普通却坚实而多姿的土地上存在。像阿兰·罗布格里耶曾说的:故事应该是相似的,自发的,没有界限的。那些我曾在文学家的笔下阅读到的词句和画面,此刻在眼前灵动地徐徐展开,在雕琢和修饰之前,对于文字和生活的“阅读”铺成了写作的基石。文章中的主角和中心,也许是一个小巷中稍嫌滑稽而又沧桑的背影,也可能只是田埂上一只最不起眼又随处可见的浅黄色蝴蝶。它们不由我贫瘠的想象力来创造,而借助我心灵对于世界的感知而成形。

于是我领悟到,写作其实就是这样一件事。发现我们平凡生活中那些触动心灵的角落,用文字把它们记录下来。文字的感受力在长久点滴的阅读中积累而成,语言是抒发心灵的最好桥梁。卡尔维诺曾在《文字世界和非文字世界中》提出塑造语言和世界关系的概念,他提出的方法是:只要用心观察任意一样平凡日常的东西,然后详细地将它描述,就好像它是世界上最新颖、最有趣的物品。过程中当然会有受到阻碍的地方,但只要点燃你心中的那份灵感没有熄灭,你会坚持下去的。这里我也要感谢曾在这条路上帮助过我的江晨曦老师和杨时雨老师,感谢她们在文学上给予我的指导,还要特别感谢高三5班的汪文琪同学,感谢她多次不厌其烦地倾听我构思故事时的絮叨,并在听完后给我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所以,“写作”或许依旧是一件难的事情,但同时也是一个能更深刻真实地认识世界的过程。它成为联结阅读与生活的纽带,那些你曾在纸面上阅读到的文字陡然鲜活起来,虚构的世界与真实的世界也变得更踏实而不是悬浮。巴金曾说:“我之所以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希望大家不要放弃心中存在的创作的火苗,爱上写作从爱上创作开始,爱上创作由爱上生活开始。“平凡的世界中也有美的可能。”平凡的你和平凡的我也有发现美的力量。感受,记录,分享。这些由我们自己构建的字里行间中,浸润着文字的力量,也蕴藏着生活中无数触动心灵的角落。它不再枯燥无味,也不会再令人畏惧和愁闷了。

那么我们的想象就完全换了一个场景,你爱上了写作和阅读。当多年后作为成功人士的你回忆起那个星期五晚上,刻在你脑海中的是这样一个画面:你正用眼神细腻地描摹着前些天在水池旁捡到的一块鹅卵石。突然你想起《百年孤独》中那个遥远的下午,马孔多旁那条河里的石头是否也和这块一样?“光滑,洁白,活像史前的巨蛋。”文字自然地从笔尖流出,这个平平无奇的夜晚突然有了那么一丝不同,被河水冲刷过无数次的鹅卵石静静躺在台灯下,它身上的纹路荡漾出温软而微微波动的光。

谢谢大家!